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练习4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17296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练习4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练习4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练习4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练习4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练习4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练习4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练习4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4单元能力测试一、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春蚕到死丝方尽,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2_,禅房花木深。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东篱把酒黄昏后,_。莫道不消魂,_,_。(李清照醉花阴)(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注释】枭(xio),猫头鹰。1选文的体裁应是_。2解释加粗的字。(1)子:_(2)安:_(3)恶:_(4)更:_3这则选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这是一个真

2、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09年。盖茨街是美国克利夫兰市的一条小街。街上既无人行道又无路灯,而且环境脏乱,显得特别长。春天到了,靠近盖茨街的小学开学了。许多小姑娘都穿得漂漂亮亮地来上学,惟独来自盖茨街的小女孩依然穿着冬天的旧衣裳,那大概是她仅有的一件衣裳。她的老师瞧着她,叹着气,心想:这孩子爱学习,有礼貌,挺可爱的,就是不爱换洗衣服。于是,放学时老师对她说:“你这件衣服该洗换一下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小姑娘还是穿着那件又旧又脏的衣服来上学。“她妈妈不可能不爱她呀!会不会是有什么困难?”老师自语道。于是,老师到服装店给小姑娘挑选了一件新的春装,那是一条图案别致、颜色鲜亮的天蓝色的连衣裙!小女孩从

3、老师手里接过这份美好的礼物,高兴得心花怒放!她捧着装有裙子的礼盒,飞快地跑回家去。转天,小姑娘穿着崭新的蓝裙子来上学。她的小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理得光光亮亮,显得特别有精神。她告诉老师,爸爸妈妈看见她穿上新裙子都惊呆了。爸爸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女儿这样可爱。晚上,当全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爸爸见饭桌上罕见地铺上桌布,高兴地说:“咱们家开始讲卫生了!”妈妈说:“可不是么!要是家里不干净,和我们这么漂亮的女儿怎么相称呢?!”饭后,妈妈立刻开始刷洗发黑的地板,爸爸去院里修补破损的栅栏。全家人一齐动手,几天后,昔日破旧肮脏的小院面貌一新。小女孩家的变化引起了众多邻居的注意。盖茨街的居民们似乎意识

4、到了什么,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打扫卫生,粉刷房屋,投入到多年来第一次整治家园的劳动之中。一天,教堂的牧师路过盖茨街,看到人们在没有自来水、没有路灯的艰苦条件下打扫卫生,建设家园,深受感动。在他的呼吁下,几个月之后,有关方面给盖茨街修了便道,安了路灯,装上了自来水。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那条蓝裙子仅仅半年的时间,盖茨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变干净了,而且风气也变了,人们互相尊重,友爱相处,乐于助人。牧师把这个奇迹告诉给他见到的每一个人。其他城市的人们闻风而动,以实际行动学习盖茨街的精神。从1913年开始,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居民加入到清扫街区,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谁能

5、想到,出现这个奇迹的原因,仅仅是由于一位教师给一个小女孩送了一条蓝裙子呢!1如果以贯穿故事的线索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应为:_。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奇迹”各指的是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_3请用简洁的话概括选文的主旨。_4如果没有老师送给小姑娘蓝裙子这件事,盖茨街是否会发生变化?谈谈你的看法及其理由。_(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住校的女儿要放暑假了,被褥要拿回家拆洗。运输的任务当然归我这个做父亲的了。女儿上午听期末考试讲评,十一点以后才能结束。到校后,我便在学校里随便走走消磨时光。坐了一会儿,只见一位和我差不多年龄的男子匆匆走来。他的白头发比我还多,身体也比我发福。手里提着一个包,也

6、比我的好不了多少。包里似乎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个瓶口露在外面。我想和我一样,瓶里装的是他喝的饮料一不过也可能只是白开水或者茶水。他上了学生宿舍楼,一会儿又下来了,向一个人打听。那人可能告诉他学生都在教学楼里搞活动,他向教学楼的方向看了看,才似乎松了一口气,慢慢走到我所在的阴凉处。先是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忽然想到了什么,把包放在一块石头上,走到停放一大堆自行车的地方,找来找去,最后走进车堆里,艰难地把一辆小轱辘自行车搬出来。自行车锁着,他提着后座,推到阴凉下,然后到远处的堆放垃圾的地方拣了一大块破布,又进宿舍楼里的洗手间洗了洗,出来仔细地擦起自行车来。先是车把、大梁、后座,接着是车轱辘、车轴、链条

7、,再接着是辐条、脚蹬子,最后连有些地方的包装纸也轻轻揭下来,把里面擦干净,又原封不动地包好。他每擦一个地方,就进楼去“投”一次抹布,每擦一会儿,就从包里取出瓶子喝几口饮料,饮料无色透明,我想八成是白开水。汗从他的额头流下来。当他低头擦车时,有汗珠掉在地上。我从背后看他,他脖子的肉褶里都是汗水。原来满是灰尘和污垢的自行车此刻焕然一新。他满意地左看看,右看看,眼里放出光彩。终于,我们的眼光相遇了。我问:“是孩子的车?”他说:“是女儿的车。”我笑笑。他问:“也来接孩子?”我说:“接女儿。”他也笑笑。我们的笑心照不宣。这时,教学楼那边一片喧闹,孩子们的活动结束了。一群少男少女从楼里走了出来。灿烂的阳光

8、下,他们也是那么灿烂。我和他都站起来,向那边张望,在人群中寻找各自的女儿。1为文中的加粗字注音。被褥( )轱辘( )焕然一新( )2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_3第节中那位父亲“才似乎松了一口气”的原因是_。4说说第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_5如何理解第节结尾“我们的笑心照不宣”?_(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美在何方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

9、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沦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0、这是慷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沉甸甸的忧伤。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需要心情。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牦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

11、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

12、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_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_3第三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4本文大量引述了古代著名诗人的著名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两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_5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_6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谈一个方面即可)_三、写作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让人目不暇接。你一定会对你游览过的地方产生独特的感受。请结合本单元学习,写一篇抒情散文。要求 1题目自拟。2内容具体,感受真实。3不少于600字。【例文】小镇风情张远春沅陵,湘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依山傍水,坐落在沅水、酉水汇合处的北岸。小镇虽小,又不通铁路,却集灵秀于一身。修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龙兴寺,和曾经软禁过张学良将军的秀丽的凤凰山南北隔水相望,真可谓“龙凤”呈祥。笏山叠翠、酉水拖蓝、鲸角晓钟、壶头夜月等驰名远近的内外“八景”,连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