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随堂检测(含解析) 苏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21707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随堂检测(含解析)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随堂检测(含解析)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随堂检测(含解析)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随堂检测(含解析)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随堂检测(含解析)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4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随堂检测(含解析) 苏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2013年高三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随堂检测(含解析)(苏教版)1亚硝酸(HNO2)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当它作还原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ANH3BN2CN2O3 DHNO3解析:选D。亚硝酸作还原剂时,N元素化合价升高,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只有硝酸。2(2012保定高三调研)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解析:选B。由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

2、2O和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判断:消耗相同质量的铜,反应的HNO3前者多,转移的电子数相同,生成的气体前者颜色深。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反应速率前者快。3(2012赤峰高三调研)下图是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双选)()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H2O是一种可溶性弱碱

3、解析:选AD。浓氨水滴到氢氧化钠固体上,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且该过程放热,使氨气挥发出来。氨气在浓盐酸附近与挥发出来的HCl反应生成白烟(NH4Cl),A正确;浓硫酸难挥发,与氨气反应无明显现象,B错误;氨气溶于水生成NH3H2O,与NH3H2O反应生成沉淀的金属离子,不只有铝离子,C错误;NH3溶于水生成的NH3H2O是一种弱碱,而NH3本身不是碱,D正确。4a mol Cu与b mol 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b2a) mol Bb/4 molC2a/3 mol D2a mol解析:选A。没有被还原的HNO3中的NO与Cu2结合,因此由Cu(N

4、O3)2的量完全能够确定未被还原的HNO3的量,根据物质的量守恒,求得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b2a) mol。5将加热至红热的2.4 g木炭投入盛有足量12 molL1浓HNO3的试管中,立即塞好塞子,如图所示,连接好各装置(事先已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回答:(1)反应开始后撤去酒精灯,试管a中除看到木炭剧烈燃烧、最后消失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_。(2)试管b中最终_(填“有”或“无”)沉淀产生,原因是_。(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集气瓶e中最后收集到的气体为_(填名称),理论上该气体的总体积为_L(标准状况),实际上这个数值_ (填“偏大”或“偏小”)。解析:此

5、题考查C与浓HNO3的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3NO2H2O=2HNO3NO,n(NO)n(NO2)n(C)(4/3)2.4 g12 gmol10.8/3 mol,V(NO)22.4 Lmol1(0.8/3) mol6.0 L。答案:(1)试管上部充满红棕色气体(2)无NO2与水反应生成了足量的HNO3(3)Ba(OH)2CO2=BaCO3H2O、BaCO3CO2H2O=Ba(HCO3)2(4)一氧化氮6.0偏小1(2010高考上海卷)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入已

6、酸化的Ba(NO3)2溶液中解析:选B。NO2通入FeSO4溶液中,NO2与水反应生成的HNO3能将Fe2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A项错误;CaCl2溶液显中性,向其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B项正确;NH3通入AlCl3溶液中:Al33NH33H2O=Al(OH)33NH,产生Al(OH)3沉淀,C项错误;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HNO3能将SO2氧化为SO,最终得到BaSO4沉淀,D项错误。2(2010高考重庆卷)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

7、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4)为实现氨的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解析:(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2)停止加热后催化剂Cr2O3仍能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是一个放热反应。(3)经过装置2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O、O2、水蒸气、NH3,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NH3和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该反应有大量白烟生成

8、。要在装置4中看到红棕色的NO2气体,必须要用一种试剂吸收掉NH3和水蒸气而浓H2SO4正好符合题意。(4)装置5与上面题目中的其他装置相比较,该装置要提供NH3和O2,故和装置1相类似,加热时既能提供NH3,同时又能和Na2O2反应产生O2的物质是NH4Cl。答案:(1)4NH35O24NO6H2O(2)放热(3)浓H2SO4生成的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4)1NH4Cl与HCl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均可)3(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请回答下列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有关问题。(1)下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

9、易装置。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B_;C_;D_。(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填序号);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ABCD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解析:(1)KMnO4与浓盐酸发生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装置B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装置C起安全瓶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B中。Cl2具有毒性,装置D中NaOH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环境。(2)实验室制取NO气体通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0、。由于NO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应用排水法收集NO,故装置和错误。装置和比较,更简单,A中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B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NO。答案:(1)向上排气收集氯气安全瓶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2)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A铜屑和稀硝酸制取NO气体B水排水收集NO气体C主要是接收B中排出的水D反应开始时,A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管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B中的水面逐渐下降,B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中-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