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突破(一)人物品评篇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13663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突破(一)人物品评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突破(一)人物品评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突破(一)人物品评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突破(一)人物品评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突破(一)人物品评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突破(一)人物品评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突破(一)人物品评篇一、王文正局量宽厚(2016石家庄41中模拟)王文正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愬于公曰:“庖肉为饔人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

2、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愬:同“诉”,告诉,这里有“投诉”“告状”的意思。饔(yn)人:厨人。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廋(su):隐藏。 主者:管家。控马:牵马。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乃是逐日控马 / 但见背 / 未尝视其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C不以

3、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但不食而已食:_吃_(2)尽一斤可得饱乎 尽:_吃完_(3)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过:_过错_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庖肉为饔人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_肉都被厨人偷偷地吃了,我们就吃不饱了,请惩罚那个厨子。_5王文正的局量宽厚表现在哪几件事上?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谈一谈。_面对家人在食物中洒墨的行为,居然不生气;面对厨人私藏肉的行为不责骂,不揭发;家里的大门坏了不骂也不过问,听凭管家去修好;知道牵马的仆人在自己家服役多年要离去就厚赏。(答出三点即可)_二、祖莹偷读(2016承德二中模拟)祖莹,字元

4、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选自李延寿北史列传)【注释】范阳:地名,范阳郡。遒: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

5、溺。曲礼:仪礼的别名,又称礼经,春秋战国时代部分礼制的汇编。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十二为中书学生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B父母恐其成疾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C常密于灰中藏火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D以衣被蔽塞窗户不以千里称也(马说)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父母恐其成疾恐:_唯恐,担心_(2)非诸生所及 及:_比得上_(3)生徒悉集 悉:_全、都_(4)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持:_拿着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_因此他的声誉被传得更加广泛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_(2)博

6、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_博士严厉,他不敢再还回去拿书,于是就把曲礼放置在前面。_4祖莹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原句作答,至少两句)_(1)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2)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3)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任意答出两点即可)_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写一句鼓励同龄人的话。_希望我们当代人能学习并发扬祖莹好学的精神,专心致志地学习,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_三、(2016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

7、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注释】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拜释之为廷尉拜:_任命,授给官职_(2)使骑捕之,属廷尉 属:_

8、同“嘱”,委托、交付_(3)此人亲惊吾马 惊:_使受惊,惊吓_(4)民安所厝其手足 厝:_放,放置_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上行出中渭桥 / 有农人从桥下走 / 乘舆马惊。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_我认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从桥下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跑开。_(2)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_如今依照法律应像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_4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_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秉公执法(依法

9、办事)。_四、(2016石家庄28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注释】耽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营:谋求,经营。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怡:愉快。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他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其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前妻不久惭而自缢。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安贫乐道安:_安于_(2

10、)其妻患之 患:_担忧_(3)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 或:_有时_(4)时闻者多哂之 哂:_嘲笑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时闻者多哂之 / 欢守志弥固 / 遂为通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_即使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_(2)卿不闻朱买臣妻邪?_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_4结合文意,说说王欢“安贫乐道”的具体表现。_(1)“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2)其妻“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王欢不为所动仍坚持读书。(3)面对别人的嘲笑一如既往的坚持读书。_5请举出几个历史上安贫乐道的人物,并写出其某一作品的篇名。

11、_示例:刘禹锡陋室铭、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写出两个即可)_五、(2016原创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注释】过:过人之处。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1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