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18037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词曲)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满庭芳促织儿张镃月洗高梧,露氵专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注氵专:露水多的样子。宝钗楼:本是咸阳古迹,这里借指杭州张达可家的楼台。土花:苔藓。(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月洗”句描写出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的景象,“洗”字体现出秋月的明净。B“萤火”句用视觉里的萤火和听觉里的蟋蟀叫声,表现环境的幽静和作者的悲凉。

2、C“静听”“微韵”“凄咽”三句中,“转”有音调低回突然转变之意,“寒”“凄咽悲沉”是作者听来的主观感受。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采用动静结合、拟物等手法描写出月下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2)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些与蟋蟀有关的活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答: _2(2018山西省太原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程珌来源:学#科#网Z#X#X#K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

3、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注士雅与刘琨:均为东晋爱国将领。顽石:指当年诸葛亮堆成八阵图的石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起头两句以问句开头,点明“中原一恨”的原因是南北分裂,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B“却似”三句是说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而白璧有瑕。暗指金瓯有缺。C“看来”两句是说天意不让我们拥有士雅和刘琨这样的将领,表达了对收复大业的悲观。D词人借拊顽石,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酌酒细论,其对统一大计的关切溢于言表。(2)“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答: 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题。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

4、筑偃湖未成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注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篇就气势不凡,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等意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先声夺人。B“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如今人老了,当过闲散的生活,老天却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C在上阕写山水之“形”的基础上,下阕写山水之

5、“神”,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D“新堤路”三句以问句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建成的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濛濛的新景致。(2)词人认为灵山“雄深雅健”,本词重点表现了灵山风景“雄”与“雅”的特点,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答: _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黄钟】人月圆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卧龙山东南麓,系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而建。(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王台”是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所筑的台

6、榭,开头两句记作者登临吊古和因之而引发的“伤心”情感。B“鹧鸪啼处”写鹧鸪的悲啼,与李白诗句“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有异曲同工之妙。C“东风草绿”“青山故国”“乔木苍苔”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画面一一展现,意在以哀景写哀情。 D这是一首吊古抒情之作,写作者重登越王台所引发的怀念故国、思念亲人的惆怅之情。(2)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答: _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太常引送商参政西行杨果一杯聊为送征鞍。落叶满长安。谁料一儒冠,直推上,淮阴将坛。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且放酒肠宽,道蜀道,而今更难。(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杯”句直

7、陈其事,写与朋友举杯相别,表现出二人深厚真挚的情感。B“落叶”点明了送行是在秋季,这句体现出萧瑟的氛围,表现了离别之情。C“谁料”句,“谁料”有调侃意味,表现作者对朋友的赞美和自己淡淡的失落。D“直推”两句,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祝贺之情以及对朋友建功立业的期望等。(2)“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三句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答: _来源:Z+xx+k.Com_6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1)(2)题。【中吕】普天乐旅况王仲元树杈桠,藤缠挂。冲烟塞雁,接翅昏鸦。展江乡水墨图,列湖口潇湘画。过浦穿溪沿江汊,问孤航夜泊谁家?无聊倦客,伤心逆旅,恨满天涯。【

8、中吕】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顾德润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葭岸,人憔悴云林又晚。篱边黄菊经霜暗,囊底青蚨逐日悭。破清思晚砧鸣,断愁肠檐马韵,惊客梦晓钟寒。归去难。修一笺,回两字寄平安。来源:学.科.网注青蚨:钱币。檐马:屋檐间的风铃。(1)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王曲前四句动静结合,展现旅途倦客所见,以乐景写哀情,抒发旅人愁思。B王曲开头三组对偶句,字数递增,描写的景物不同,画面显得丰富多彩。C王曲结尾三个并列短句,读起来铿锵有力,呼应开头三组对偶句,整饬而工稳。来源:学。科。网D顾曲“破清思”三句以动衬静,表现客居他乡的游子夜深人静难以入眠、客梦被惊醒的状态。E顾曲景中见情、情景交融,远近、虚实结合,整首曲子笼罩着游子的羁旅愁思。(2)两首元曲都刻画了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两首元曲在刻画人物时使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 _来源:Z+xx+k.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