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精品 教案资料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18848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记》精品 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山记》精品 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山记》精品 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山记》精品 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山记》精品 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记》精品 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记》精品 教案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记精品 教案精品文档黄山记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作者真挚感情的融合及本文布局谋篇的手法。教学方法: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指导诵读课文,领会本文瑰丽多姿、大气磅礴的语言特色和精致巧妙的布局特点。在理清游踪,了解黄山奇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欣赏活动中驰骋想象和联想。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下面就让我们共同领略黄山的奇峻。(介绍黄山)二、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

2、。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三、阅读理解 (一)同学们自读本文,并考虑如下问题:1.课文四部分各写什么?明确:第一部分想象大自然怎样创造形成黄山这处胜境,实质上介绍了黄山景物的特色:云海、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它是全文的总起。第二部分分三阶段(史前,唐宋,元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第三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第二部分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第四部分写在黄山之巅所

3、见的黄山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第一部分的“奇”紧扣。2.填空:黄山的地理位置:_,成因_,范围:_、_这段介绍突出一个“_”字。3.本文的主题。明确:黄山的自然风光是美丽的,而更美的是把仙境送给“人间”的人们!那些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攀登者、探索者!这正是本文要写黄山石工、药农、气象工作者的寓意所在,是烘托主题的亮点。给我们展示黄山壮丽美景的同时,赞颂那些改造自然的人,从而表现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无限热爱之情。(二)本文的构思。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给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三、四”作铺垫;接着

4、分三阶段(史前,唐宋,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呼应第一部分黄山的“险”,为后文写今天黄山化险为夷作反衬(伏笔),表明时代不同,风景区已能为全民所享用;第三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第二部分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最后,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第一部分的奇紧扣。这四部分联系是很紧密的,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形式。借用书上的句子来概括:(1)大自然安排胜境;(2)不可攀登的黄山;(3)幸福已属多数人;(4)这是何等的公园!(三)第二、三两部分写登山的情况,它跟黄山的特点,以及表达主题的关系。明确:分析:第二

5、部分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简要历史,看似与写黄山的特点无关,实则是妙笔,几千年来很少有人登上黄山最高峰,是因为其险峻,这里侧面烘托黄山的险。第三部分写我们登山时的情况,正面直接写其险,同时,也处处与第二部分比较,以突出“换了人间”之意,表达了主题。四、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深入理解文意,欣赏本文在语言构思上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

6、,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提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可思考“奇”在何处 提示: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

7、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本文的语言特点 1.总特点:色彩浓烈,语调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干脆利落,气势宏大,奔腾豪放。 2.本文多用短句和排偶句。分析:本文多数单句、分句都极其简短,即使是一些比较复杂的长句,作者也顺应句子结构,将其分开成几段,以使其节奏明快,段落不分,采用类似骈体文的排偶句式,读来有一种奔腾直泻、不可阻遏的磅礴气势。 四、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 分析:本文引证广泛,材料丰富,而文章结构却脉络分明,严谨有度。作者将丰富的材料分成几类,然后依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借抒情议

8、论,把它们联缀成篇。联想丰富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娴熟自如地交替运用这些联想方式,思绪飞扬,无所不至。 五、本文与其他游记写法有什么不同 其一,开头落笔不凡。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气势磅礴。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数千年中极少有人能攀上黄山之巅的史实,烘托了险字。在记游之前写了这样两段内容,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第一部分做为全文的总起,暗写险、奇二字;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形成古今虚实相映之势。一二部分能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能增加本文的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 其二,写

9、游山经过时作者突破了一般由近及远或由下而上地去写,作者选择最能突出黄山特色的几种景物重点描写。 五、小结 游记就是记游的概念,在记叙游览行程的过程中,穿插描写一些大景小景,再抒发一点感想情思。黄山记把握黄山奇秀的景观特色,以跳脱的思路,从宏观,从历史,从想像,从实际游历各个方面予以表现,贯穿其中的是作者面对黄山雄姿奇景所迸发的钦敬慕仰之情,从而跳出就山写山的局限,成就了一篇独出机杼的佳作。写作手法上黄山记把记游放到结构的第三部分,最后一部分写黄山奇景则难以看到具体的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而文章开头则是从宏观的、历史的高度着笔,其写作顺序与传统的游记就相差甚远了。黄山记议论、抒情、记叙、描写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游记完全可以灵活地来写,把个人的独得之感与对景物特征的状写结合起来表现。形式可以多样,顺从时间、空间的自然推移顺序来写,固然可以,打破这种方式当然也可以。游记可以写活,写得令人大喜大悲,作为散文的一种,它一样需要一个“情”字统率,只是记游的对象固定,特征必须准确,结构文章的逻辑线轴要十分清晰。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