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16567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 教学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三、教学策略本节虽然在题目中提出了遗传信息,但是对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需要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完成。这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因此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1.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学生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用的报道是很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

2、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知。这也是学生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空间进行表达交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共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2.通过实验观察,获得感性认识,解决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教材提到了“核酸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物质的存在具有可检测性,因此“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实验材料选择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主要是考虑到取材方便。教师还可以准备常见的动植物细胞供学生观察,使他们认识到组成生物体的核酸包括DNA和RNA。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效果也非常明显,因此教师可以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观察12种材料,通过总结归纳,得出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特点。3.联

3、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图解,认识核酸的结构。在初中学习有关细胞的生活的内容时,学生已经知道细胞核内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但是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还不知道DNA的结构。因此在讲述核酸的结构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利用学生具有的化学知识,让学生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解,以及核苷酸长链的特点,为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四、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提示: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2.提示: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

4、上。在研究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鉴定技术。3.提示:需要。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人等其他证据。如果有人蓄意陷害某人,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血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因此案件侦察工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二)旁栏思考题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区域。(三)练习基础题1.(1);(2);(3)。2.C。3.C。五、参考资料1.核酸的发现1868年,在德国化学家霍佩赛勒(HoppeSeyler)的实验室里,有一个瑞士籍的研究生,名叫米舍尔(F

5、.Miescher, 18441895),他在实验室所承担的工作是研究脓血中细胞的化学成分。当时实验室附近有一家医院,常常扔出许多带脓血的绷带,脓血里有与病菌“作战”而死亡的白细胞以及其他死亡的人体细胞。米舍尔细心地用洗脱的办法将绷带上的脓血收集起来。他先用酒精把细胞中的脂肪性物质去掉,然后用猪胃黏膜的酸性提取液(一种能除掉蛋白质的胃蛋白酶粗制品)进行处理,结果发现细胞的大部分被分解了,而细胞核只是缩小了一点儿,仍然保持完整。得到细胞核后,米舍尔对组成细胞核的物质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细胞核内含有与细胞内其他有机物明显不同的物质,这种物质的磷含量很高,远高于蛋白质,而且对蛋白酶有耐受性。米舍尔认

6、为这是一种新物质。霍佩赛勒当时是生物化学界的权威,治学严谨,他要在亲自做实验验证米舍尔的工作后,才允许米舍尔发表这个成果。霍佩赛勒用酵母细胞做实验,证实了米舍尔的发现。米舍尔将他发现的新物质命名为“核素”。核素十分不稳定,提取时必须非常小心,速度要快,还得保持很低的温度。为了制备核素,米舍尔常常从清晨500就开始在低温的房间里工作,这大大影响了他的健康。由于积劳成疾,他51岁就离开了人间。霍佩赛勒的另一个学生,德国的科塞尔(A.Kossel, 18531927),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

7、质和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斯托伊德尔(H.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分析,他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的比例为111。限于当时的实验条件,后一个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科塞尔及其同事只是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集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起的。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科塞尔因其在核酸化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荣获19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1年,科塞尔的学生列文(P.A.T.Levine,18691940)

8、对核酸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证明核酸所含的糖类由5个碳原子组成,并将这种糖类命名为核糖。当时已经发现两种不同的核酸,列文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它们中的五碳糖不同。另一种糖类比核糖少一个氧原子,称为脱氧核糖。两种核酸也由原来的名字改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1934年,列文发现核酸可被分解成含有一个嘌呤、一个核糖或脱氧核糖和一个磷酸的片段,这样的组合叫核苷酸。他认为核酸是由五碳糖与磷酸基团组成的长链,每一个五碳糖上再接一个碱基。列文认为这些碱基可能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排列,如12341234等,每个数字代表一种特定的碱基。这个模型后来被称为核酸结构的四核苷酸假说。列文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他的贡

9、献有目共睹,并将永远留在核酸化学的历史中。弄清物质结构的最终证明是成功地合成出这种物质。核酸的结构问题很复杂,糖类和碱基都是结构比较复杂的组分,有多种连接的可能,而且还有磷酸基团的位置问题。英国生物化学家托德(A.R.Todd)成功地合成了核苷酸,并于1955年成功合成了二核苷酸。托德因其在核苷酸合成以及核苷酸辅酶方面的贡献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化学奖。核酸功能的阐明以及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的科学发现史已为大家所熟知,遗传与进化模块将做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2.核酸的分离和提纯研究核酸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离和提纯。制备核酸要注意防止核酸的降解和变性,尽量保持其在生物体内的天然状态。早期研究时

10、,由于受到方法上的限制,得到的样品往往是一些降解产物。要制备天然状态的核酸,必须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防止过酸、过碱,避免剧烈搅拌,尤其是防止核酸酶的作用。真核生物中的染色体DNA与组蛋白结合成核蛋白(DNP),存在于核内。DNP溶于水和浓盐溶液(如质量浓度为1 mol/L的NaCl溶液),但不溶于质量浓度为0.14 mol/L的NaCl溶液。利用这一性质,可将细胞破碎后用浓盐溶液提取,然后用水稀释至0.14 mol/L,使DNP纤维沉淀出来,缠绕在玻璃棒上,再经多次溶解和沉淀以达到纯化目的。苯酚是很强的蛋白质变性剂,可用苯酚抽提,除去蛋白质。用水饱和的苯酚与DNP一起振荡,冷冻离心,DNA溶于

11、上层水相,不溶性变性蛋白质残留物位于中间界面,一部分变性蛋白质停留在酚相。如此操作反复多次以除净蛋白质。将含DNA的水相合并,在有盐存在的条件下加2倍体积冷的乙醇,可将DNA沉淀出来。再用乙醚和乙醇洗涤沉淀,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纯的DNA。RNA比DNA更不稳定,而且RNase又无处不在,因此RNA的分离更为困难。制备RNA通常需要注意3点:(1)所有用于制备RNA的器具必须灭菌;(2)在破碎细胞的同时加入强变性剂使RNase失活;(3)在RNA的反应体系中加入RNase的抑制剂。目前最常用的制备RNA的方法有两种:(1)用酸性盐/苯酚/氯仿抽提。是极强烈的蛋白质变性剂,它几乎使所有遇到的蛋白质

12、都变性。用苯酚和氯仿多次除净蛋白质。此法用于小量制备RNA。(2)用盐/氯化铯将细胞抽提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蛋白质在最上层,DNA位于中间,RNA沉在底部。此法可制备较大量高纯度的天然RNA。不同功能RNA常分布于细胞的不同部位,分离这些RNA常常先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等各部分分开,再从这些部分中分离出RNA。3.核酸的水解核酸的嘌呤碱和嘧啶碱与戊糖形成糖苷键。戊糖有两种:核糖和脱氧核糖,所以形成4种糖苷,即嘌呤核苷、嘌呤脱氧核苷、嘧啶核苷、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基与两种糖类分别形成核糖磷酸酯和脱氧核糖磷酸酯。所有糖苷键和磷酸酯键都能被酸、碱和酶水解。水解核酸的酶种类很多

13、。非特异性水解磷酸二酯键的酶为磷酸二酯酶;专一水解核酸的磷酸二酯酶称为核酸酶。核酸酶按底物专一性分类,又可分为作用于核糖核酸的核糖核酸酶,作用于脱氧核糖核酸的脱氧核糖核酸酶;按对底物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核酸内切酶和核酸外切酶。内切酶的作用点在多核苷酸链的内部,而外切酶的作用点从多核苷酸链的末端开始,逐个地将核苷酸切下,从而对核酸进行降解。也有少数酶既可内切,也能外切。4.核酸在不同生物(细胞)中的分布状况所有生物细胞都含有DNA和RNA这两类核酸。原核细胞DNA集中在拟核。真核细胞DNA分布在核内,与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染色质)。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也含有DNA。病毒或只含DNA,或只含RNA,

14、从未发现两者兼有的病毒。原核生物DNA、质粒DNA、真核生物细胞器DNA都是环状双链DNA。所谓质粒是指拟核DNA外基因,它能够自主复制,并表现出特定的性状。真核生物染色体DNA是线型双链DNA。病毒DNA种类很多,结构各异。动物病毒DNA通常是环状双链或线型双链。植物病毒基因组大多是RNA,DNA较少见。少数植物病毒DNA或是环状双链,或是环状单链。噬菌体DNA多数是线型双链,也有为环状双链的。参与蛋白质合成的RNA有三类:转移RNA(tRNA),核糖体RNA(rRNA)和信使RNA(mRNA)。无论是原核生物或是真核生物都有这三类RNA。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许多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RNA,几乎涉及细胞功能的各个方面。病毒RNA种类很多,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5.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无分支结构。核酸中的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彼此相连。DNA中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形成直线形或环形多聚体(图9)。组成RNA的核苷酸也是以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起来的(图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