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101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577638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10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10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10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10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10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10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101页](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经验自然主义课程与教学观的形成:19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教育家认识到,学校课程的问题症结在于课程中已积累了许多没有用的东西,于是就有人开始尝试删去在儿童生活中不重要的、不中肯的学习材料,开始重新确定选择课程的标准。,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杜威是“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开创了一个时代,揭开了现代教育的序幕,他于1902所撰写的儿童与课程一书被认为是对课程问题的最早最系统的阐述之一。杜威将其教育哲学称为“经验自然主义”,他完整地建立了“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他的这种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是建立在对儿童成长

2、的关照基础之上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经验的界定,四个哲学命题,杜威前所未有地将“经验”理解概括为两个层面: 一是经验的事物,是固化的存在; 二是经验的过程,即儿童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 互作用。,他以伸手指触摸火焰为例,“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还不算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所遭受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才是经验。” 杜威强调的是:只有主动的方面(伸手指)和被动的方面(被灼伤)以特有的形式(思维)结合起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识别尝试的事情和发生的结果之间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教育即生长,哲学命题,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在儿童、社会、知识三个维

3、度上,杜威力求寻求一种恰当的平衡点,在三者之间建立一种关联性,使之成为完整而和谐的整体。,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经验主体,通过自由和谐的互动交往最终达到对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人们对于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的理解遮蔽了他们经验的独特性,事实上,这种未成熟状态恰恰是他们生长的首要条件。用成人化的观点来看待儿童,认为儿童的理解需要以成人经验进行补充,这种行为会导致对儿童经验的忽略,也会导致成人经验发展的停滞性。,对儿童经验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也是社会共同体的一员,而且是经验更为成熟的一员,教师由外部的监督者、独裁者变为团体活动的领导人,这是教育这个社会共同体中师生经验共同生长和发展的需要。,首

4、先,杜威认为教学需要反思这一理性因素的介入。 其次,杜威认为在具体内容学习的同时,附带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再次,教学应在儿童的生活及其经验之间建立一种连续性。,适合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源于社会生活,充满了具有社会性质的事实和原理,可以代表社会的情境,它作为科学地理解自然的原料和过程的活动中心,可以不断指向科学的逻辑经验的发展。,体现了方法与材料的统一,进而成为课程与教学统一的中介和途径,,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概述,人本主义产生背景,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的思想基础,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的主要观点,4,1,2,3,5,对人本主义的评价,一、人本主义概述,人本主义主要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得来。人本主义心理学

5、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本主义心理学整体的研究人,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因而得名为人本主义心理学。 它的主要理论思想起源于马斯洛与罗杰斯等人的心理学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由于提出了与被称为心理学第一思潮的、把人描述为本能与冲突产物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及作为心理学第二思潮的、强调人与动物的基本相似性、强调学习是解释人类行为的主要根据的行为主义学派截然不同的观点,而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受辅者或者叫患者中心疗法,对强化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和心理治疗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备是其观点扩展到教育领域,形成了自出机杼的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

6、观。 。,科学 主义,心理学,行为 主义,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科学主义导致对人性尊重的缺失; 对西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60年代末,美国教育改革的召唤。,行为主义的片面性; 精神分析理论人性恶的观点。,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在环境因素决定;人等同于动物,人性本恶,追求最大的快乐原则。,二、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社会,马斯洛( Abraham H. Maslow ),教育目标,马斯洛把自我实现作为 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开发 潜能,发展人性,成为 世界公民。,美的需要,基本需求,成长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Carl

7、 Ransom Rogers ),教育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因为:任何人都是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能的,具有无限成长的潜力。,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关心、喜欢和接纳,即无条件尊重。,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极大地影响着他的行为。心理变态者主要是由于他有一种被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如果他要获得心理健康,就必须改变这个概念。,鼓励患者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真诚一致:治疗者的想法与他对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因该是相一致的,不能虚伪做作。,移情性理解:治疗者要深入了解患者经验到感情和想法,设身处地地了解和体会患者的内心世界 。,患者中心疗法,帮助

8、患者创造一种有 关他自己更好的概念, 使他能自由地实现他 的自我,即实现他自 己的潜能。,三、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的思想基础,它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是机械的,只孤立地注重学生的智力,而忽视了其情感反应和个性中比较高级的一面。弗洛伊德心理学则过分怀疑个人动机,强调人类病态的、无意识情绪力,与这两派相反,马斯洛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活动,他第一次把“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引入心理学。在他看来,“自我实现”也就是对天赋、能力、潜能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是一个形成过程。它有多种层次,可以是生活的成功,也可以是个人动机得到满足或危险解除的瞬间状态和正常的成长过程。因此,马斯洛要求课程与教学应鼓励学习者的自我发现,

9、允许学习者犯错误、表达和表现自己,直到发现自我。,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总的来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精神包括这样几点:,A,B,C,D,在研究时把体验作为目标。体验本身及其对个人的意义居于首位。,强调这样一些人类独有的特性,创造性、价值观、自我实现。反对以机械论、还原的方法对待人的存在。,在选择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时着重意义性,反对过分强调客观性而牺牲意义。,最终关心和提 高人的价值与 尊严。关心每 一个人天赋潜 能的发展,其 核心在于使个 人发现他自己 的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原则,四、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的主要观点,主要观点,3、设置并行课程和“整合”课程,着眼于整体人格的发展。

10、,1、课程与教学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主张意义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2、强调人的情意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统一,要求突出课程的情意基础,5、促进学生学会 学习并增强其适 应性.,6.倡导学生的自 我评价,1、课程与教学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罗杰斯曾经批评,过分地强调知识是现代教育的悲剧。教育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计好课程上面也是错误的。课程具有怎样的内容以及如何设计这些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课程与教学中实现自我发展。可见,自我实现是课程与教学的目的和核心。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就是要鼓励学生自我实现,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发错误、获得反馈

11、、发现自我。,2、强调人的情意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统一,要求突出课程的情意基础,人本主义者强调,唯有借助情意教育和认知教育的统一,整体人格成长才有可能。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是要培养情意与认知、情绪与行为相统一的完整的个人。关于这一点,全美教育协会(NEA)的70年代报告是这样说的:“人本主义课程不仅仅把重点放在智力上,它是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的。课程除了纯碎的智力发展外,情绪、态度、理想、雄心、价值,对于教育课程来说也是当关注的领域,还要发展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基于这种认知,人本主义者要求课程突出情意基础。温斯坦和范特尼说:“仅仅凭借知识,是不会产生社会所需要的适当行为的,如果认识到

12、学习者的感情和企求,影响行为的机会将会增多。”可见,人本主义认为情意是行为的基础,而且也是智慧的基础。因此,人本主义者要求将教学内容与方法植根于情意的“土壤”之中。,3、设置并行课程和“整合”课程,着眼于整体人格的发展。,为了实现认知教育与情意教育的统一,实现儿童人格的整体发展,人本主义者设立了并行课程。福谢依说:“学校必须设立并行课程,一方面接受系统的知识,另一方面探现实中直接提出来的社会的、人类的问题。”于是他提出了如下的并行课程方案:课程1,正规的学术课程以及有计划的课外活动;课程2,社会实验课程,这是一种突出“参与集体与人际关系”因此又称“人际关系课程”;课程3,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的课

13、程(也称自我实现课程)。设立这种课程的意图是: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术,而且要为个体的人格解放与发展提供经验,帮助儿童的人格成长及其自律性的建立。,4、主张意义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学习结果。此外,罗杰斯还用“自发的经验学习”来描述他所提倡的这种学习类型。其特征是:(1)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之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2)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3)它产生学生不同的行为和态度。(4)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作出评

14、价。,5、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其适应性,人本主义者认为,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以更加现实的态度应对现实世界。对此,罗杰斯主张教学的目标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为实现该目标,罗杰斯将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非指导性方法直接诉诸教学情境,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教学方法非指导性教学。,6、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人在一生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它们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和成长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人本主义这对这种外部评价模式持反对

15、态度,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罗杰斯认为学生是处在学习过程中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才能发现哪些方面失败了,哪些方面硕果累累。自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而能使学生更加主动,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 具体的评价方法有:由学生提问,然后根据问题内容出试卷,学生参与评价;由全班学生讨论课程结束应达到的水平,并谈谈自己已达到的程度;师生共同评定每一个分数;学生书面进行自我评价,若与教师的评价有很大差异,师生间就进行讨论、商榷,共同确定分数。,五、案例,案例三,案例一,案例二,【一位一线教师的教学心得

16、体会】,案例一,这个学期我改变了一些教学策略: 对于优等生,肯定他们的长处,鼓励 他们往更高的学习高峰迈进,对于中下生,更加 的关他们的学习情况,比如,我们班的陈作霖同学 一向以不爱学习,成绩差遥名,自从我把他列为“重 点关注”对象以后,多和他谈心,他对他鼓励,学期末他竟然有这么 大的进步;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示自己, 都有施展自己的机会,更加的理解、信任他们, 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我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份试卷, 并给出答案和说明,然后全班讨论,并由他们自己对典型 卷子进行讲评,最后再学生公认的方法抽取正式试卷。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对基本概念以及知识结构 的掌握有很大进步,而且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有所提高。,这个学期我改变了一些教学策略: 对于优等生,肯定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往更高的学习高峰迈进, 对于中下生,更加的关他们的学习情况,比如,我们班的陈作霖 同学一向以不爱学习,成绩差遥名,自从我把他列为“重点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