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教案河大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51195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教案河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教案河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教案河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教案河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教案河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教案河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教案河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 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2. 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3. 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段描写百草园自然风貌和第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4. 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1、3,本文的第2自然段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

2、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3扫除文字障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缠络chn相互

3、缠绕在一起豁hu此处状声觅食m找食渊博yun学识深广确凿zo菜畦q桑椹shn油蛉lng攒cun竹筛Shi秕谷b 系j 传授shu书塾sh宿儒r蝉蜕tu 人声鼎沸dng窦du 厥士ju拗o 倜傥ttng 金叵罗p 盔甲ku绣像xi锡箔xb 斑蝥mo 珊瑚shn 蟋蟀shui敛lin脑髓su 陌m 人迹罕至hn4指定学生朗读全文。二、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限时6分钟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4、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小

4、结: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板书:乐园三、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四、用自己的话来总结。3分钟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五、提问: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小结:“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

5、恒的生命力。”“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六、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分钟)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板书:学堂七、小组讨论: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2分钟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

6、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板书:成长。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3分钟)八、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10分钟)九、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3分钟)十、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7、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1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

8、(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问: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逝”,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本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

9、“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明确:莱畦,石井栏。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明确: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

10、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明确: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人。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棋,写的是春季;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这样写了春、夏、冬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错综交织,而又井井有条,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

11、么持点?明确: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祥精彩?明确: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

12、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6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明确: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

13、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两段写了什么?明确: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和对捕鸟的喜爱。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

14、的乐园有什么关系?明确: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明确: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明确: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课后习题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