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两极地区讲课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574069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讲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讲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讲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讲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讲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讲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两极地区讲课资料(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极地区,光明中学 张勇,【教与学目标】,1北极地区的范围,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2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3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极主要的陆地和海洋。 6能够在北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7能够分析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及两极气候差别的原因。 4理解对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一、北极地区,1、位置与范围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包括北冰洋、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岛屿。主体部分是北冰洋,占北极地区的6O。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为800万平方千米。北极地区几乎全部在北极圈以内,跨经度最广。,2、自然区域特征,(1)航空交通

2、位置重要 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海运困难,但其上空却是重要的交通要冲,是联系亚洲北部、欧洲北部和北美北部的最短航线和空中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寒冷的自然景观 地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体,多数地区冰雪覆盖,浮冰广布。北极点附近是常年不化的冰盖,永久性积雪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的内部。 气候: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严寒,干燥。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北极地区主要是极地苔原气候。 植物:植被以地衣、苔藓为主。 动物:主要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北极熊素有“冰海霸王”之称,是北冰洋的象征。,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

3、源储量可观。 (4)北冰洋:最小、最冷的洋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1310万平方千米,约占太平洋的1/14。平均深度1200米,最深有5 449米。北冰洋是四大洋中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洋。纬度高,接受的大阳辐射少,加上冰层覆盖,是其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北冰洋周围大陆架面积广阔,约占北冰洋面积的36%。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边缘海。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3)自然资源丰富,3.人文区域特征,(1)两种主要居民及其文化 在北极圈以内长期居住的人口达300万。当地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因纽特人为代表的“冷文化“ 又被称为爱斯基摩人。中文的“爱斯基摩”是

4、英文Eskimo的译音,而Eskimo又来自北美印第安语,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带有轻蔑的意味。不同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对自己有不同的称呼。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皮特人”,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特人”,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卡拉特里特”,意思都是“人”。爱斯基摩人认为“人”是生命王国里至高无上的代表。,拉普人:驯鹿文明 北欧民族。自称萨阿米人。主要分布在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的北极地区。属乌拉尔人种,为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拉普语,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多信基督教路德宗,少数信东正教,并广泛保留原始宗教残余。拉普人的祖先早自1万年前便开始从乌

5、拉尔地区陆续迁入斯堪的纳维亚,原分布地区较广,后受日耳曼部落和芬兰部落排挤,逐渐北移。部分人被后来者同化。原以捕鱼和猎捕野鹿为生,约在1000多年前饲养驯鹿成功,随即成为他们的主要谋生手段。,因纽特人,(2)黄河站与北极考察 必要性: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北极地区的环境对类社会有什么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北极地区的环境生哪些影响,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在北极区纷纷设立考察站进行研究。 位置:我国于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7855N,1156E)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站黄河站(图)。,意义:黄河站的建成,不仅为我国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提供了前沿阵地,极大地

6、提高了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脐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并将在增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图黄河站的位置,三、典型例题:,例题一: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在E的 方向,若AB段劣弧为昼弧,则下列地区正处在艳阳高照的是 。 A.堪培拉 B.埃及 C.巴拿马 D.雅加达,(2).我国北极科考队到达过C城镇,发现该地气候温度湿润,宛如我国的江南小镇,其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特别是该地峡湾风光迷人,其峡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东南,B,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冰川侵蚀作用形成,(3).图中E岛降水很少,但没有形成沙漠的

7、主要原因是: 图中F岛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也大,但该国环境优美,很少出现大气污染现象, 主要原因是 :,地面终年被冰雪覆盖,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岛内主要利用地热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矿物燃料使用很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更小,属于湿润地区;,例题二:右图为我国南、北极科考路线图,据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由于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北冰洋“西北通道”已经解冻,有望未来实现通航。“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1)我国先后到南极和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原因是什么?(6分),两极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是科学研究的

8、理想环境,两极地区有重要的交通位置和战略资源,参与极地科考可以参与国际合作,提升综合国力,有助于研究影响我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6分),(2)试分析“西北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开通的意义。(4分) (3)试分析北冰洋解冻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全球变暖,极冰融化;缩短航程,减少费用(4分),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因通航带来污染;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6分),例题三:读图,回答46题。 (1)图示季节,在我国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 C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D清明时节雨纷纷

9、,路上行人欲断魂,(2)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对北极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减弱 B极地东风势力增强 C有利于北冰洋地区航线的开辟 D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南扩,B,C,(3)面对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图中A所在国提出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个无油国”的目标,该国最具潜力可替代石油的能源是() A太阳能B地热 C潮汐能D生物能,D,北极地区各国对于北极的争夺,南极洲位置和范围,南极洲几乎全在 南极圈内;四周被 洋、 洋 洋所包围; 与 洲、 洲和 洲 相望。,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冰雪大陆,南极大陆平均海拔 2350米,为七大洲 中平均海拔最高

10、的 一洲。 冰雪厚度2000多米, 素有“冰雪高原” 之称。,南极大陆的冰,体 积占世界总体积的 90以上。如全部 融化,世界洋面将 升高5070米。,气候,酷寒、干燥、烈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下, 极端最低温达88以下;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55毫米以下,最少的地方不 足5毫米;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 17米秒18米秒, 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酷寒),(干燥),(烈风),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南极洲的暖季。这时太阳高 度虽然很低,但它总是照耀在地平线上,气温开始 回升,有些地方冰雪融化。,我国两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站时间为什么 都选在2月?,(暖季,极昼现象),( 1985年

11、建立 ),( 1989年建立 ),长城站,中山站,资源和科研的宝地,矿产资源:煤、铁储量丰富,固体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未经雕刻的自然 环境,既有经济价值 又有科研价值,维多利亚地,文森峰,(为什么南极洲会有煤分布?),南极磷虾,威尔德海豹,南极鳕鱼,企鹅,南极冰山,苔藓,中山站,中山站全貌,能力思维方法,【例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A亚洲B北美洲C大洋洲D南极洲,【解题思路】 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南极洲大部分在南极圈以内地区,即位于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所有的经纬都汇集于南、北两极,南极洲跨所有的经度。 【答案】D 【解题回顾】 南极洲是高原的大陆,是世界上

12、海拔最高的大洲,是世界上淡 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1)A、B、C、D为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的代号是_ (2)A、B、C、D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离北京最近的是_ (3)E地夏季的气候特点是_, F地冬季的气候特点是_,【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解题思路】 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北京大致经度(120E),再根据图中经纬网推断B最近。(3)题并不需要知道E、F是什么地方,实际考查的是对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E地位处南纬4060,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F地位处南纬3040,又在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这样它们某些季节的气候特征就能答出。,【答案】(1

13、)A(2)B(3)温和多雨温和多雨 【解题回顾】 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哪么从0开始顺地球自转方向为东经度,这样就把地图上的东经和西经度区别出来。牢记大陆西岸或岛屿地处4060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3040的地方,应为地中海气候。,延伸拓展,【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 列问题1989-1990年,由中、美、苏、法、英、日六国南极考察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历时7个月,又一次把人类的足迹印在了南极极点上.(见图),(1)图中南极最高峰B叫_ (2)南极考察队员在考察过程中看到最多的鸟类动物是( ) A企鹅B鸵鸟C蜂岛D巨嘴鸟 (3)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

14、12时,北京时间为( ) A12日14时B13日2时 C12日2时D13日14时 (4)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 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A B C D,【解题思路】 (1)题有关区时的计算题,首先确定A在西6区,根据识记的北京时间为东8区区时,可以求出此时北京时间; 【答案】(1)文森峰 (2)A (3)B (4)A,【例4】读图,解答:,(1)当太阳直射图中M点时,一艘考 察船从某国N港启航,此刻正是_ 月_日_时(北京时间)。 (2)N港是该国第一大

15、港_,中国 南极长城站大致位于它的_方向。 (3)考察船在向南极长城站行驶过程 中,船员经历的下列现象哪些是真实 可信的?(填一个或一个以上字母,多 填、错填均不得分)( ) A启航时当地正值旱季 B考察船可以顺洋流航行 C途经某发达国家,补充大量肉类、奶酷 D途经某世界著名渔场,捕获大量渔产品 E沿途测得的海洋表面盐度逐渐上升 F途中白昼时间逐日缩短 G发现巨型冰山以及鲸群、白熊、海豹 H穿越德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解题思路】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间为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M点时的时间为正午12点,本地为澳大利亚,位于北京之东,时间比北京早。澳大利亚为东10区,北京为东8区。时间差为2

16、个小时,所以,此时的时间为上午10点钟。往南极走,方向一律为南(正南、西南、东南)。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为顺时针方向,四周为北,中心为南。所以,正南只能出现在同一条经线上,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因此,顺时针方向为东,判断出长城站在东南。 【答案】(1)12 22 10 (2)悉尼 东南 (3)B、C、H、F。,爱斯基摩人穿戴着迄今世界上最好的、又轻又保暖的防寒服;在缺少粮食的情况下,他们一直生吃动物肉;他们可以不用任何常规建筑材料,而只用积雪建造起温暖的雪屋;他们乘坐狗拉雪橇横越千里冰原,使用兽皮划艇在冰海中捕猎鲸、海象、海豹。在与严寒搏斗的千万年中,他们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非凡的民族。他们的过去、现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整个北极土著居民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前景。 在北极地区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特权”。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在格陵兰北部,他们在冬夏之交猎取海豹,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