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中的语言运用》ppt课件[78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569976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6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ppt课件[7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ppt课件[7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ppt课件[7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ppt课件[7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ppt课件[7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ppt课件[7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际中的语言运用》ppt课件[78页](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称谓语、禁忌语、 委婉语,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公子几位呀?”不问则已,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有人一句话就把人说笑,而有人一句话却把人说跳。交际语言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话得体不仅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考的需要,高考就专门在“语言运用”中设立了“得体”这一考点。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称谓语、

2、禁忌语、委婉语”就是“得体”这一考点中的一部分。,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一、称谓语 现代汉语词典:“称谓”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1)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 辈分: 祖辈: 父辈: 同辈: 父系或母系: 直系或傍系: 年龄的大小:

3、姻亲:,辈分: 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父辈:伯、舅等 同辈:哥、妹、表哥、堂弟等 父系或母系:姑、姨等 直系或旁系:孙、侄孙等 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等 姻亲:哥嫂子、 姐姐夫等,(2)社交称谓,社交称谓又称为非亲属称谓 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头衔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头衔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 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 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 军衔: 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 职称: 工程师、高工、教授、

4、讲师、编审等; 学位: 博士; 职业: 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自称“在下、鄙人、小弟、愚兄、属下、老朽等” 称自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谦称小结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 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

5、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小:小女、小儿、小号、小犬。 微:微臣。卑:卑职。 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家母、家慈、家兄 舍:舍弟、舍侄,尊称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谦称与敬称,称自己的父亲:家父、家严、家尊、家君 称自己的母亲:家母、家慈 称自己的妹、弟:舍妹、舍弟 称自己的儿女:犬子、小女 称自己家庭:寒舍、舍下,称别人的父亲:令尊 尊翁 称别人的母亲:令

6、堂 称别人的兄妹:令兄、令妹 称别人的儿女:令郎、令媛、令爱 称别人家庭:华居、尊府,家大舍小令外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女眷:内人、拙荆,师生共同归纳,增加积累,舍 /家/ 尊/ 令,自己亲属中的长辈、年长的平辈。如家父、家慈、家兄等。,亲属中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如舍妹、舍侄等。,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堂、令媛等。,家大、舍小、令外人,称谓语(拓展了解) 年龄称谓趣谈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 152

7、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 弱冠; 30岁(男) 而立之年; 40岁(男)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 杖朝之年; 8090岁 耄耋之年; 90岁 鲐背之年; 100岁 期颐。,禁忌语,什么是禁忌语?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

8、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你知道日常交谈中需要避讳的一些内容吗?,、秀才赴京赶考,还没有发榜的时候,落魄住在客栈里。伙计请他去吃饭,不当心把筷子碰落在地上,伙计说了一句,“当心筷落地”,他气得暴跳如雷,教训伙计,“你应该说筷及第”。筷子的落地及地本是一回事,考试的落第与及第却是有天地之别。,日常交谈中需要避讳的内容一般有:1、生理上的缺陷。诸如耳聋,眼瞎,脸麻,背驼,腿短,五官违常,肥瘦失宜。如果彼此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或对方不够开朗大度,说话时对上述种种都应当避开,不得已时只好采取间接表达方式。2、家庭不幸。像亲属死亡,父母离异,婆媳不和,父子关系紧张,子女品德不端,晚年膝

9、下凄凉,身有难言之隐,患上不治之症,不是当事人主动提及,则不宜贸然询问。,3、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短处,学业能力上的不足,种种不够体面的经历和现状,这些也都是不希望他人碰撞的敏感神经。 4、特定的风俗习惯。回族人忌食猪肉,当然也不不喜欢人家说猪。西方人的一般不高兴别人打听自己的年龄、工资收入。不少农村忌讳逢年过节时有人上门讨债,遇有喜庆怕人家说不吉利的话。不知道这些,就会在无意中惹人不高兴。,一家人吃梨子一般不分着吃,因为“分梨”与“分离”谐音;赠送礼物一般不能送钟,因为说起来像是“送终”;旧社会的戏班子忌讳说“散”,不能带伞进入,遇到这个词就用“拆”或“碎”替代,只有布伞例外,因有“不散”之

10、意。 江浙一带的商人认为“关门”这个词不吉利,因此店铺晚上关门停止营业叫做“打烊”。,船家的忌讳,船家以大江大河为伴,风吹浪打,危险性极大,他们最忌讳“翻” “倒”“滚” “搁” “沉”等字眼,就是与之有关的内容以及字的谐音,都是在忌讳之列。他们把“番茄”“番豆”统统称作“顺茄”“顺豆” ,倒水叫“请水”,水滚要委婉地说成水“开”,搁东西要说成“放东西”。 除此之外,他们对炊具和日用品的放置也有一定的讲究,不允许翻过来放(即倒置)。例如:饭碗、鞋子、缸等如果倒置过来放的话,则含有“翻船”、“落水”的含义,这就犯了忌了。,对“死”字的忌讳,从古至今,人们都把死亡看作是不吉利的事,对此有所忌讳,就

11、有了委婉的说法。未成年的孩子死了说成丢了、跑了、夭折;和尚的死叫圆寂、升天;为守气节的死叫玉碎;为正义而死叫牺牲、献身。民间把正常的死亡叫作老了、走了、不在了、过世、长眠、心脏停止了跳动等。,趣谈:颜色的忌讳,欧美许多国家平时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丧礼的颜色。 土耳其人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禁用花色,民间一向认为花色是凶兆。 巴西人认为人死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忌讳棕黄色。 埃塞俄比亚人出门做客时不能穿淡黄色的衣服。 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不祥之事,都以蓝衣作为标志。 泰国忌红色,因为写死人的姓氏是用红色的。 埃及人的丧服是黄色的。 伊拉克人视蓝色为魔鬼,在日常生活中忌讳使用蓝色。 在南美洲,不管天气

12、怎样热,还是以穿深色服装为适宜。 乌拉圭人忌青色,认为青色意味着黑暗的前夕。,讲话要注意避讳,早已成为人们的注意问题了。再探讨一下讲求避讳的具体方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1、改换说法,寻找替代。对跛子讲客气,要说“你腿不方便,请先走!”对聋子表示照顾,说就讲“你耳背,请往前坐!”老张长得胖,这是生得“富态”,老李长得瘦,这是长得“精干”,受伤流血是“挂了花”,为终老准备的棺木是“寿材”。,2、注意语言环境,以防产生反感。如你亲人做错了事,关起门来怎么批评也不要紧,当着外人,你把他(她)数落了一通,这面子往哪儿放?有几个不避讳的!3、注意语言对象,以免出现误会。 一个谙熟外文的人,在几

13、个不通外文的人面前,大谈掌握外文的重要性,甚至说什么当今时代,不掌握一门外语,简直是新型文盲。这样会引起听者的不快。,注意对象的身份,在交谈中十分重要,忽视这一点,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对象的年龄,也是说话时不可忽视的因素。就说问岁数吧,如果是十二三岁的中学生发问,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就要使用不同的问法:“你几岁了?”问小孩;“你多大年纪?”问同龄人和中青年;“您高寿?”或“您高龄?”问七八十岁老人。恰当使用不同的问语,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4、入境问俗,入乡随俗。注意避讳。 四川方言中“舌”与“折”、“蚀”同音,四川饭店肉铺做生意的人,这图吉利,便把猪舌、牛舌称为“猪招财”、“牛招财”,你到了

14、四川就不要张口闭口买猪舌头、牛舌头。 南京人结婚时忌讳人家送伞作礼物,“伞”和“散”同音,太不吉利。送不得当然也说不得。 上海人看望病人忌带苹果,究其实,又是谐音作怪,原来在上海话里“苹果”和“病故”一个念法。为了免生不快,你只好从俗从众,管好自己的舌头。,现在仍然使用的社交用语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

15、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委婉语,委婉语 是交际中一种与直接语或禁忌语相对应而存在的普遍语言现象.表达者不直说本意,而选用具有与直接语所指或含义相同的“说法”来替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思考: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婉言语,应该怎么使用呢?,例文,一、避凶求吉,中国民间就有说凶即凶,说祸即祸的畏惧心理,最忌提到凶祸一类的字眼,惟恐因此而招致凶祸的真正来临。 、做生意的人最怕倒闭破产,在商家看来,“干”就是没利润、白忙活、喝西北风,所以“干”及其谐音的词必委婉言之。有些地方将“猪肝”、“牛肝”说成“猪润”、“牛润”,以求有油水,

16、有利润。,、人们在谈及疾病时,总喜欢运用闪烁其词的委婉语。如:不舒服、不好受、欠安等,年青人脸上的粉刺被称为“青春痘”。 、生理上的缺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直接说出来,也尽量用委婉语。汉语中把耳朵聋说成“耳背”;瘸腿说成“腿脚不便”;瞎子说成“眼力不好”。,、在饭桌上客人的一碗饭就要吃完了,你不能问:“还要饭吗?”因为汉语中“要饭”与乞讨的“要饭”同音,会使人极不高兴,应委婉地说:“还要盛饭吗?”,避俗就雅 ,、各民族历来厌恶人体所排出的各种气味和污物,因而有关词语避讳不说而改用委婉语,汉族也不例外。人们把去厕所拉屎、撒尿说成方便一下、去洗手间、去卫生间、 响应大自然的召唤、唱歌等。古代人则说更衣、宽衣、出恭、净手等。,二、,、在社会交往中,为了使语气委婉,不至于刺伤当事人的面子,人们常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词语来代替令人听起来刺耳的词语。如“胖了”说成“发福”、“富态”;“瘦了”说成“苗条”;“笨拙”说成“不聪明”;“狭窄”说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