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第一目“行己有耻”内容解析教程文件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1655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春有格》第一目“行己有耻”内容解析教程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春有格》第一目“行己有耻”内容解析教程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春有格》第一目“行己有耻”内容解析教程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春有格》第一目“行己有耻”内容解析教程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春有格》第一目“行己有耻”内容解析教程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春有格》第一目“行己有耻”内容解析教程文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春有格第一目“行己有耻”内容解析精品文档第二框 青春有格第一目“行己有耻”内容解析 收藏文章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青春,理性地对待青春。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尊自爱,青春无悔。本目主要表达了四层意思。其一,“行己有耻”是青春探索的底线。承接“运用你的经验”活动,教材开门见山地点明观点,青春的活力、成长的渴望与激情会引发青春的一系列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青春就可以肆意放纵,“行己有耻”是青春探索的底线,引导学生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教材用一段正文和一个“阅读感悟”表达了这层意思。正文中,对“行己有耻” 开宗明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

2、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所谓“有所不为”。那么,“耻”的标准是什么?怎么辨别“耻”?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这是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行己有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无独有偶,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同样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因此,教材在正文之后,选取了忏悔录中的一个事例,作为阅读材料,由此来印证,“行己有耻”是人之为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其二,“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这层意思由一段正文阐释。正文中引述了孟子“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的思想,阐述如何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即以“羞恶之心”为引导,形成是非善恶判断标准,构建内心法庭,关注行动前、行动中、行

3、动后三个节点,强调行动前审查愿望,行动中监督调节,行动后反思结果。所谓“羞恶之心”,是指做错事、坏事感到羞耻、憎恶的心情。我国儒家思想认为,在“羞恶之心”的作用下,人必然会对自己行为进行调整、矫正和弥补,使之合乎“义”的规范。这里的“义”是讲理、合理的意思。由此可见,人常怀羞恶之心,可正身,可养浩然之气;可明察,知进取,可成千秋之伟业。其三,“行己有耻”要求学生树立底线意识,坚决不做触碰道德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这层意思由一个活动和一段正文阐释。教材首先承接上文,通过一个“探究与分享”活动,旨在告诉学生要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就必须做到心中有规则,形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活动中的材料背景有

4、助于学生理解生活与规则的关系,生活需要规则,遵守规则是形成良好社会生活秩序的前提和保障。活动的问题设置,力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种种规则,明确道德和法律都是自己需要自觉遵守的基本规则,从而引出正文中的观点。正文部分首先用一句话表述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启发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继而从两个方面分析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是引述礼记中庸中的思想“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意思是说,当我们真诚地面对自己,发现了自己的过失,也就最终到达了学习礼仪的时候,当我们感到羞耻的时候就会有勇气改正错误,换句话说,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要敢于直面自己,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和过失。二是直接陈述我们要有底线意识,法

5、律是道德的底线,也就是说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因此,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这既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行己有耻”的行为要求。其四,“行己有耻”激励学生主动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这层意思虽然只有一句话,却是做到“行己有耻”最重要的方法支撑。教材此处设计了“ 方法与技能”栏目,为学生提供如何增强自控力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此时的学生正处于自尊心强、自制力差的时期,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对他人的监督还有抵触情绪,所以,现实中的他们想要飞但总也飞不高,亟需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引。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活动进行自察、自省。上述四层意思,充分表达了青春有格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行己有耻”是有所不为,与之对应的自尊、自爱是有所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本目始终贯穿了知耻与自尊的关系这条暗线,“行己有耻”是对学生的行为要求,自尊、自爱是对学生的品格培养。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尊、自信、自强、规则等丰满了青春飞翔的羽翼,是助力青春成长的真正力量。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