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高一政治5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610494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高一政治5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高一政治5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高一政治5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高一政治5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高一政治5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高一政治5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高一政治5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5月月考试题芙蓉中学2015学年高一5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题卷相应题号下写T ,错误的请在答题卷相应题号下写 F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 ) 2、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乡音难改”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4、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5、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6、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2、,因此,对传统习俗要敬而远之。( )7、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8、中华传统文化是宝贵的财富,应全部继承和发扬。( )9、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0、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2016年4月学考)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数遐思: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体现了()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

3、 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B、 C、 D、12、(2015年10月学考)“一箭多星”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 A、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 B、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很重要 C、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D、在经济总体格局中,文化产业的作用很突出13、(2016年4月学考)“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这表明() A、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D、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

4、人们的实践活动1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15、(2015年10月学考)一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入了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 B C D 16、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推出了“你读我听”中外优秀作品系列诵读会活动。这一活动有利于(

5、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确保人的健康成长A B C D17、“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理想和追求,成为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这着重表明优秀文化( )A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能塑造人的健全人格18、(2015年10月学考)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佐证了( )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A B C D 19、当前,中国人对旅游行为的认知也

6、逐渐由过去“方便自己、麻烦他人”转变为“文明出游、共获快乐”,国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A经济、政治生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人生的经历 D科学文化素质20、历史上,“丝绸之路”既是商贸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它交换的是商品,交流的却是文化。这说明( )A商品交换就是文化交流和传播 B通过丝绸之路中华文化才得以传播C文化交流总是在商品交换中实现的 D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1、(2016年4月学考)受到国家发展旅游政策、出境免签增多、航班增加等多重利好消息影响,今年国内游客出境观赏自然风光和领略“异国风情”异常火爆。领略“异国风情”,实际上是在感受和体验

7、()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的趋同性 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A B C D 22、第七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中国民间艺术家展示的剪纸、绣花、布艺等技艺在现场倍受欢迎,这说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C民族文化要通过世界文化表现出来 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促进文化创新23、(2015年1月)莫言的小说写的是中国故事,却能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这体现了( )A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具有共性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世界文化丰富多彩24、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

8、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强融合性 B鲜明民族性 C相对稳定性 D明显渗透性 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南京夏季青奥会正式开幕。据此,完成2526题。25、右图是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它源于南京深厚的文化积淀,集中体现了南京地方特色,用动感、现代的方式对雨花石的自然形态进行了艺术抽象处理,使其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趣味,色彩上呼应了南京青奥会会徽。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B“砳砳”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 D“砳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6、青奥会圣火借助互联网技术先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让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

9、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现代传媒促进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D现代传媒是文化创新的动力27、“绿动未来”环保公益众筹平台以互联网为依托,汇聚环保力量,普及环保意识,实现环保梦想。这说明( )科技进步能够促进环保知识传播 现代技术能够直接普及环保意识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新传媒的使用创新了公益活动的方式A B C D28、“软实力”是与由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文化“软实力”是看到

10、了A国家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C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D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29、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唯一途径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30、我们时常察觉和叹息:一些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珍贵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被丢掉了。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对待传统文化要先

11、继承后发展 B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能实现发展 D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31、汉语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与国外“汉语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社会外语风潮蔓延,许多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而写出的汉语文章却错误连篇,这与多年来中国忽视学生的汉语教育是分不开的。对此:() A.我们应变革教育方式,以开放的心态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国家应该取消外语课程 C.国家应该更加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D.国家应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32、阅读右边漫画取之不尽,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B批判继承,发展创新 C尊重差异,理解个

12、性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3、(2015年7月)为弘扬良风美俗,建设和谐家园。某市开展了“孩童启蒙礼”、“重阳敬老礼”等传统民俗活动。这一活动( )A承袭了传统的民俗文化 B改造了庸俗的民族文化C批判了落后的民族文化 D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34、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35、某市在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创造出充满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的新乡贤文化。这表明,文化创新() 应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不能一味摒弃传统文化 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A、 B、 C、 D、3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教育能传承传统文化 B教育可以教化人培育人C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D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37、近期,讲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