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图课件教学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45359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7.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件图课件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零件图课件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零件图课件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零件图课件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零件图课件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零件图课件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件图课件教学教材(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零 件 图,9-1 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9-2 零件的视图选择及尺寸分析,9-3 常见的零件结构,9-5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9-4 零件上典型结构的尺寸注法,9-6 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9-7 零件的测绘,基本要求,一、零件图的作用 二、零件图的内容 三、图例,9,9.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一、零件图的作用,9.2 零件的视图选择及尺寸分析,一、轴套类零件,二、盘盖类零件,三、叉架类零件,四、箱体类零件,前言 : 铣刀头,铣刀头,它包括了轴套、轮盘和箱体类零件。本章以铣刀头中的典型零件,以及另一个机器中的叉架类零件(以后给出)为例,从其用途、表达方案、尺寸标注等方面进行些重点分析。,铣刀头,

2、(一)图例 (二)装配过程,(二)装配过程,一、轴套类零件,(一)表达方案 (二)尺寸标注 (三)技术要求 (四)图例,立体图,轴的主视图选择,二、轮盘类零件,(一)表达方案 (二)尺寸标注 (三)技术要求 (四)图例,立体图,盘体类零件的主视图选择,端盖,带轮,三、叉架类零件,(一)表达方案 (二)尺寸标注 (三)技术要求 (四)图例,立体图,叉架类零件的主视图选择,四、箱体类零件,(一)表达方案 (二)尺寸标注 (三)技术要求 (四)图例,立体图,箱体类零件的主视图选择,9.3 常见的零件结构,1. 铸造圆角 2. 圆角半径尽量相同 3. 铸件的拔模斜度 4. 拔模斜度的表达 5. 铸件壁

3、厚要均匀 6. 铸件各部分形状要简化 7. 过渡线的画法 (1)(2)(3) 8. 倒角的画法 9. 退刀槽和越程槽,10. 钻两个直径不同的孔 11. 钻头要尽量垂直于被钻孔的端面 12. 钻孔时要有方便的工作条件 13. 平面凸台 14. 螺栓连接用的沉孔 15. 螺钉连接用的沉孔 16. 滚花的表达法与尺寸注法 17. 螺纹的画法 18. 键槽的画法,1. 铸造圆角,(c)好,(b)缩孔,(a)裂纹,2. 圆角半径尽量相同,全部圆角R5,(b)好,(a)不好,3. 铸件的拔模斜度,(b)有拔模斜度,(a)无拔模斜度,4. 拔模斜度的表达,(a)不好,(b)好,5. 铸件壁厚要均匀,(a)

4、不正确,(b)正确,6. 铸件各部分形状要简化,(a)不好,(b)好,7. 过渡线的画法(1),7. 过渡线的画法(2),7. 过渡线的画法(3),大于60 时或等于60 时,两端画成直线(不到头),两端画成圆角,小于45 时,8. 倒角的画法,(b)倒角,(a)铸造圆角经 加工变成尖角,0.4,0.4,0.4,(b)正确,(a)错误,9. 退刀槽和越程槽,砂轮,砂轮,砂轮,10. 钻两个直径不同的孔,(b)正确,(a)错误,11. 钻孔要尽量垂直于被钻孔的端面,正确,(a)钻头不要单边工作,(b)要能伸进钻头,12. 钻孔时要有方便的工作条件,不正确,不正确,正确,13. 平面凸台,(a)尽

5、量减少加工面,不好,好,不好,(b)应在同一平面上,好,14. 螺栓联结用的沉孔,15. 螺钉连接用的沉孔,16. 滚花的表达法与尺寸标注,17. 螺纹的画法,18. 键槽的画法,9.4 零件上常见典型结构的尺寸注法,便于测量的尺寸注法,零件上常见典型结构的尺寸注法(一),零件上常见典型结构的尺寸注法(二),一定不要注成封闭尺寸链,零件上常见典型结构的尺寸注法(一),继续,零件上常用典型结构的尺寸注法(二),(a)这样标注尺寸不便于测量,便于测量的尺寸注法,(b)这样标注尺寸便于测量,(a) 封闭尺寸链,(b) 开口环,不要注成封闭尺寸链,二、极限与配合的概念及标注,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标注

6、,9.5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标注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1. 零件表面微小不平的情况 2.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3. 不同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三)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1. 表面粗糙度代(符)号 (1)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画法 (2)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意义及说明 (3)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的注写及意义 2. 标注方法 图例1 图例2 图例3 图例4 图例5,(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1. 件表面微小不平的情况,表面轮廓,2. 廓算术平均偏差Ra,3. 不同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1在满足功用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7、以降低生产成本。 2在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于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 3受循环载荷的表面及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表面(如圆角、沟槽),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4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小的比尺寸大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同一公差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轴比孔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5运动速度高、单位压力大的摩擦表面比运动速度低、单位压力小的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小。 6一般地说,尺寸和表面形状要求精确程度高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小。,(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2H,(1)表面的粗糙度符号的画法,(2)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意义及说明,(3)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的注写及意义,图例1,代号

8、中数字的方向必须与尺寸数字方向一致。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以统一标注在图样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且应比图形上其他代(符)号大1.4倍。,不同位置表面代号的注法。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带有横线的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注法。,图例2,用细线相连的表面只标注一次。,当零件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其代(符)号,可在图样的右上角统一标注。其符号应较一般的代号大1.4倍。,图例3,可以标注简化代号,但要在标题栏附近说明这些简化代号的意义。,也可采用省略的注法,但要在标题栏附近说明这些简化代(符)号的意义。,图例4,齿槽与键槽的注法。,图例5,二、极限与配合的概念及标注 (

9、一) 极限与配合的概念 1零件的互换性 2极限的有关术语 3配合的有关术语 (二)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三)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1在装配图中的标注方法 2在零件图中的标注方法,1零件的互换性,(1)基本尺寸 (2)实际尺寸(3)极限尺寸(4)极限偏差(5)尺寸公差 (6)公差带和公差带图 公差带表示公差大小和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一个区域。为了便于分析,一般将尺寸公差与基本尺寸的关系,按放大比例画成简图,称为公差带图。 (7)公差等级 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国家标准将公差等级分为20级:IT01、IT0、ITlIT18。“IT”表示标准公差,公差等级的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从 IT01至IT18等级依

10、次降低。 (8)标准公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国家标准把500毫米的基本尺寸范围分成13段,按不同的公差等级列出了各段基本尺寸的公差值。 (9)基本偏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是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孔,轴,上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尺寸公差=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 上偏差下偏差,在公差带图中,上、下偏差的距离应成比例,公差带方框的左右长度根据需要任意确定。,基本偏差系列,孔,轴,(a)间隙配合 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b)过盈配合 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c)过渡配合 孔和轴的公

11、差带相互交叠。 (2)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 (a)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 (b)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轴制。,三类配合,(a)间隙配合 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b)过盈配合 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c)过渡配合 孔和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b)基轴制,两种基准制,(a)基孔制,(二)极限与配合的选用,配合的代号由两个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的代号组成,用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1在装配图中的标注方法

12、,2在零件图中的标注方法 (1) 标注公差带的代号 (2) 标注偏差数值 (3) 标注公差带代号和偏差数值,(b) 零件图 大批量生产,只注偏差代号,(a) 装配图,这种注法和采用专用量具检验零件统一起来,以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因此,不需标注偏差数值。,(1) 标注公差带的代号,(a) 装配图,(b) 零件图 单件、小批量生产,只注偏差数值,上偏差注在基本尺寸的右上方,下偏差注在基本尺寸的右下方,偏差的数字应比基本尺寸数字小一号,并使下偏差与基本尺寸在同一底线上。如果上偏差或下偏差数值为零时,可简写为“0”,另一偏差仍标在原来的位置上。如果上、下偏差的数值相同时,则在基本尺寸之后标注“”符号

13、,再填写一个偏差数值。这时,数值的字体高度与基本尺寸字体的高度相同。这种注法主要用于小量或单件生产,以便加工和检验时减少辅助时间。,标注偏差数值,(a) 装配图,(b) 零件图 产量不定,应注出偏差数值和偏差代号,(3) 标注公差带代号和偏差数值,一、看零件图的要求 二、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一)看标题栏 (二)进行表达方案的分析 (三)进行形体分析、线面分析和结构分析 (四)进行尺寸分析 (五)进行结构、工艺和技术要求的分析 看机盖的零件图,9.6 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看机盖的零件图,三、画零件徒手图的方法步骤,二、测量尺寸的工具和方法,9.7 零件的测绘,四、画零件工作图的方法步骤,一、

14、概述,二、测量尺寸的工具和方法 (一) 测量工具 (二) 测量方法 1. 测量直线尺寸 2. 测量回转面的直径 3. 测量阶梯孔的直径 4. 测量壁厚(1) 测量壁厚(2) 5. 测量孔间距 6. 测量中心高 7. 测量圆角 8. 测量角度 9. 测量曲线或曲面 (1)拓印法 (2)坐标法(3)铅丝法,(一) 测量工具,(a)直尺,(c)内卡钳,(b)外卡钳,(d)游标卡尺,(e)千分尺,1. 测量直线尺寸,2. 测量回转面的直径,3. 测量阶梯孔的直径,h=LL1,h=LL1,4. 测量壁厚(1),4. 测量壁厚(2),h=L-L1,5. 测量孔间距,H=A+D/2=B+d/2,6. 测量中心高,7. 测量圆角,圆角规,8. 测量角度,量角规,9. 测量曲线和曲面 (1)拓印法,纸,9. 测量曲线和曲面 (2)坐标法,9. 测量曲线和曲面 (3)铅丝法,铅丝,三、画零件徒手图的方法步骤,四、根据零件徒手图画零件工作图的方法步骤,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