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考试资料.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603970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考试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班级管理考试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班级管理考试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班级管理考试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班级管理考试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考试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考试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2.德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划要求,也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3.知行统一原则:进行德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德育既要坚持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

2、的内在积极性,又要辅之以带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督促其严格执行,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5.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在学生原有的品德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严格的、坚持不渝的要求,又要尊重、爱护和信任学生,把两者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组织和培养好学生集体,依靠和通过集体对其成员发生教育影响,使学生集体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在对集体进行教育的同时,又要注意个别教育,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7.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思

3、想状况及具体教育情境提出具体的教育要求,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使之步调一致,前后连贯,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统一方向发展。9.学科性德育课程:又称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和学习系统的道德及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正规课程。10.活动性德育课程:又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指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

4、列活动,旨在增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改善其道德生活而实施的德育课程。11.情感陶冶法: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建设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12.榜样示范法:教育者运用他人的模范行为和优良品德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13.实际锻炼法: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法。14.自我教育法: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克制、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的方法。15.班级: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

5、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16.班级管理:班主任主导的班级管理。17.班集体:是一个特定的教育学概念,是教育者对班级未来发展理想状态的设定,它反映了特定社会对班级及其成员发展的要求,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学生个体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成员间彼此的交往,以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教育方向,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高层次的班级群体。18.平行影响原则:指的是教育儿童集体与教育个别儿童是同时进行的,教育集体时,不能忘记个人,在教育每个集体成员时,也同时教育着集体,即学生既从教师那里受到教育,同时

6、也从集体中受到教育,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这两个任务是密切联系的。19.班级个别教育:班主任针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或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的有的放矢的教育,既包括针对个别学生特点进行的教育,也包括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的教育。20.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产生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21.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距教育目标的要求相差较远,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他们既不是指由某些遗传的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神经质、脑功能轻微失调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的

7、“问题儿童”。简答题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1.德育的政治功能,主要通过政治关系的再生产、社会政治意识的传播与生产、政治结构的充实与更新、政治行动的引导等方面体现的。2.德育的经济功能,从宏观上看,通过德育形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其中最主要的是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思想、经济道德,以此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微观上看,德育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其在物质生产中的积极性,通过传播一定的哲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推动科技的进步,传播一定的哲学世界观,为科技的进步提供思想上的启示,培养科学工作者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养成科学工作者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的勇气,培养科学工作者为人类谋福利的精

8、神。3.德育的文化功能,保存、传递和活化文化的功能;选择文化的功能;创造、发展新文化的功能。2.教育过程的特点(p19): 1.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2.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4.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1.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基本道德品德的教育3.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4.爱国主义教育5.集体主义教育6.劳动教育7.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4.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p11): 1.说服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3.榜样示范法4.实际锻炼法5.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5.简述西方几

9、种主要德育模式(p42):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2.价值澄清模式3.关心体谅模式4.社会行动模式5.品格教育模式。6.班级管理过程PDCA理论(p77):7.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种类(p85):1.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又被称为“保姆式”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的班级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其往往习惯“包揽”班级中所有宏观和微观的事务,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卫生和纪律等各项工作都照顾得非常周全而细致。该模式往往发生在新任班主任或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中。特点主要表现为包办性,权威性,单向性,这一模式是官僚制度社会体制派生出来的政治模式的一个变种,具有明显的“官本位”色彩,弊端是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10、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抑制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2.以制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依靠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不同层面的量化目标来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特点主要表现为规范性,统一性,强制性,这种管理模式将刚性的法律理念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弊端是过分强调了集体的利益,忽视了个体差异,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3.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由一个组织严密的人员结构作为班级管理的力量支撑,以实现对班级的程序化管理。这种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简约性,职责性,层级性,这一模式实质上是由社会体制中的层级衍生出来的,缺点是班委和小组长素质的高低是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看似“森严”的层级结

11、构强化了学生之间的等级意识,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4.以学习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班主任和教师把知识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学习成绩也将成为班主任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特点表现为唯学性,单一性,这种管理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不足之处是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8.现在班级管理模式种类(p92):1.民主式管理模式,一是指班主任和有关任课教师要有明确的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意识,并在教育实践中自觉贯彻这种意识;二是充分发挥班委的核心作用,并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12、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一套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通过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和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实现途径有民主选举班委会,营造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制定民主全员参与的班级制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班级教育价值的多元化。2.小组式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职能小组的形式,以简化管理程序的班级管理模式,运行需要注意建立若干管理职能小组;发挥小组成员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3.自律式管理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全员参与而实施的一种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班级管

13、理模式,需要创设自主管理的集体氛围;制定自我约束的班级制度;构建自我评价的评价体系。9.班主任品德素质要求(p102):1.对待班主任工作的品德:具有敬业精神2.对待学生的品德:关爱、尊重和信任学生3.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品德: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的品德:为人师表。10.班主任知识素质要求(p103):.通识知识、教育知识11.如何进行班级组织建设(p145):1.班干部的选拔与任用2重视积极分子的培养3.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12.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p132):1.物质文化建设2.制度文化建设3.精神文化建设13.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p149):1.相似的个性心理特征2.志向、观点、品质

14、的一致性3.某种利益的一致性4.经历、遭遇类似。14.对待非正式群体的策略(p149):班主任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而要关怀和尊重非正式群体。既要看到非正式群体可能存在的消极方面,也要看到其对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意义。要善于引导非正式集体,尽可能地使他们与班集体建设目标相一致。把那些在非正式群体中涌现出来的有威信有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进入班级的核心层,就能使得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融洽,目标一致。为了集体的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对于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某些不良倾向,要及时地予以批评和引导。对那些过于消极的群体,班主任要从关爱教育出发。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

15、教育,促进其转化。也可以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让他们逐渐淡化,以致松散开去。15.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和方法1.趁热打铁法,是指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应抓住时机,马上给予处理,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此法往往能使偶发事件及时得到解决,并给学生以强烈的思想震动和深刻影响,对日后偶发事件的产生起震慑作用。2.降温处理法,是指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时“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此法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考虑,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案,能冷静地处理偶发事件。3.移花接木法,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

16、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4.以退为进法,不是不处理,而是充分地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5.幽默化解法,运用幽默,不仅是为调节情绪,缓解冲突,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教育的武器。16.家校合作的途径1.家长教育途径,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建立组织机构,根据家庭、家长的实际,合理安排适当的学习内容,制定相关的制度、规章;举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印发相关的家庭教育资料。2.家长访校,可以举办家长会;设立学校开放日活动;观看学生演出、学生体育比赛,参观学生作品展览等。3.书面沟通,方式有喜讯单、便条、家长联系卡、告家长书、学生素质报告单、学生品行表现联系单等。4.教师家访途径,家访形式有面访、电访和书访;家访内容有了解性家访、鼓励性家访、探望性家访、开导性家访和防治性家访;家访时机一般选择学生思想或学业有进步时或者学生思想或学习下降时或者学生获得某种荣誉或表扬时或者学生病休在家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