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境意象.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55865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意境意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歌鉴赏意境意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歌鉴赏意境意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歌鉴赏意境意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意境意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意境意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词两首 训练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科目:语文必修四 主编人:高婧芳 肖云艳 林斐 审核人: 领导签字:姓名: 班级: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熟悉“分析意境”题型的提问方式。2、熟练掌握这种模式的答题步骤,规范答题自主学习:一、意境意象知识解读(一)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二)常见意象1、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 长亭。 南浦。酒。2、思乡类意象(思念家乡;

2、牵挂亲人) 月亮。鸿雁。 莼羹鲈脍。双鲤。捣衣。砧声。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 芭蕉。流水。 猿猴。杜鹃/子规。斜阳(夕阳、落日、残阳)西风。 丁香。杨花。其他:落花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菊花。梅花。 松柏。 竹。 黍离。冰雪、草木。5、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6、战争类意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投笔 长城。楼兰。柳营。 请缨。羌笛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五柳。 东篱。 三径。(三)意境规范用词1、意境种类(两字):宏阔苍凉、雄浑、莽

3、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静谧、幽清、恬静、婉转、朦胧、明净、优美 繁复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瑰丽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2、意境四字类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肃杀荒寒、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繁华热闹、雄浑壮丽二、解题规律(一)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写景细致,请简要分析。(二)、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三)、新题型提问方式:指出“XXX”意象

4、的含义。诗中“XXX”意象的作用是什么?请概括诗中画面。从全诗看,对“XXX”意象是如何体现的?合作探究:1、(201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眀河:银 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问:第二联写景精细,从情与景的关系,请简要分析。(3分)答:_。2、(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

5、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问: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 _。3、(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问:“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答:_。当堂检测1、(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