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 第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601617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理论 第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汽车理论 第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汽车理论 第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汽车理论 第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汽车理论 第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理论 第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理论 第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学习目标:1、了解汽车舒适性的内容 2、掌握平顺性的评价方法及其影 响,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时值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客不致周身振而应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 由于行驶的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客的舒适程度来评价,所以又称为乘坐舒适性。,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路面,汽车,人,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汽车行驶时,由路面不平及发动机、传动系和车轮等旋转部件激发汽车的振动。通常,路面不平是汽车振动的基本输入,故本章讨论的平顺性主要指路面不平引起的汽车振动,频率范围约为0.525Hz。 汽车的平顺性主要是保持汽

2、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驾驶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因此平顺性主要根据驾驶员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对于载货汽车还包括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它是现代高速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一、人体对振动的反应,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二、平顺性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ISO2631-1:1997(E) 人体承受全身振动评价第一部分:一般要求 GB/T4970-1996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 所考虑的振动 ISO2631-1规定,舒适性评价时,考虑座椅支承处的3个线振动和3个角振动,靠背和脚支承处各3个线振动,共12个轴向振动。健康

3、影响评价时,仅考虑座椅支承处的3个线振动xs、ys、zs。,人体坐姿受振模型,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1、轴加权系数 对不同方向振动,人体敏感度不一样。该标准用轴加权系数描述这种敏感度。 2、频率加权系数 对不同频率的振动,人体敏感度也不一样。例如,人体内脏在椅面z向振动4-8Hz发生共振,8-12.5Hz对脊椎影响大。椅面水平振动敏感范围在0.5-2Hz。标准用频率加权函数w描述这种敏感度。,平顺性名词解释(1),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椅面x,y向和靠背y向 :,椅面z向:,靠背x向 :,频率加权系数,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频率加权滤波网络

4、,aw(t),a(t),3、 均方根值 a(t)是测试的加速度时间信号。 4、 加权均方根值 aw(t)是通过频率加权函数滤波网络后得到的加速度时间信号。频率加权函数。,平顺性名词解释(2),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1、 按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评价。样本时间T一般取120s。 2、同时考虑3个方向 3轴向xs、ys、zs振动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平顺性评价方法,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平顺性指标和人的感觉间的关系,第一节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改善平顺性的途径 (一)悬架结构 1、减小悬架刚度,降低固有频率:采用软弹簧及低的轮胎

5、气压 2、常采用非线性悬架:对荷载变化较大的公共汽车荷载和汽车 避免出现“共振”,前、后悬架的固有频率应避开激振频率,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二)悬架阻尼 在使用中,防止减震器失效及弹簧片生锈锁住 (三)轮胎 1、减小轮胎径向刚度 2、消除轮胎的动不平衡现象 (四)座椅 布置、减小座位在高度方向上与中心间的距离 (五)非悬架质量 评价:非悬架质量/悬架质量。以小些为好。,(,第二节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一、平顺性试验内容 1悬架刚度、阻尼的测定 2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定 频率根据波形直接测定测出周期,再求倒数 阻尼比下式测定:,3频响函数的测定 可在电液振动台上或路面上进行。,第二节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传动系弯曲振动试验,第三节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传动系振型试验框图,第二节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传动系弯曲振动频率响应,第二节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平顺性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测试仪器 数据处理 进行FFT、自谱、频率响应函数、加权均方根值的计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