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确立有效教学内容知识分享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606476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6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读文本确立有效教学内容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细读文本确立有效教学内容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细读文本确立有效教学内容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细读文本确立有效教学内容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细读文本确立有效教学内容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读文本确立有效教学内容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读文本确立有效教学内容知识分享(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读文本,确立有效的教学内容,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 顾书华,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言能力、发展思维、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难识“庐山真面目”。,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由来已久,成为历次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 沈大安先生:我国的阅读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少”,重要的原因是对阅读教学的任务认识不清,对阅读教材的功能把握不准。 很多阅读课上和不上一个样。 还有什么原因?,教学内容含糊不清是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教授:“语文教学其实存在两个基本的问题该教的教得不太好,

2、不该教的教得又太多。”“把不该教的淘汰掉,节约大量教育资源,减少无效信息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就像把过期的大楼拆掉,腾出那大片的空间让学生踢踢球、跑跑步也好哇?”,少教多学,精讲多练。,数学课堂的“三讲”“三不讲” “三讲”:易混;易错;想不到。 三不讲 ;已会;能学会;讲了也不会。 思考: 语文课堂要讲什么,不讲什么? 离不开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例1: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 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爷爷不热了。 思考:低年级的教学,除了识字写字,还要教什么?,例2:三(上)狮子和鹿,学习提示:认真读读课文,了解课文

3、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池水清请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多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见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纤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起自己的腿来。就在他没精打采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4、。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象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挡住了。识字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车扯,才把两只脚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在也没有追上。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讲话,一边休息。他叹了叹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讨论:什么是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正确。其中以内容最

5、为重要。 一、文本是不是教学内容?怎样正确认定教学内容? 二、怎样看待文本意义? 三、教师怎样在“用”好教材上下功夫?,语文教学内容的内涵,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对语文教学内容有过比较精辟的阐述,他指出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包括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要求很高),语文特级教师钱正权:文本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内容 语文特级教师费蔚:从教学内容的形态看,包括文字的和非文字的;从获取的途径看,包括教材中的和教材外的;从呈现

6、的方式看,包括整体的和局部的。但无论怎样的教学内容,其作用是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细读文本,有效选择教学内容,一、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由教师“量身定做”,一、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珍惜文本,尊重教材,研究教材。 不同语文老师使用同一种教材,教同一篇课文,教学内容应该是基本一致的。 为了求异,剑走偏锋。,文本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从细读文本入手: 教材是教学之本,要提高教学质量,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是研究教材。中、高段很多课的问题原因大多出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处理上。教材没把握好,再好的理念,再多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皮之不存,毛将焉

7、附?),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钻研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的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出了备课的根本。,正确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拿到一篇课文,要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老师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收获、提高。,解读无涯,教学有界 。 语文阅读一定要“到位”,不可缺位、越位。 如:第三学段文言文的教学现状 : 目标定位过高与过深,钻研教材“三字诀”,钻 参 借,钻,钻研教材如打井,只有深钻,才能得水。教一课书必先将课文烂熟于胸,熟读成诵,潜心涵咏。 钻研主旨 钻研结构 钻研语言 钻研课后思考题,一、钻研主旨,例:六(上)跑进

8、家来的松鼠 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 、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 、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上了。 、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 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 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要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二、钻研文章结构(脉络),读一篇长文

9、章,要善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纵向)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横向),三(上)陶罐与铁罐,在解读时,我们不难发现课文很清晰的被时间分割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 时间:很久以前 地点:国王的御厨里。 事情:铁罐经常奚落陶罐。 第二部分:第10最后 时间:很多年过去了 地点:荒凉的场地 事情:陶罐变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而铁罐却无影无踪。,文章的重点是哪部分? 第一部分抓住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进行朗读感悟,体会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懂得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第二部分相对简单,可以让

10、孩子们先默读课文,再说说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从中体会陶罐的宽容即可。,三(上)科利亚的木匣,共13个自然段,分为两部分。 埋挖 埋 :怎么埋?抓关键段落。 挖:怎么挖?,六(上)老人与海鸥,老人: 喂海鸥呼唤海鸥谈海鸥 海鸥:守(陪 瞻仰 送)老人 (不是告诉答案,学法指导。),二、钻研语言特点,第三学段侧重篇章结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去发现语言特点。语言特点包括这么几个方面:,字、词、句、标点 与学段要求相适应的新句式 新的段落篇章结构 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表现方法 布局谋篇,

11、1、揣摩标点,六(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句号,突出了并列词语之间漫长的时间间隔),六(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 和“!”像词语一样直接进入了句子。不仅在形式上引人注目,表达的效果也更胜于文字。激发读者对其含义的联想,耐人寻味。),2、揣摩词、句,钻研课文时,要边读边画出值得推敲的句子。对词语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词义的理解层面,要反复琢磨体味隐含在词句中的深刻的意义。 三(上)陶罐与铁罐细细品味“傲慢”和“轻蔑” 黄泡泡里“奚落”的意思。,三(上

12、)狮子和鹿中的几个象声词值得抓一抓: 鹿忽然发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唉,这四条腿太纤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校园足球赛(儿童诗),嘿,快射门! 哦。快守住! 诺,看你了! 哈,进球了! 嗯,下次努力了! 哟,守住了! 呀,差点失分了! 哎,输球了! 哐,足球和窗户亲嘴了! 唉,我们的末日来了!,四(下)乡下人家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他们把饭桌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重点段: 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

13、,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理解: 小枣树为什么“温和地说”,说了小柳树哪些好的地方? 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为什么“不好意思地笑了”呢? 语言运用:虽然可是。再说 语言比较:用上“温和”、“不好意思”和不用,3、与学段要求相应的句式,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 教学重点:体会爷爷和小树的情感;新句式的掌握:什么季节(情况)谁为谁做了什么。,二(上)清澈的湖水,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

14、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请小朋友看看文中插图,两岸的山石还像什么? 山石像,像。,慈母情深,句式倒装词语重复产生了特殊的表达效果,五(下)冬阳童年骆驼队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复沓) (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得到了尽情的抒发;四季轮回,可孩提时代的光阴却一去不复返了。),六(上)山中访友,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

15、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你好,-,你-。,六(下)祖父的园子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表达忌讳啰嗦重复,可是这句话有些词语为什么重复?研读文本时我们的疑问应该油然而生。),请你默读课文,你会发现有一段话写得很特别。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也不是排比句,你刚读的时候,会觉得很罗嗦。 学生找到这段话,画下来。 学生自由读,试背。

16、 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兴致极高! 读着这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课文里还有一段反复写的话,找出来。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也戴一顶大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祖父劳动,我也 祖父真劳动,我也 特别的写法往往有特别的心情。,4、新的段落结构,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5、人物语言、动作等,五(下)“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王熙凤)又忙携起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这一段特殊的对话,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六(上)跑进家来的松鼠,爸爸哈哈大笑,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