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策解读课件知识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611272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策解读课件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策解读课件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策解读课件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策解读课件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策解读课件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策解读课件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策解读课件知识讲解(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策解读,宋 涛 联系电话: 18638953277 微信公众号:zhongshuiny,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01,研发活动的定义,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02,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1)人员人工费用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

2、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2)直接投入费用 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3)折旧费用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4)无形资产摊销 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5)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

3、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6)其他相关费用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此项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7)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费用,03,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1)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 (2)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3)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 (4)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材料或工艺流程

4、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5)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 (6)作为工业(服务)流程环节或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 (7)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04,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1)烟草制造业。 (2)住宿和餐饮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房地产业。,(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娱乐业。 (7)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行业。 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为准,并随之更新。,不适用加计扣除政策行业的判定 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行业的企业,是指以所列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研发费用发生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按税法第六条规

5、定计算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和投资收益的余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新政对可以加计扣除的行业管理思路从“正列举”转化为“负面清单”,大大扩大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行业,包括文化产业等在内的诸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只要不在上述7大禁止类行业的范围内,都可以申请享受该优惠政策。,05,研究开发人员范围,企业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 研究人员是指主要从事研究开发项目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是指具有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中一个或一个以上领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在研究人员指导下参与研发工作的人员;辅助人员是指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技工。,企业外聘研发人员是指与本企业签订劳务

6、用工协议(合同)和临时聘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新政策明确了研发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 研发人员既可以是本企业的员工,也可以是外聘的。外聘研发人员明确为与本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合同)或临时聘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劳务派遣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也包括在内。 上述人员中的辅助人员不应包括为研发活动从事后勤服务的人员。,06,会计核算要求,企业应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 同时,对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按研发项目设置辅助账,准确归集核算当年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 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项研发活动的,应按照

7、不同研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企业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别核算,准确、合理归集各项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07,研发费的会计处理,企业内部研发涉及加计扣除、研发用设备及仪器加速 折旧并允许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减免、无形资产对外投资递延纳税等企业所得税优惠。,(1)初始计量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产生的研发支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并于期末转入“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资本化条件之前也全部计入费用化支出。当无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时,相应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

8、损益。,当研究开发项目符合资本化条件之后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相应的支出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形成无形资产时,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用于研发活动的原材料,其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已计入研发费的原材料,若改变用途,如直接用于销售或转作生产,应按原材料成本价先从研发支出科目转出,然后按照原材料用途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企业在当期取得的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下脚料、残次品、中间试制品等特殊收入直接冲减研发支出。 企业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组成部分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的,研发费用中对应的材料费用应从“研发支出”科目转

9、出。,(2)后续计量 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环节,主要涉及摊销及减值准备。,(3)处置 转让专利或者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业务活动,应当缴纳增值税。其中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按账面价值结转,无形资产处置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 对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技术转让所得,年度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08,特别事项的处理,(1)委托研发 企业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研发费用并计算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委托方与

10、受托方存在关联关系的,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研发项目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企业委托境外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不得加计扣除。,(2)合作研发 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由合作各方就自身实际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计算加计扣除。,(3)集团研发 企业集团根据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需要集中研发的项目,其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以按照权利和义务相一致、费用支出和收益分享相配比的原则,合理确定研发费用的分摊方法,在受益成员企业间进行分摊,由相关成员企业分别计算加计扣除。,(4)创意设计活动 企业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可按照规

11、定进行税前加计扣除。 创意设计活动是指多媒体软件、动漫游戏软件开发,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制作;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三星)、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动漫及衍生产品设计、模型设计等。,09,研发费用归集,(1)加速折旧费用的归集 企业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符合税法规定且选择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的,在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时,就已经进行会计处理计算的折旧、费用的部分加计扣除,但不得超过按税法规定计算的金额。,例1:甲汽车制造企业2015年12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一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单位价值1200万元,会计处理按8年折旧,税法上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不考虑

12、残值。甲企业对该项设备选择缩短折旧年限的加速折旧方式,折旧年限缩短为6年(1060%=6)。2016年企业会计处理计提折旧额150万元(1200/8=150),税收上因享受加速折旧优惠可以扣除的折旧额是200万元(1200/6=200),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就其会计处理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150万元可以进行加计扣除75万元(15050%=75)。若该设备8年内用途未发生变化,每年均符合加计扣除政策规定,则企业8年内每年均可对其会计处理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150万元进行加计扣除75万元。,例2:接上例,如企业会计处理按4年进行折旧,其他情形不变。则2016年企业会计处理计提折旧额30

13、0万元(1200/4=300),税收上可扣除的加速折旧额为200万元(1200/6=200),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对其在实际会计处理上已确认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但未超过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金额200万元可以进行加计扣除100万元(20050%=100)。若该设备6年内用途未发生变化,每年均符合加计扣除政策规定,则企业6年内每年均可对其会计处理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进行加计扣除100万元。,(2)多用途对象费用的归集 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和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无形资产,同时从事或用于非研发活动的,应对其人员活动及仪器设备、无形资产使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

14、的相关费用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考虑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同时也会承担生产经营管理等职能,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无形资产同时也会用于非研发活动,新政策对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不再强调“专门用于”。为有效划分这类情形,进一步明确,企业应对此类人员活动情况及仪器、设备、无形资产的使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3)其他相关费用的归集与限额计算 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项研发活动的,应按照不同研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

15、用。在计算每个项目其他相关费用的限额时应当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他相关费用限额通知第一条第一项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中的第项至第项的费用之和10/(1-10%)。,当其他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数小于限额时,按实际发生数计算税前加计扣除数额;当其他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数大于限额时,按限额计算税前加计扣除数额。,例:某企业2016年进行了二项研发活动A和B,A项目共发生研发费用100万元,其中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12万元,B共发生研发费用100万元,其中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8万元,假设研发活动均符合加计扣除相关规定。A项目其他相关费用限额=(100-12)10%/(1-10%)=9.78,小于

16、实际发生数12万元,则A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应为97.78万元(100-12+9.78=97.78)。B项目其他相关费用限额=(100-8)10%/(1-10%)=10.22,大于实际发生数8万元,则B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应为100万元。 该企业2016年可以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为98.89万元(97.78+100)50%=98.89。,10,财政性资金的处理,企业取得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所形成的费用或无形资产,不得计算加计扣除或摊销。 未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所形成的费用或无形资产,可按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不得税前扣除的项目也不得加计扣除。,11,追溯扣除,企业符合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可以追溯享受并履行备案手续,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实际开始追溯加计扣除的起始时点应为2016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后。 如果企业在办理完2016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后,发现存在未能及时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如果发现时间在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