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知识分享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571525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知识分享(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大杨树第四中学 高中化学教师:孙立志,中学气体制备装置,一般分四大部分: A、发生装置 B、净化装置(干燥装置) C、收集装置 D、尾气处理装置,发 生 装 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分为四类 固固(加热) 固液体(不加热) 固液(加热) 液液(加热),由于装置相同可合为一类,气体的发生装置,固固(加热):适用于制O2、NH3。 注意事项: l.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 蒸气在管口冷却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2.铁夹应夹在距管口l3处。 3.固体药品要放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 时首先均匀预热,然后在试管的最后 部位集中加热,并逐步前移。 4

2、.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导出。 5.如用排液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启普发生器类,注意事项: 1在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口应深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而无法使用。 2加入大小适宜不溶于水的块状固体,如果太碎会落入底部的酸中使反应无法控制。造成容器内压力过大,导致酸液溢出。 3加入酸的量要适当。 4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气 体 的 发 生 装 置,简易装置,固液或液液(加热): 适用于制C2H4、Cl2、SO2、乙酸乙酯、蒸馏、HCl,注意事项:1、瓶内反应物体积不宜超过烧

3、瓶容积的1/3。 2、a、b、c加热应放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3、 a装置温度计插入反应液面以下,测反应液温度; b装置温度计水银球与支管端口处相平,测气体温度,便于控制馏份。 4、 d、装置便于随时加入液体,但随反应进行烧瓶内压强增加,液体不易滴入。(改进方法见e,橡皮管起什么作用?),气 体 的 发 生 装 置,a,b,c,d,e,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一)常见净化原理:气体的净化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遵循以下原理: 不损失主体气体;不引入新杂质;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先除易除的气体。,1.物理方法: (1)液化法:利用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分离N2和O2。 (2)水洗法:利用溶解度不同从N

4、2和NH3中除去NH3;从NO和NO2中除去NO2。,2.化学方法: (1)氧化还原法:灼热铜丝网除去混合物中的 O2(2CuO22CuO); CuO除去H2、CO等。 (2)酸碱法:NH3和CO2通过碱石灰除去CO2。 (CaOCO2CaCO3) (3)沉淀法:除去CO2中的H2S通过CuSO4溶 液。 H2SCuSO4CuSH2SO4,(4)最常用的为洗气法:,用饱和NaCl除去Cl2中的HCl; 用饱和NaHCO3除去CO2中的HCl、SO2等; 用酸性高锰酸钾除去气体中的SO2;(如CO2中的SO2)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或乙酸;,常见干燥剂及气体的干燥,装置,常

5、见干燥剂,可干燥气体,不可干燥气体,液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碱石灰,H2、O2、Cl2、SO2、CO2、CH4、N2、CO,NH3、H2S、HBr、HI,H2、O2、Cl2、SO2、CO2、CH4、N2、CO,H2、O2、NH3、N2、CO、CH4,NH3,Cl2、H2S、HCl、SO2、CO2,气 体 的 收 集 装 置,根据气体溶解性(分子极性)和密度(相对分子量与 29比较)不同,把气体的收集方法分为排液法(常为 排水法)和排气法(常为排空气法)。 1.排液法: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例 如:H2、O2、CO、CH4、NO(只能用排液法收集)、 CH

6、2CH2、CHCH等。注意:Cl2不用排水法收 集,但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O2可以用排饱和 NaHCO3收集。排液法的典型仪器如图,注意导管只 能伸入集气瓶内少许。,气 体 的 收 集 装 置,2.排气法: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又可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把空气尽量排出。为了减少空气扩散,集气瓶口可盖上毛玻璃片或试管口轻轻塞上一小团疏松的棉花。 (1)向上排空气法:式量大于29的气体。如O2、CO2、 SO2、H2S、Cl2、 HCl等; NO2(只用排空气)、 (2)向下排空气法:式量小于29的气体。如H2、CH4

7、、 NH3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棉团起什么作用,尾 气 处 理 装 置,通常有毒和有污染的尾气必须适当处理。常用经典仪器有:,a、用于NaOH吸收氯气、CO2;硫酸铜吸收H2S(气体溶解或反应速度不很快,不易引起倒吸); b、用于收集少量气体然后处理; c、d、收集极易溶且溶解很快的气体。如HCl、HBr、NH3等;其中d 吸收量少。 e、用于处理难以吸收(有毒)且可燃的气体。如H2、CO等。,a,b,c,d,e,防 倒 吸 安 全 装 置,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设计化学实验时,应遵循四个基本要求:,即实验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即用药及操作要注意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8、等问题,要满足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装置简单、步骤少、药品用量少、时间短等,气体装置的设计,发 生 装 置,净 化 装 置,干 燥 装 置,收 集 装 置,吸 收 装 置,气 体 装 置 的 设 计,1、装置连接顺序,气 体 装 置 的 设 计,装药品,防倒吸 防氧化措施,仪器拆卸等。,查气密性,2、操作顺序一般包括:,仪器连接,3、气体的净化原则:,一、要分析杂质气体的性质,二、要分析被净化气的性质;,4、实验操作的先与后,A、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B、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C、实验开始时:先查仪器的气密性, 再加药品,后点酒精灯;,D、有些实验为防倒吸,往往最后停止加热或最后停止气

9、 ;,E、有些实验为防氧化往往最后停止通气。,F、仪器拆卸的一般过程: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先拆主体, 后拆部件。,气体装置的设计,G、净化气体时,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后除去无毒、无气味的气体, 最后除水蒸气。,验证气密性一般方法,1.将装置的导管口一端浸没于水中,再用双手手掌握住容器(试管可用一只手握住,如图;复杂仪器还可微热),若在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手后,水在导管里形成了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概括为:微热看气泡,静置看液面(又称整体法)。 2. 关闭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静置后若漏斗内液面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

10、良好;液面下降,则装置的漏气; 概括为:注液静置看液面(又称局部法)。,分析下面装置有哪些作用?,A、净化气体,B、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C、向下排气法收集气体,D、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思考题,下列三个问题均与图示实验装置有关,请选择AD序号填入括号内,(1)制取某无色非金属氧化物气体时,锥形瓶X内的药品应是 A铜和稀硝酸 B铜和浓硝酸 C碳酸钙与稀硫酸 D亚硫酸钠和浓盐酸 (2)洗气瓶Y中所装的液体应是(不允许非水杂质混在气体中) A浓H2SO4 BNaOH溶液 CNaHSO3溶液 DNaHCO3溶液 (3)检验集气瓶Z是否集满气体,置于瓶口的滤纸上蘸上的溶液是 ABaCl2溶液 B酸性KMn

11、O4溶液 C碘化钾淀粉试纸 D澄清石灰水,练 习,练 习,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和()所示。试回答:,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装置()的主要缺点是,5)装置()的主要缺点是:,6)如果选用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4HCl+MnO2=MnCl2+2H2O+Cl2,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2Fe+

12、3Cl2=2FeCl3,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产品易潮解,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实验室中根据2SO2+O2=2SO3;H=-196.6 kJmol-1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制备SO3固体。请完成下列问题:,(3)小试管C的作用是_。 (4)广口瓶D内盛的试剂是浓硫酸,装置D的三个作用是: _; _; _。 (5)实验中当Cr2O3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这样做的原因是_。 (6)装置G的作用是_。 (7)从G装置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_。,(1)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不必写具体过程)_。 (2)在A装置中加入Na2SO3固体的同时,还需加几滴水,然后再滴加浓硫酸。加几滴水的作用是_,下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缓慢地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试液无变化;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试液褪色。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液体Y可能是,A B C D X H2 CO2 Cl2 SO2 Y 浓硫酸 Na2SO3溶液 NaOH溶液 浓硫酸,下 次 课 考 试,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