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建创新创业中心的设想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568958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组建创新创业中心的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组建创新创业中心的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组建创新创业中心的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组建创新创业中心的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组建创新创业中心的设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组建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中心的建议和设想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时代的到来,包括软件技术专业在内的计算机类技术专业将大有可为。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扭转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发展颓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计算机类专业而言,教会、学会都不是真正的会,体会才是真正的会。如何体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在实际的工作中锤炼。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就很难,尤其对计算机专业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计算机类企业相对较小,无法容纳我们学生学习,也不愿花额外的精力来陪我们玩。因此,校企合作在很大范围上只是说说而已,并无实际内容,我们带去的麻烦比他们获得的收益更多,自然不受欢迎。别人不让靠,那我们只能靠

2、自己。组建自己的创新创业中心,让学生在自己的创新创业中心接受企业化的管理和技能训练,实现就业零距离。组建创新创业中心,也是软件技术院级示范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设想如下:一、 总体思路创新创业中心按企业场景组建工作场所,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从第四学期起自愿报名进入创新创业中心“工作”,并签署相关协议,创新创业中心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项目工作室“工作”。项目工作室由相应的专业导师(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创新创业中心将密切同类企业联系,寻求项目合作和订单人才培养,并向社会提供计算机信息服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培养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使计算机创新创业中心发展成为既能

3、培养人才,又能对外提供服务的校企一体化机构。二、 中心管理与运营创新创业中心是分院统一领导下的创业、实训和教学类机构,由创新创业中心运营团队直接管理运营。创新创业中心运营团队按企业模式组建,暂由分院老师兼任,初步规模5人,负责人1人和项目经理4人。在计算机创新创业中心创办初期,参与创新创业中心运营的老师,视工作量,分院给予相应的课时补贴,步入正轨后,希望能自己创收。创新创业中心下设五个工作室(项目组):软件外包服务工作室、网站工作室、网络技术服务工作室、动漫创作工作室和淘宝创业工作室。在初期阶段,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自愿报名进入创新创业中心“工作”,工作采用半天制的方式,上午照常上

4、课,下午到中心上班。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全面铺开,即学生完成一年半的“双基”学习后,从第四学期开始,全部学生、全天进入创新创业中心“工作”,并工作中穿插完成其他的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三、 项目来源创新创业中心发展的关键是项目,有项目才能生存和发展,有项目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中心的项目将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虚拟项目,这个是为培养学生能力老师编制的虚拟项目,也是真实的,只是项目目前没有所属用户而已。二是中心自营的项目,也是中心的创业项目。中心必须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和品牌服务。这是中心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三是企业项目,企业有两类,项目合作和人才订单。项目合作是把企业的项

5、目引进来,在中心完成,中心和企业互利共赢;人才订单培养,中心将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该企业的工作过程,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把企业人才的试用期放在中心完成。企业IT人才的需求一般是“小批量、多品种”的,依托创新创业中心的工作室模式就比较容易实现。总之,组建创新创业中心,相当于开设校办企业,实现老师和学生的身份转换,老师变成了企业里的项目经理,学生变成企业里的员工。按此模式运行教学,应该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因为它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经过在创新创业中心的一年多的企业化锤炼,必将具备较好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快速融入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组建创新创业中心是一个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全新尝试。如果能成功运行,必将树立软件技术专业良好品牌,赢得社会认可和关注,软件技术专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