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讲课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609172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讲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讲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讲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讲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讲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讲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讲课资料(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一、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三、新课程下的几种常用教学模式 四、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五、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弹性设计”,1、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准确、全面、具体,不仅要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有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符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要统领教学各个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一、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2、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平等。 课堂气氛既是紧张和严肃的,又是和谐愉悦的;课堂内

2、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和体验。 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3、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形成学生独立学习、同学间合作学习和师生间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教师要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5、要有充分的思维训练,根据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

3、方法的最优化。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6、方法最优化,手段现代化,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界定 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教学设计的界定,(一)教学目标设计,(三) 教学策略设计,(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四)教学评价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

4、认知、情意和行为方面应产生的变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 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 1、全面考虑诸因素; 2、教学目标陈述的出发点是学生。,教学目标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分析课程标准、教材; 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对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 分析学校情况、社区课程资源及所占有的相关资料。,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应尽可能采用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和评估的行为动词来刻画。,教学目标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1、说明在学生身上预期的终点行为; 2、完成这一行为的条件; 3、使教师感到

5、满意的并能表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该学习任务的成绩水准。,教学目标,全面性 规范性 微观性 操作性,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规范用词,理论 知道(识别、记忆、初步认识) 理解(初步把握、一般认识) 掌握(联系、解决、较深入认识) 应用(综合、解决、系统认识) 实验 初步学会(使用、完成) 学会(合理选择、独立完成、正确处理) 设计(设计、选择、制作、分析、改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规范用词,感受 (感觉、接受、注意、关注、感到) 认识 (认得、区别、经历、描述、明白、表达) 运用 (选择、采用、解释、交流、 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规范用词,体验 (萌发、体会、感觉、感触、了解) 感悟 (感知、领悟、领

6、略、激发、懂得) 形成 (树立、具有、区别、养成、建立、提高、增强),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了某一 课题之后,他们的行为以及情感等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教学目的是:教师所要求于自己的,以教养教育相统一的,用说教施影响于学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期望于学生的,以知情行思相统一的,以激疑启思所诱发的从心理到行为的有序变化。,知识点的划分示意图,课程,第一章(单元) 第二章(单元),第一节(课) 第二节(课),知识点(1) 知识点(2),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问题解决,事实 概念 原理,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习目标的编写 1、ABCD法 A 教学对象; B 外显行为; C 条件; D 标准;

7、,例: 一年级学生,在5分钟内,将所给的生字注音, ( 对象) (标准) ( 行为) 可以查字典。 (条件),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外显行为动词,编写情感学习目标可供选择的外显行为动词,2、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 例: 内部心理描述:能理解描述人物的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取材的。 行为1: 能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中的主人公是 一个怎样的人; 行为2:能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描述主人公时表 露自己感情的句子; 行为3:能指出课文所叙述的事件中哪些采取 了略写的方式,哪些进行了详写,它们对表现 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二)教学过程设计,1、组织活动设计 2、认知活动设计 3、情意活动设计 4、评价活动设

8、计,1、组织活动设计,组织活动是使课堂教学有序、顺利进行的保证。 其设计内容包括: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设计; 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各个阶段、各步骤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的设计。,2、认知活动设计,认知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 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1)学生学习起始状态的诊断设计; (2)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设计; (3)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和重新组合,重、难点确定及处理,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2、认知活动设计,(4)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用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所长、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用恰当的教学媒体。 (5)学生活动设计。包括学生

9、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过程、学法指导及调控措施等内容。,3、情意活动设计,认知活动离不开情意因素的参与和推动,而情意发展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情意活动设计包括: (1)教学活动情境化设计将教学活动置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 (2)教学活动情感化设计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4、评价活动设计,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活动设计,包括: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绪、行为的即时评价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2)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设计。,(1)学习方式的运用状况; (2)组织纪律状况; (3)介入和倾听的程度; (4

10、)主动发表意见的程度; (5)与组员合作的程度; (6)意志、毅力和探索的程度; (7)“参与障碍”(注意力分散,交往技能差、人际关系不良)的排斥程度; (8)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9)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水平; (10)分析、综合比较方法运用的水平; (11)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水平; (12)对概念、特征的理解水平。,学习过程的评价设计,(三)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整体安排。就是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1、设计教学过程结构,常用教学程序 传递接受式: 激发动机 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应用检查评价。 引导发现式:

11、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 示范模仿式: 定向参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情境陶冶式: 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现代教学程序,布鲁纳的“概念获得”:呈现资料确认属性验证获得的概念分析思维策略。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析综合贯通。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学生定向常规授课矫正差错再次测评。 加涅的“指导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程序。,2、选择教学方法 认知类:讲授、演示、谈话、讨论、练习、实验、实习作业等法。 动作技能类: 示范模仿法、练习反馈法等。 情感态度类: 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等。 3、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小组相互作用等。,4、选择教学媒体 确定

12、媒体的任务功能;选择媒体的形式类型; 明确媒体的信息内容;掌握媒体的使用特性。,教 学 目 标,媒体,教 师,学 生,反馈,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1、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2、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3、创造情境 引发动机 4、提供事实 建立经验 5、显示过程 形成表象 6、提供示范 正确操作 7、举例验证 建立概念 8、解释原理 启发思维 9、设难置疑 引起思辨,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1、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化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3、抑制状态向活跃状态的转化 4、平静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 5、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 6、靠近“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目标 7、克服畏难情绪 增强自信 8、鼓

13、励与激励求知的欲望 9、满足表现成功的欲望,(四)教学评价设计,(1)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 (2)引导和组织学生评价教学的设计; (3)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学习评价,即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的数据按一定标准量化,并对结果作出价值性的判断。,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比较,(评价依据教学目标 ),评价对象,资料收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价值判断,结构化观察 态度量表 形成性练习 总结性练习,一次量化,二次量化,达标程度 相对水平 差异对比 发展状况,学习评价的步骤,学习评价方式比较,(一)“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变式:切块拼

14、接教学模式,(二)“合作接受学习”教学模式,(三)“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三、新课程下的几种常用教学模式,(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各种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即可以使人们照着去做的标准形式。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的标准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要素高度概括,是从整体上思考教学过程的一种工具和方法。,创 景 激 趣,自 主 学 习,合 作 探 讨,组 间 质 疑,展 示 作 品,自 我 评 价,切块 分割,自

15、主 学习,组内 交流,联讲 拼合,学习 评价,“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变式:切块拼接教学模式,(1)创景激趣 “创景激趣”,是指教师运用媒体或资料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之中。 常用的“创景激趣”的实施策略有: 长时记忆调动 课前信息交流 景观直观感受 问题引发探究,(一)“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导下,运用教材、网络等信息载体,搜集信息,初步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该环节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空间概念。 第二阶段:形成认知结构。,(3)合作探讨 “

16、合作探讨”,是指由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充分开展组内讨论,让学生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及必要的工具,探究解决所关注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能力,发展思维的教学环节。 该环节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问题应基于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要便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思维操作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发展创造思维;要结合时事热点,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组间质疑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中,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已基本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为了进一步夯实基础,拓展思维,教师引导各合作小组就本课的知识点及相关内容大胆质疑,并请其他小组来回答,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组间质疑”环节。 教学过程中,可从如下方面引导学生的组间质疑活动。 首先,引导和鼓励各小组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