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12】中考语文 对联精练(三).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1422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胜2012】中考语文 对联精练(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决胜2012】中考语文 对联精练(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决胜2012】中考语文 对联精练(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决胜2012】中考语文 对联精练(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决胜2012】中考语文 对联精练(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决胜2012】中考语文 对联精练(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胜2012】中考语文 对联精练(三).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决胜2012”对联精练(三)【决胜之法】对联,也叫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有时也会出现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对联题的考查方式,常见的有以下这几种:【对子型】一、对联撰写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运用对联知识直接对出下联(或上联);二是根据一定的限制对出下联(或上联)。 例1、对对联上联:诚实守信立根本 下联: (2006年湖北荆门市中考题)例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上联:废

2、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 (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题)【答题指津】 首先要清楚对联的知识。对联有五大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结构相近、情境相似。例1要分析上联的词性、结构,然后根据其意义对出下联。例2也要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但内容受到了限制,必须是来自名著。参考答案:例1:如廉洁奉公为百姓、勤政爱民得民心、贪污腐败失民心等。例2:如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等。【匹配型】即根据上联选出下联,或根据下联选出上联。例3、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2006年福建福州市中考题)A

3、、半入江风半入云B、一味清凉上月时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例4、下面加“ ”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月送花香浮小院”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例5、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下列对联写的是河南哪处名胜?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馨悠( )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 )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千古流传()A巩义杜甫故居 B汤阴岳飞庙 C南阳卧龙岗 D嵩山少林寺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

4、填在括号里。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A春联 B婚联 C挽联 D行业联【答题指津】 例3、根据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的词性要对应,上下联内容要相互关联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的知识,可以得知本题应选A。例4,根据词性相同,“月”可排除A,“花香”只与“竹影”相对,所以选B。例5,考察的是历史地理文化常识与对联分类。做这类题,要靠平时积累,先做有把握的,再用排除法。答案 D B A C A C D B【删改型】 对联删改这有两种情况

5、,一是改正对得不够工整的对联;二是改动散句,使之形成一副对联。例6、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2006年江苏南京市中考题)例7、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删改后的下联: (2006年浙江温州市非课改区中考题)【答题指津】 无论是何种类型,解答此类试题都要根据对联的知识,即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

6、,词性要相对,句法结构也要一致来进行删改。参考答案:例6: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例7: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他)。【链接型】即把对联与名句默写、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例8、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其中一副对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2006年辽宁锦州市中考题)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赞颂的是_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赞颂的是_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答题指津】解答此类试题,要善于抓住对联中的重要词语,如“表”“对”“三顾”“酌酒花间”“磨针石”“正气”“丹心”等,再联系自己相关的知识积累来解

7、答。参考答案:(1)诸葛亮三顾茅庐(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情景型】 例9,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四川省资阳市中考题)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学初三(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上联是: 下联是: 例10,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答题指津】例9示例:聆听先哲教

8、诲感悟人生真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扣住开卷有益,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就行了。例10,严格地讲对联有平仄,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尾字必须是平声。贴对联应该是先右后左的顺序。答案:王阿姨,您好!您家的这副对联真好!不过,这副对联贴反了。因为“岁”字是第四声,这句是上联,应该贴在右边;“春”字是第一声,这句是下联,应该贴在左边。我帮您换过来好吗?【名著名篇型】例11、2002年大连市中考试卷有这样一题,有一副由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

9、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例12、请用下列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_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_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2002年吉林省中考题)例13、2002年吉林省中考试题中: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答题指津】这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又要对对联知识有所了解从下联的最后两字可以看出,彷徨是鲁迅的两部著名小说集之一,另一部是呐喊,那么上联的最后两字应该添“呐喊”。例12,这类试题命题范围往往围绕经典作家、作品,理解相关内容,再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类题自可从容应

10、对。分别考查学生对水浒传、三国演义两部中国古典名著精彩情节的熟稔程度,答案不难给出:林教头、曹操。例13岳阳楼记中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其实也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而“ 与百姓同乐”就是欧阳修的政治理想,因此下联可以拟成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典型题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叽”、“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11、”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填在下面的横线上。答:“乌龙潭”对_ “莫愁湖”对_ “总统府”对_参考答案“乌龙潭”对白马湖 “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精练习题】1、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2006年温州市中考题)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例: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2、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006年温州非课改区中考题)

12、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3、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2006年自贡市中考试题)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 ,- 。 参考答案:守业难,知难不难。 4、名胜古迹的对联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第联写一人即可)。(200

13、6年兰州中考试题) 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 大哉夫子,合诗书易礼春秋集大成 允矣对啊,恰当啊。( )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 ) 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 )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 ) 参考答案:孔子 诸葛亮 欧阳修 苏轼(洵、辙) 5、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幅对联,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说说这幅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的一生的。(2006年苏州中考试题)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注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是为祭礼、崇奉之意苏台:指苏州 参考答案:这幅对联是对范仲淹一生的评价和赞美。上联“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概括了范仲淹的历史功绩(他不但是勇于改革的政治家,还是屡建战功的统帅。例如“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守卫西北边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等。) 下联“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歌颂了他先忧后乐的宽阔博大的胸怀。 6、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其中一副对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2006年锦州中考试题)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赞颂的是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 (2)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