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连词概说及常用连词王力古代汉语教学讲义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1568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连词概说及常用连词王力古代汉语教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汉语连词概说及常用连词王力古代汉语教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汉语连词概说及常用连词王力古代汉语教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汉语连词概说及常用连词王力古代汉语教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汉语连词概说及常用连词王力古代汉语教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连词概说及常用连词王力古代汉语教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连词概说及常用连词王力古代汉语教学讲义(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连词,概说,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古今连词的异同1,从功能来分: 可以分为连接词(词组)的连词和连接句子的连词两大类,这和现代汉语是相同的。,从音节形式来看 古代汉语的连词单音节形式居多,这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古今连词的异同2,古代汉语连词的分类,教材446页列举的连词,从功能分,有三大类: 连接词、词组:与、及、以。 连接句子:则、於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 既连接词、词组,也连接句子:而、且,常用连词与(二),教材446页第一个例句是“与”连接两个名词的例子。 补充例句: 吾与女(汝)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左传成公十三年) 有白头如新,倾

2、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汉书邹阳传) 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chn,儿童换牙)者,皆不为奴。(汉书刑法志),常用连词且,只能连接谓词性成分,前后两项可以是词、词组,也可以是小句。连接的两项是并列关系。 教材446页举了“且”连接两个动词词组的例子。补充例句如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常用连词以 (一),主要用于连接词组,一般不用于连接句子。 1、并列关系 课本没有涉及,举一个例子: 季康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常用连词以(二),2、目的或结果关系(见课本450页例句) 3、连动关系 教

3、材举例:余折以御。(左传成公二年),4、偏正关系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箕踞以骂。(战国策燕策三) 挟太山以超北海。(孟子梁惠王上)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常用连词以(三),常用连词则(一),一般用来连接分句。 1、条件复句 “则”用在结果分句的前面。 既可以用在一般条件复句中,也可以用在紧缩条件复句中。 教材451页例句。 2、现代汉语没有对应连词的复句 详细解释见教材452页第一段。,常用连词则(二):特殊用例1,教材452页:“则”字又可以用在意思相对待的并列的分句里,以表示一种对比。 需要注意

4、:这种对比是由 “则,则”式的并列分句传达出来的。不是由“则”字传达出来的,“则”字本身的语法意义并没有改变。,常用连词则(二):特殊用例2,第一句:整个句子是条件复句,而“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是条件分句,“则”出现在条件复句的条件分句中。 “入”和“无法家拂士”、“出”和“无敌国外患”之间,从语法关系看,是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看,是条件关系。,常用连词则(二):特殊用例3,第二句:“则”所在部分承接上文,对前面的部分加以说明、解释或判断。这里的“则”可以翻译为“原是”。,常用连词则(二):特殊用例3,教材452页:在这种情况下,“则”字前面的词语有时候是表示时间修饰。

5、从表面看,“则”字前面的词语是时间状语,但实际上仍然是一种条件;同样,“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中,“入”、“出”表面看是地点状语,实际上仍是条件。,“则”第一种用法需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尽管“则”是古代汉语条件复句最常用的连词,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条件复句都必须用“则”。条件复句的分句之间可以不用“则”连接,教材列举了“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两个一般条件复句和“民无信不立”这个紧缩条件复句,都没有用“则”。,“则”第一种用法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第二,尽管条件复句有紧缩形式,但并不意味着紧缩句都是条件关系的复句。教材451页列举了两种紧缩句: 因果关系复句: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荀子劝学) 时间状语: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与“然”相关的系列连词,教材的观点:“然而”、“然则”、“虽然”中,“然”是指示代词,“而”、“则”、“虽”才是真正的连词。 这适应于上古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