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识字4 日月水火 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751780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识字4 日月水火 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识字4 日月水火 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识字4 日月水火 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识字4 日月水火 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识字4 日月水火 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识字4 日月水火 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识字4 日月水火 部编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日月水火本文是象形识字课。课文中8个象形字都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汉字。其中,每个汉字配有一张图片、一个古汉字,图文并茂,形象地展现出象形字观物取象、寓意于形的构字特点,也为学生识字提供了支架。从图到古汉字,再到汉字,循序渐进的呈现方式,直观展示了象形字的演变过程。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象形识字的方法,更能感受中国汉字的文化内涵。课后练习列举了“兔、鸟、竹、羊、木、网”6个象形字,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基础,运用观察、想象等方法自主学习,进一步感受象形字形义结合的特点。1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会写“日、田”等4个生字和捺、点这两个笔画。2初步了解象形字的

2、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教学难点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禾、火”等生字。1识字本课8个生字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学生并不陌生。其中“日、水、山、石”是翘舌音,教师要借助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拓展语境正音。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语境来认读,在不同语境中读准生字。如,“日”本义是指太阳,直接与太阳相关的词有“日光、日出”等,根据“日”延伸表示时间的词有“日记、日期”等。又如“石”,可以借助图片认读正音,如“沙石、鹅卵石”,了解用石头做的物品有“石凳、石墙”等。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1)生活识字。“日、月、

3、水、火、山、石、田”这7个汉字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禾”,城里的孩子见过的不多,也较少单用,可以出示图片来帮助理解。(2)字理识字。借助图片,了解字义,识记汉字。本课图文对应呈现的8个象形字结构比较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了解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如“日”,可以先出示实物图画,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接着出示汉字“日”,根据图片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也可以用一个“

4、日”字来表示。学有余力的话还可以出示“日”的字体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字义,识记字形。最后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字义。(3)游戏识字。可以将生字、对应的甲骨文汉字、图画分成3组,分发3组卡片,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朋友”,说说“朋友”间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可以告诉学生,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我们看到字就可以想到这一事物,了解字的意思,这些字就是象形字。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如“日月、水手、山石、水田、火山、山地、田地、上山”。2写字教学时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的范字,注意写在格子中间,养成少用

5、橡皮擦的习惯。结合“日、田、禾、火”的书写,引导学生认识笔画捺、点,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日”与“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日”窄长,上下一样宽;“田”宽扁,上大下略小。3朗读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归类朗读课文。教师带读时,可以在行与行之间留有停顿,也可以采用师生接读的方式,如“日月”“水火”,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4理解运用本课生字既是典型的象形字,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教学时,在学生充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从而理解字义;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字;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组成词语说句子。在运用中进一

6、步巩固识字效果。如:日日出妈妈带我看过海上日出;月月儿弯弯的月儿像小船。还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体现两者的关系,如:田里的禾苗绿油油的;山上有一块光滑的大石头。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课时第一课时1通过观察,发现图画和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2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体会象形字形、义结合的特点,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板块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教师发给每一名学生一张写有本课生字的纸条,让学生在纸上圈画出认识的字,读一读,再把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师:同学们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呢?(提示:平时上学途中在广告牌上看到的,在书上看到的,在电视上

7、看到的)3课件出示与“日月水火”对应的象形图片。师:同学们能猜出下面这些是什么字吗?师:这几个字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字都不一样,是象形字。什么是象形字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出示课题日月水火)板块二认读生字,建立图文联系1学习“日”字。(1)课件出示“日”字演变过程。师: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言)从古至今,“日”字经过了很多变化。外面的轮廓就是太阳的外形,中间一横表示太阳的光芒。像“日”这样,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的方法,就叫象形造字法,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就叫象形字。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8、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2)学生观察演示,明白“日”的基本含义。(提示:“日”表示天上的太阳)(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掌握“日”的读音。(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口头给“日”组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师:说起“日”,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语呢?(提示:红日、日出、落日、日光,这些“日”指太阳;日子、日期、日历、星期日,这些“日”指时间)2学习“月”字。(1)课件出示“月”字演变过程。(2)学生观察演示,明白“月”的基本含义。(提示:“月”表示天上的月亮)(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掌握“月”的读音。(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口头给“月”组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师:说起“月”,同学们想到了

9、哪些词语呢?(提示:月光、月亮、圆月、明月、日月)(5)师:月球绕地球转一圈约30天,被称为一个月。中秋节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每到中秋节,我们会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3过渡:我们认识了“日”和“月”,知道它们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还可以表示时间。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生字。板块三掌握方法,自主认读1学习“水”字。(1)课件出示“水”字演变过程。师:甲骨文的“水”很像流动的水。“水”的本义指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2)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画与水流相似的地方。(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组词,指名说,指导读好翘舌音。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江里的水是(江水),河里的水是(河

10、水),湖里的水是(湖水),海里的水叫海水,平时我们喝的水是(开水)。2学习“火”字。(1)课件出示“火”字演变过程。(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画和“火”字相似的地方。师:看到这个字,仿佛看到熊熊燃烧的烈火,火苗有高有低,好像在跳舞。“火”的本义就是指火焰。(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组词,指名说,及时正音。师:比如,我们说一个人脾气不好,会说他脾气(火暴);说一个人的速度像大火熊熊燃烧时那么快,叫(火速)。3学习“山、石、田、禾”。(1)出示“山、石、田、禾”的汉字和象形图片,同桌合作,将汉字和相应的象形图片配对。(2)学生找到后,说明理由,并读读生字。“山、石”是翘舌音,教师需注意强调、纠正。

11、(3)课件出示“山、石、田、禾”甲骨文,联系字源讲解。山:古人根据山的形状和特征造了这个字。后来为了书写方便,人们把弯曲、倾斜的笔画拉直,就成了我们今天学的“山”字。石:横、撇是山坡的样子,“口”就是山上滚下的石头的样子。田:本义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禾:字形像一棵小苗,秋天植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4)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4个生字,你们认识这些图片吗?(课件出示图片) (5)学生联系生活组词、说话。4同学们认识这些象形字了吗?这儿有一首象形字儿歌,让我们边读边把它补充完整。(日)字像太阳,(月)字像月亮。(水)字像水流,(火)字像火苗。(山)字三座山,(石

12、)字像石块。(田)字像田地,(禾)字像禾苗。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第二课时1认识“捺”“点”两个笔画,正确书写“日、田、禾、火”4个生字。2朗读课文。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借助生字卡片、图片,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1)请分别拿到“日、月、水、火、山、石、田、禾”图片、甲骨文、生字的同学,找到对应的“朋友”,排成一列。(2)其他学生读一读生字,教师正音。2朗读课文。(1)师生接读:日月,水火(2)学生自由读、齐读。板块二观察范字,练习书写1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领,做好写字姿势。2学习新笔画“捺”“点”。(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师:捺轻轻下笔,从左上向右下行笔;点从轻到重

13、,向右下行笔。3学生观察范字,教师讲解书写要点。(课件出示范字及要点)日:横短竖长,里面一横不要碰到右侧的竖,横向笔画之间等距。田:中间的横、竖写在扁“口”中间。禾:第一笔是平撇,写得短一些,平一些;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火:第二笔是短撇,稍高于点;第三笔是竖撇。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汉字的书写笔顺,说清楚笔画名称,练习书空。(提示:框架结构的字的笔顺是“先里头后封口”)5学生练习书写。6教师巡视,抽取学生的写字本,集中讲评。板块三方法迁移,识记新字1课后练习。(1)出示课后题“猜一猜,连一连”中的6幅图,打乱顺序,让学生拿着生字卡片,给图片配对。(2)让学生对比象形图片和汉字,找出关键部分。(提

14、示:找羊角,找鸟眼,找兔尾,找树枝,找网面,找竹叶)2看图猜字。3知识拓展,练习画象形字。(1)师:我们前面学的“口、耳、目”也是象形字,同学们能画出它们的象形字吗?(学生自由画)(2)师: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学生发言)(3)课件出示“口、耳、目”的象形字,学生对比与自己画的有什么差异。板块四课文总结,巩固提升1本课抓住从画到字的形象过程,图字对照,让我们了解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8个象形字的演变过程,感悟到汉字的形象美。请同学们一齐读下面这首儿歌:红日圆圆,月牙弯弯。河水清清,火苗红红。石靠着石,山连着山。一片片禾,一方方田。2小结:汉字好奇妙啊!一个个字,就是一幅幅画!课后同学们若有兴趣,也可以找出更多的象形字,配上图画,和同学、家人玩玩、连一连。完成对应训练。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教学导入环节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温故知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认读生字环节借助图片,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生字的含义,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口头组词更能加深学生对生字含义的认识和理解。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实书写指导。写字环节,要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汉字,详细说明每一个汉字的特点、每一个笔画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落笔有致,减少出错的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