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分解学习目标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609939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分解学习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科学分解学习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科学分解学习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科学分解学习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科学分解学习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分解学习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分解学习目标(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分解学习目标,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教研室,我们首先要思考三个问题:,1、 我们准备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教学目标的设置 2、我们准备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去? 教学策略的研究 3、我们如何确信我们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去了? 教学评价的方法,郑州市田宝华副局长这样说道:教师就像导游, 学生就像游客,导游要把游客带到哪里去?要去 哪几个景区?每个景区游览几个景点?每个景点 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有什么历史渊源和 文化内涵?如果导游自己不清楚,怎么会是一个 合格的导游呢?,学习目标的内涵: 学习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 向上对教学活动起指导作

2、用,并为教学评价提 供依据。,学习目标的作用: 1、导学:学生一看到学习目标,就知道通过这节 课的学习,最低限度应该掌握的内容。 2、导教:教师一看到学习目标,就知道具体的教学 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步骤等。 3、导测评:教师和学生一看到学习目标,就知道测 验题应如何编写。 4、导评课:听课教师一看到学习目标,就知道从教 学目标落实的情况与教学活动展开情况进行课堂观察。,学习目标由哪些要素构成?如何叙写学习目标? 目标叙写时要把握住四项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学习主体 。学习内容 。行为表征(行为动词) 。 学习环境(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行为程度),(1)行为主

3、体的表述。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 老师。教学目标的陈述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 行为结果。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不是教师在这堂课 中打算做什么?怎样做?而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 平时有些老师习惯采用的“使学生、提高学生、 培养学生”等方式是不符合要求的。,(2)行为动词的表述。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 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 宾语则用来说明学生的行为结果或学生所做的事情。 例如:“操作”、“说出”、“列举”、等都是行为动词,在 它们后面加上动作的对象,就构成了学习目标中关于 行为的表述。,要选用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 体行为的词语。例如:“认识”、“说出

4、”、“理解”等 都是行为动词。 如: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参看以下行为动词:,知识: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 知道、 写下、熟记。理解、提示、扩展、使用、 分析、区分、 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 评价、设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等。,技能: 讲述、表达、阅读、复述、朗诵、推想、 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 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等。,过程与方法: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 发表意见、 提出问题、讨论、积累、 体验、 策划、 分享、合作、沟通 组织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有愿望、体会、乐于、敢于、 抵 制、 有兴趣、欣赏、感受、感

5、悟、愿意、体味、尊重、 理解(某人)、辨别、品味、关心 养成、领悟等,(3)行为条件的表述。学生在证实其相应的行为 及其结果时,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进行的。条 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 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 对条件的表述一般有四种类型:一是辅助手段,如 “借助.”;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根据.”;三是 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四是完成行 为的情景,如学习者“通过调查、合作、讨论,从而”。,(4)表现程度的表述。学生通过学习以后所能达到 的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采用 什么程度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应当以 大多

6、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之后都能做到的事情作 为行为的标准。,陈述教学目标时,上述四个要素不一定非要一应俱全, 如在确认所有行为主体均是学生时,“学生”二字可以 省略。但一般来说,行为动词和表现程度不能省略, 必须予以明确的表述。 在指认和书写中 学生 能正确地 ( 行为条件 ) (行为主体) ( 行为程度) 读出和写出 10个生字 (行为动词),学习目标分解的步骤: 第一步: 先找出内容标准中的关键词 (寻找课程标准与本节教学的相关要求)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梳理教材内容、知识点) 语文多以选文为教学单位,一篇内容具体、结构完整的 文章,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包括字、词、句、篇.

7、然后将分解后的知识定位,根据文本(教材)/学生情况, 确定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具有可操作的、 可测评的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完成教学目标所需的情景、 教学智慧做储备 )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依据学生实际、依据 教学经验)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如:一年级下册识字4,第一步:先找出内容标准中的关键词。,课标中对于第一学段的识字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个。 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内容,认识 “蜻、蜓”等12个形声字。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动词 “认识”,核心概念是形声字。,(寻找课程标准与本节教学的相关要求),第一步:解析内容标准,确定关键词 寻

8、找课标与本节教学的相关要求,以二年级下册第10课葡萄沟为例:,课标对识字和写字的要求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 整洁。关键词:认识、书写 阅读要求: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关键词:朗读,葡萄沟,概念体系,知识地位,11个生字,重点,书写12个字,重点、难点,课文内容,重点,文章情感,一般,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知识点),葡萄沟,概念体系,行为动词,11个生字,认读,书写12个字,会写,课文内容,朗读,文章情感,体会,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所对应

9、知识点的处理),学生经验,有前备经验,有一定前备经验,有前备经验,有一定前备经验,葡萄沟,概念体系,行为条件,11个生字,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合作交流,写12个字,借助教材田字格和示范,课文内容,通过自读、讨论、理解,文章情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学生经验,有一定的前备经验,用前备经验,有一定的前备经验,有一定的前备经验,葡萄沟,概念体系,行为动词,11个生字,认读,书写12个字,会写,课文内容,朗读,文章情感,体会,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因材施教),行为表现程度,表达,流利,正确,正确,有一定的前备经验,有前备经验,有前备经验,有前

10、备经验,学生经验,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11个生字。 2、会正确、规范书写12个字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体会文章情感,表达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这是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课时。,一节课应该有多少目标? 最多不要超过四条,太多也不太容易落实。,对于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也要结合以上几点 进行细化。我们看一些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的 范例:二年级下册,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具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

11、阅读的习惯。 (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任务分解及要求:,1、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进行 细化制定。 2、每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每一个单元要选出一课 进行细化解读,教研组长根据各校情况在教研组内 进行合理分工。,3、 每个单元选出一课要有分解的过程,可以按两种 形式,表格型和文字表述型,两种形式任选其一。 八个单元就是八课要分解。 上交的时间:2010年11月30号之前。 上交形式: 以学校为单位: 电子文档和书面文字稿。 用A4纸打印。,安以下步骤写出完整的教学流程:,课 题 一、教学目标分解的依据 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二、学习目标(按规范格式叙写、文字描述)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五、教学设想和教学过程.(从没个教学环节中注明在这个 教学环节当中达成了那一条教学目标) 六、目标达成检测方案(提问、练习检测题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