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培训资料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1463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培训资料(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712-770): 唐代大诗人。字子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背景探秘 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在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有一个瘦弱的老人,因为战乱而不得不带着全家四处漂泊,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当他带着全家流浪到四川的时候,他忽然听到

2、外面传来官军收复他的家乡河南、河北的消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 (j)北, 初闻涕(t)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峡, 便下襄(xin)阳向洛阳。,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老泪纵横就洒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愁云一扫,,随意收拾书籍诗篇欣喜若狂。,阳光灿烂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春色荡漾伴随全家正好还乡。,刚刚从巴峡起程就穿过了巫峡,,一转眼到了襄阳又奔向洛阳。,诗 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 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颔联 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颈联 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愿望

3、),尾联 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欢庆胜利喜还乡,主题思想: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再读诗歌想一想,却看:再看,何在:在哪里,意思是没有、不见了。,漫:随便,涕泪:眼泪,青春:春天,读出作者的心声,1、诗人因什么而“初闻涕泪满衣裳”? 2、这是什么泪水? 3、4、尾联中把四个地名用四个词串在一起有何作用?,诗歌内容解析,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写闻收复之喜,后四句写急欲还乡之情。,首联:,喜报传来喜泪沾裳,颔联:,妻子一扫往日愁云,颈联:,纵酒欢唱做伴还乡,尾联:,想象中

4、飞驰到洛阳,(盼望以久),(欣喜若狂),(多年心愿),(归心似箭),庆祝胜利 欢喜还乡,即事抒情诗,赏析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阳光灿烂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春色荡漾伴随全家正好还乡。,这里主要描写诗人,,听到政府军队打仗胜利、,意象 。,欢欣喜悦,收复失地,准备还乡时的 ,,明快、可爱,练一练,1.解释下列词语. 妻子: 纵酒: 2.诗中哪个词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妻子儿女.,纵情饮酒.,喜。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和迫切还乡的心情。,古诗词背诵,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5、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龚自珍纪念馆,北京,浙江,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sh,yn,依仗、依靠,沉默不语,己亥杂诗,龚自珍,采用语意双关的手法,表面上祈求神灵给沉寂的大地带来新的生气,实际却是对朝廷的呼吁。,【注释】,己亥:,指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是

6、龚自珍辞官南归,后来又北上迎接家属,在短途中写了三百五十首短诗,这是其中的第二百二十首。本诗是作者辞官南归在镇江应道士邀请写的一首祭神诗。诗人借题发挥,有力地鞭打了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黑暗统治,表达了诗人希望改革现状,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诗意理解:,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九州:,中国,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依靠,喑:,哑,究:,终究,毕竟,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治毫无生气。,风雷,本指风神、雷神,这里比 喻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可哀:可悲,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劝:,劝告、奉劝,抖擞:,振作精神,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降,jing,xing,天公:造物者。

7、这里指皇帝,降:降生,重:重新。,拘:局限,译文:要使中国兴旺发达,就得依靠像风雷一样能振奋人心的思想言论。全国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太可悲了。我希望老天爷能够重新振作精神来。不要限于一种规格,为人间降下各种各样有用的人才。,【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

8、残酷的反动统治下到处是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强烈呼唤:希望打破清规戒律,选拔有用人才。,这是一首出色的政 治诗。 诗人热情地呼唤社 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 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 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政治昏暗 呼唤改革,殷切希望 心底呼唤,希望改变现状,期待人才辈出,浣溪沙,苏轼,浣溪沙,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9、),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汉族,眉州人,祖籍栾城。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作词背景,苏轼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被关在狱中,幸得众人相救,最终被贬黄州作团练副使。幸而苏轼生性旷达,并不因此而绝望颓丧,他得到黄州郡守的许多关照,也得到老朋友马正卿的相助,最后在城东沙湖营防废地买来数十亩荒田,开荒种地,自食其力。 在这期间,结识好友庞安,这首诗就是在与庞安游玩清泉寺时有感而发的。,游蕲水清泉寺,寺临

10、兰溪,溪水西流。 蕲水有个清泉寺,寺边有一条兰溪,溪水向东流。 1.蕲(q)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读一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注释翻译上阕,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上阕重点写了眼前的景物,有哪些?从哪几个角度描绘了几幅画面?按照什么顺序?能否根据景物推断出诗人所写的是哪个季节?环境是静寂还是喧闹的?,1、 兰芽 沙路 暮雨 子规,3、

11、从低到高顺序,4、时间是早春或三月。“兰芽短和子规啼”,2、视觉、听觉 三幅:兰芽浸溪,沙路无泥, 子规暮啼,5、静寂。以动衬静,下阕: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变少年,门前流水还能向西流哩。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诗中是指什么? 唐代诗人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是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 唱黄鸡”,有何用意?,代指时间,时光流逝,上阕,写景,兰芽浸溪,沙路无泥,子

12、规暮啼,下阕,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不要徒发 衰老之叹。,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读一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王观 北宋 【体裁】:词,【注释】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以上两句话利用女人的眉眼来赞美山水的秀丽,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盈盈:美好的样子,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像美人蹙起的眉毛。 真想问问路人儿要到哪个方向? 山水交汇处。 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乡。 如果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 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别急着走啊!,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