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76556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烟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烟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烟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烟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2017学年度期末自主练习高二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II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

2、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一2.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 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材料说明这一时期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3.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贏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这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4.唐太宗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

3、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贞观政要卷三)据此可知,唐太宗A.重视地方官的人选B.主张提高地方官的素质C.担忧中央集权弱化D.反对君主权力受到约束5.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6.汉初,王国内群臣吏民对诸候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汉武帝时,颁布法令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呼,否则要被处以极刑,这种变化反映汉朝A.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B.中央政

4、府的权威加强C.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D.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7.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8.“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9.李治安先生在其行省制度研宄中认为:“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 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

5、分权的继续。”这说明A.行省制使地方失去一切自主权B.行省制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C.行省制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产物D.行省制最早开创于秦始皇时期10.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11.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 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提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A.权力机构相互制约B.公民内部轮番而治C.决策程序力

6、求完善D.公民权利日渐扩大12. “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法制,无论在实体或者程序方面都未超过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这说明罗马法A.涵盖了现代法制的基本内容B.包含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大多数法权关系C.设定了所有权的全部可能性D.适用范围限于私有制髙度发达的社会13.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有如下规定:“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 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項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 罚金。” “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 佩欧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该材料A.体现了罗马法重罪轻罚

7、的特点B.说明了罗马法严肃残酷的本质C.显示了对私有财产的髙度关注D.表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适当保护14.“在早期,英国人相信当一项议会立法违背普通权利和普通理性,或与上帝之法、自然 正义法则等相抵触,便可视其无效;但17世纪末以后,这种观点便过时了。”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改革的影响B.议会选举改革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影响D.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15.在经历马萨诸塞州退伍军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事件后,美国一位重量级领导人表示“事情 很明显,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 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这一领导人的主要意图是A.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B.实行“分权

8、与制衡”C.打造强有力中央政府D.平定当时的农民起义16.曾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 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A.推行两党制 B.建立中央集权制C.实行三权分立 D.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17.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的基本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议会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B.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C.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 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18. 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 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

9、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用代议制粉饰封建君主专制 B.已具备近代民主政治某些特征C.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9.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 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 密切了。这种关系同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沂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着, 留恋那己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A.导致外国势力发展到北京B.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C.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D.激起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20.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

10、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 但实践的“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 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B.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C.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21.右图显示了 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 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 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22. 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 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

11、是 A.领导辛亥革命B.领导义和团运动C.倡导戊戌变法D.领导太平天国运动23. 武昌起义发生后12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 和云南,这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之内。这表明A.革命内部潜伏巨大危机 B.清王朝的统治已被推翻 C.全国性武装暴动提上日程 D.武昌起义带来了示范效应24 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国内出版 了 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这说明A.推动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

12、想C.提供了舆论自由的社会环境 D.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5. 1919年5月31曰,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A.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B.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16分)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材料,完成下烈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

13、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 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 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义,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 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 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 务策与诗陚,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到度材料二科举制发展演变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

14、(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以来科举制发展演变的基本特征,并简要分 析科举制的历史作用。(10分)27. (16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 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 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 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有能力为国 家服务的人,不因地位卑微而受妨碍。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1)根据材料一并结

15、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之所以伟大”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6分) 材料二 西方国家选举的发源地在古希腊,再往后,国王选举与教皇选举均留下选举方 面的宝贵遗产。近代西方选举制度是伴随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同封建势力反 复斗争的过程中,在继承和借鉴古代社会选举制度的基础上,为适应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 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而逐步产生的,它被公认诞生于17世纪的英国。 摘编自选举制度论(2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产生的因素及“它被公认 诞生于17世纪的英国”的理由。(7分) 材料三1884年12月,英国议会通过人民代表制法,它把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 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 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总数又增加1倍,达到45Q万人。不过,依靠父母生活没有单独成 家立业的男子,以及家庭佣人和全部妇女仍被排斥在选举大门之外。1885年1月,议会通 过了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