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572425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论、矛盾论导读,永州委党校校长、副教授 郑任远,“两论”是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 政大学讲哲学的提纲,即辩证唯物论(讲授 提纲),1937年9月即有油印本。新中国成 立后,经毛泽东校阅、修改,将提纲中的“实 践论”和“矛盾统一法则”定名为实践论、 矛盾论,于1950年12月和1954年4月在人 民日报公开发表。,一、“两论”的写作背景,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有着深刻 的历史背景。“两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决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有着深刻的历史 背景和理论上的准备的,它是中国社会革 命斗争经验的哲学总结,也是中共批判 “左”右倾错误路线的哲学概括,还是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升华

2、。,1、它是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哲 学总结,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者太平天国失败 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法运动失败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失败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 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些都 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不能不写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 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 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斯诺:“在芦沟桥事变后的几个星期 里,毛泽东在延安有一段短暂的空闲时 间,军队开赴前线了,毛泽东腾出时间 来收集材料,准备在(延安)抗大作关 于哲学基础的讲演。这批青年学生经过 三个月的短

3、期训练,准备在今后几年做 政治辅导工作,即要为他们写一些简明 而基本的讲文,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 写了矛盾论和实践论,总结了 中国革命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和中国的具体的日常实例结合起 来。”,2、它是中共批判“左”右倾错误 路线的哲学概括,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王明的“左”倾 土地革命时期先有“左”倾盲动主义,后有“左”倾教条主义 遵义会议后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统一全党思想,3、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传播的必然升华, 新文化运动后,尤其是共产党创 立初期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推 广,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特点之一:翻译、介绍和论述政治性很

4、强的经典著作,特点之二:带有明显的幼稚性,不准确、不全面,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 到“两论”的产生,特点:宣传唯物辩证法成为这一时期 的重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把马克 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极为系统和深入的反 思,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升华到了一 个新的阶段。,二、“两论”的基本思想,(一)实践论的基本思想,第一部分(1-5段):着重论述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第二部分(6-18段):论述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过程,说明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性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辩证法。 第三部分(19段):论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意义,说明认识

5、过程第二次飞跃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发展理论的必要过程。,1、框架结构全文共分四个大的部分,论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提出了认识过程实践第一的观点。,第四部分(20-25段):论述认识运动无限发展的过程,指出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并对认识论上的唯心论、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冒险主义进行了批判。 最后(26段):对人的认识运动规律进行了概括,“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

6、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2、思想内容,第一,它对实践内容和形式作了科学规定 马克思: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恩格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列 宁:“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毛泽东: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入展开,内 容:生活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 艺术活动。即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的 客观活动。,基本形式: 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 践,第二,它明确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对于外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它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7、的深刻揭示,列 宁:生动的直观抽象的思维实践 毛泽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认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认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一,它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以及其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外部关系阶段。感觉、知觉、表现 理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内部联系阶段。概念、判断、推理 关 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 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第二,它揭示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的条件,丰富感性材料一点不行,跑面、走 下去 经过思考作用讲新话,第三,它揭示了第二次飞跃意

8、义更加伟大,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回到实践去检验、发展和补充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斯大林: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 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它是认识发展总规律的科学概括,实践认识实践,第一,它揭示了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和无限 性统一的过程,第二,它揭示了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 是绝对真理。,第三,它揭示了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造 主观世界的过程 自为自觉阶段,第四,它揭示了不断反对“左”右倾错误倾 向的过程 右倾机会主义:思想不能随变化的 客观情况而前进 “左”翼空谈主义:把幻想当真理, 离开了当

9、前的实践和现实性,第一,强调实践探试:“大胆试验” 第二,突出实践检验:“不搞争论” 第三,重视实践反馈:“走一步,看一步”, 邓小平对实践论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二)矛盾论的基本思想,1、框架结构 全文共七章八个部分,主题是论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法则。具体论述了两种对立的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等五个大的问题。,第一章,主要论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宇宙 观的对立。指出形而上学的观点就是用孤立、静止、片 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事物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 变的,或者只承认量变和外力的推动作用,不承认事物 的质变和

10、内因引起变化的作用。同时,从辩证法的观点 阐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引起变化的关系。,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 系。指出矛盾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 中,同时不同事物矛盾和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 盾又各有其特殊性。据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 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要求我们,研究问 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第四章,论述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指出在复杂事 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在 同一对矛盾中还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 不平衡的关系,同时还指出了两者的转化关系。由此, 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1、同时 还要注意解决非主要矛盾和重视矛盾的非主要方面,还 要注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转化,这同样要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五章,主要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 关系。要求人们在分析事物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同 一性,又要看到矛盾的斗争性,同时还要注意在同一中 把握斗争,在斗争中把握同一。,第六章,主要论述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对抗性 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指出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 的方法去解决。,第七章,结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 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 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 盾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12、和绝对 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 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 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 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 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 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 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 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 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 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 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 误。,2、思想内容, 它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3、的深刻发挥,第一,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核心,第二,它揭示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宇宙观,辩证法:联系 发展 全面 变内因,形而上学:孤立 静止 片面 变外因,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 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论:外力推动,不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内因论:发展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第三,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认 识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统一 不是变戏法,按照辩证法办事 不能成为诡辩,掌握矛盾分析方法 一分为二方法, 它是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理 论的系统阐发,第一,它表明了矛盾普遍性的科学含义及 方法论意义 空间上讲,矛盾无处

14、不在,事事有矛盾 时间上讲,矛盾无时不有,时时有矛盾,第二,它表明了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意义,矛盾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就是不同事物的矛盾 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有四种情形。,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特殊一般特殊,第三,它表明了事物矛盾精髓的原理及 其方法论意义,精髓,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理解矛盾规律的“钥匙”,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方法论意义, 它是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原理的深 入论述,

15、第一,它表明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 盾及其方法论意义,第二,它表明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 矛盾方面及其方法论意义,在一对矛盾中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主次方面相互转化,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主要 生产力 实践 经济基础 次要 生产关系 理论 上层建筑 转化,第一,它表明了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它是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的具体发挥,第二,它表明了矛盾的斗争性及事 物运动两种状态,第三,它表明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 结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既同一 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相反相成:相反是说两个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 互相斗争。相成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 两 个矛盾方面互相联结起来 。,

16、第四,它表明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相互转化(正确思想错误思想改正),在内因与外因关系上,注重外因,强调开 放(开放才能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邓小平对矛盾论思想的坚持和发 展,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上,注重特殊性,强 调特色(特色社会主义),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上,注重同一性,强 调结合(一国两制),矛盾主次关系上,注重重点,强调两点 (两手都要抓),讨论这么两个问题:,1、学习毛泽东实践论,我们在实 际工作中应如何坚持“实践第一”的 认识论观点?,2、学习毛泽东矛盾论,我们在实 际工作中应如何坚持矛盾分析的辩 证方法?,三、“两论”的指导意义,(一)学习实践论,坚持“实践 第一”的认识论,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实践论全面深刻地论述了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过 程,它特别强调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其方法论意义就在于 提出了“实践第一”的观点。毛泽东同志指出:“制定认识 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