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安全用电知识培训[44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569796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厂安全用电知识培训[4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工厂安全用电知识培训[4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工厂安全用电知识培训[4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工厂安全用电知识培训[4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工厂安全用电知识培训[4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厂安全用电知识培训[4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安全用电知识培训[44页](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用电知识,电对人体的伤害,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电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两种类型:电伤和电击.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如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安全用电知识,人体对电流反应一览表,结论:,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强,触电死亡越快,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知识,家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俗称触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为30毫安,尚能保护人身安全。二级保护(表箱内的保护器),动作电流一般为40100毫安,不能有效保护人身安全。配电室一级保护动作电流值一般为300毫安左右,且为配合前两级

2、保护器,保护时限为0.10.2秒,无法保护人身安全。,触电的定义,人身直接接触电源,简称触电。人体能感知的触电跟电压,时间,电流,电流通道,频率等因素有关。譬如人手能感知的最低直流约为5至10毫安(毫安感觉阈值),对60赫兹交流的感知电流约为1至10毫安。随着交流频率的提高,人体对其感知敏感度下降,当电流频率高达15至20千赫时,人体无法感知电流。,安全用电常识,触电的原理,人体组织中有60%以上是由含有导电物质的水分组成,因此,人体是个导体,当人体接触设备的带电部分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触电时电流对人身造成的伤害程度与电流流过人体的电流强度、持续的时间、电流

3、频率、电压大小及流经人体的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常识,单 相 触 电 有 较 大 电 流,危险!,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线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线触电。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线触电。低压电网通常采用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不直接接地(通过保护间隙接地)的接线方式。,一般情况下:36V以下的电压是安全的,但在潮湿的环境中,安全电压在24V,甚至12V以下,没问题,安全用电常识,没问题,危险!,安全用电常识,双线触电,有较大电流,安全用电常识,人体同时

4、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电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双线触电。发生双线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高压电弧触电,安全用电常识,高压电弧触电是指人靠近高压线(高压带电体),造成弧光放电而触电。 电压越高,对人身的危险性越大. 干电池的电压只有1.5V,对人不会造成伤害;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就已经很危险了;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高达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即使不直接接触,也能使人致命。 弧光放电 由于电压过高,即使不接触高压输电线路,在接近过程中人会

5、看到一瞬的闪光(就是弧光),并被高压击倒触电受伤或死亡,也就是弧光放电。,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跨步电压的大小受接地电流大小、鞋和地面特征、两脚之间的跨距、两脚的方位以及离接地点的远近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人的跨距一般按0.8m考虑。由于跨步电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及由于地面电位分布的复杂性,几个人在同一地带(如同一棵大树下或同一故障接地点附近)遭到跨步电压电击时,完全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后果。,安全用电常识,跨步电压触电,安全用电常识,电压和

6、安全距离,电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工矿企业和家庭中都有品种繁多的电气设备。为保证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以免使人体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安全用电常识,电压和安全距离,安全电压交流工频安全电压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都不得超过50V。我国的安全电压的额定值为42,36,24,12,6V。如手提照明灯、危险环境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36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等工作场合,狭窄、行动不便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应采用24或12V安全电压,以防止因触电而造成的人身伤害。,安全用电常识,电压和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为了保证电

7、气工作人员在电气设备运行操作、维护检修时不致误碰带电体,规定了工作人员离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会出现击穿短路事故,规定了带电体离附近接地物体和不同相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安全距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安全用电常识,电压和安全距离,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安全用电常识,电压和安全距离,设备带电部分到各种遮栏间的安全距离,工作人员与带电设备间的安全距离,安全用电常识,电压和安全距离,不接触 低压带电体,安全用电原则,不靠近 高压带电体,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常识,绝缘措施: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选用绝缘材料必须与电气

8、设备的工作电压、工作环境和运行条件相适应。不同的设备或电路对绝缘电阻的要求不同。例如:新装或大修后的低压设备和线路,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运行中的线路和设备,绝缘电阻要求每伏工作电压lk以上;高压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不低于每伏1000M。,间距措施:为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安全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等因素。,安全用电常识,注意:夏秋季多雨、天气潮湿,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使用金属外壳的电器一定要接地,特别是水泵、电动机、冰箱、移动电动工具等。,安全用电常识,屏护措施:采用屏护装置,如常用电器

9、的绝缘外壳、金属网罩、金属外壳、变压器的遮栏、栅栏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绝开来,以杜绝不安全因素。凡是金属材料制作的屏护装置,应妥善接地或接零。,安全用电常识,间距措施:为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安全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等因素。,安全距离: 10kv: 0.7m 35kv: 1m 110kv:1.5m 220kv: 3m 500kv:5m,安全用电常识,工作地点,应停电的设备如下: 1 检修的设备。 2 与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的距离小0.35米的设备。 3 带电部分在工作人员后面、两侧、上下

10、,且无可靠安全措施的设备。 4 其它需要停电的设备。,停电,安全用电常识,1 验电时,应使用相应电压等级、合格的接触式验电器,在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装置)处对各相分别验电。 2 高压验电应戴绝缘手套。,验电,安全用电常识,1 装设接地线应由两人进行(经批准可以单人装设接地线的项目及运行人员除外)。 2 当验明设备确已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并三相短路。,接地,安全用电常识,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如果线路上有人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

11、工作!”的标示牌。,悬挂标识牌和装饰遮拦,安全用电常识,在室内高压设备上工作,应在工作地点两旁及对面运行设备间隔的遮栏(围栏)上和禁止通行的过道遮栏(围栏)上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在工作地点悬挂“在此工作”标识牌。,悬挂标识牌和装饰遮拦,违章示例,擅自改变工作区域,擅自改变工作区域,容易导致工作人员不在接地线保护范围内,增加工作风险。,违章示例,不使用安全工器具,操作高压设备不戴绝缘手套,不穿绝缘靴。,违章示例,绝缘工器具超期,违章示例,不按规程操作,违章示例,违章示例,违章示例,违章示例,触电急救应分秒必争,一经明确心跳、呼吸停止的,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

12、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的表现,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只有医生有权做出伤员死亡的诊断。与医务人员接替时,应提醒医务人员在触电者转移到医院的过程中不得间断抢救。,触电急救的原则,触电急救知识,发现有人触电应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可用带绝缘手柄的工具切断电源,用干燥工具挑开触电者身上或身下的电源线,触电急救知识,迅速进行现场急救,并拨打120接替救治,触电急救知识,切记:对正在维修或者故障的设备不可轻易合闸,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安全用电注意事项,现场操作请及时关好电控箱门,不要私拉乱接电线,电源插座不要超负荷用电,安全用电注意事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