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45445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数列:1.数列的有关概念:(1) 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是有序的。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2) 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通项公式。如: 。(3) 递推公式: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他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递推公式。如: 。2数列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如1,3,5,7,9, (2)图象法:用(n, an)孤立点表示。 (3) 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 (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2、3数列的分类:4数列an及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 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定义二、公式1212三、性质1,称为与的等差中项2若(、), 则3,成等差数列1,称为与的等比中项2若(、),则3,成等比数列(三)不等式1、;2、不等式的性质: ; ; ;,; ;小结: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或证明通常用作差比较法:作差、化积(商)、判断、结论。 在字母比较的选择或填空题中,常采用特值法验证。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化成标准式:;(2)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画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 (4)根据不等号方向取出相应的解集。线性规划问题:1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

3、域、可行解、最优解2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3解线性规划实际问题的步骤:(1)将数据列成表格;(2)列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3)根据求最值方法:画:画可行域;移:移与目标函数一致的平行直线;求:求最值点坐标;答;求最值; (4)验证。两类主要的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直线的截距;-两点的距离或圆的半径;4、均值定理: 若,则,即 ;称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几何平均数5、均值定理的应用:设、都为正数,则有若(和为定值),则当时,积取得最大值若(积为定值),则当时,和取得最小值注意:在应用的时候,必须注意“一正二定三等”三个条件同时成立。向量既有

4、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6)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7)向量的加、减法如图: (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分解定理) 的一组基底。 (9)向量的坐标表示表示。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2)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练习 答案: 答案:2 答案: 线段的定比分点 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1倾斜角和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 取x轴作为基准, 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 0.2、

5、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018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 90.3、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 k = tan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0, k = tan0=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 90, k 不存在.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4、 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y2-y1/x2-x1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

6、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 那么一定有L1L2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的斜率为,且与轴的交点为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其中 y-y1/y-y2=x-x1/x-x2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与轴的交点为A,与轴的交点为B,其中3.2

7、.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A,B不同时为0)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1、给出例题:两直线交点坐标L1 :3x+4y-2=0 L1:2x+y +2=0 解:解方程组 得 x=-2,y=2所以L1与L2的交点坐标为M(-2,2)3.3.2 两点间距离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为: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则与的距离为第四章 圆与方程4.1.1 圆的标准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

8、方程2、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1),点在圆外 (2)=,点在圆上(3),点在圆内4.1.2 圆的一般方程1、圆的一般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1)x2和y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D、E、F,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4.2.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直线:,圆:,圆的半径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当时

9、,直线与圆相离;(2)当时,直线与圆相切;(3)当时,直线与圆相交;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当时,圆与圆相离;(2)当时,圆与圆外切;(3)当时,圆与圆相交;(4)当时,圆与圆内切;(5)当时,圆与圆内含;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过程与方法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4.3.1空间直

10、角坐标系1、点M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分别是P、Q、R在、轴上的坐标2、有序实数组,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3、空间中任意点M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来表示,该数组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M,叫做点M的横坐标,叫做点M的纵坐标,叫做点M的竖坐标。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空间中任意一点到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圆锥曲线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即:。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2、椭圆的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焦点在轴上焦点在轴上图形标准方程范围且且顶点、轴长短轴的长 长轴的长焦点、焦距对称性关于轴、轴、原点

11、对称离心率3、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即:。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4、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焦点在轴上焦点在轴上图形标准方程范围或,或,顶点、轴长虚轴的长 实轴的长焦点、焦距对称性关于轴、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离心率渐近线方程5、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6、平面内与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点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称为抛物线的准线7、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标准方程图形顶点对称轴轴轴焦点准线方程离心率范围8、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两点的线段,称为抛物线

12、的“通径”,即9、焦半径公式:若点在抛物线上,焦点为,则;若点在抛物线上,焦点为,则;复数1概念:(1) z=a+biRb=0 (a,bR)z= z20;(2) z=a+bi是虚数b0(a,bR);(3) z=a+bi是纯虚数a=0且b0(a,bR)z0(z0)z20;(4) a+bi=c+dia=c且c=d(a,b,c,dR);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设z1= a + bi , z2 = c + di (a,b,c,dR),则:(1) z 1z2 = (a + b) (c + d)i;(2) z1.z2 = (a+bi)(c+di)(ac-bd)+ (ad+bc)i;(3) z1z2 = (z20) ;3几个重要的结论:(1) ;(2) 性质:T=4;(3) 。4运算律:(1)5共轭的性质: ; ; ; 。6模的性质:;矩阵与行列式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