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教案教学文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1418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谣》教案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城谣》教案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城谣》教案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城谣》教案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城谣》教案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城谣》教案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谣》教案教学文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城谣教案精品文档长城谣教案 辉县市 第一民族学校 李军萍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把握诗歌的意象及特点。2 理解意象和中心思想的关系,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三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师说: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充满着激情的建筑,穿越时空的阻隔,雄踞高山之巅,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今天,让我们在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板书标题 作者)2、介绍作者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1943

2、年生于四川,祖籍内蒙古,现居台湾。主要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诗人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那个莽莽苍苍的内蒙古大草原。可是因为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从未到过故乡。作为多情的诗人,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尽情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此诗就是在此种情境下写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在诗中抒发的,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2、 朗读吟诵引感知(1) 师、生朗读交流对比引思索 根据讲义上诗歌节奏的划分,生默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总体感情。 追问:你觉得朗读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是激情澎湃呢,还是沉吟舒缓? 对,沉吟舒缓!因为这首诗主要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

3、有淡淡的哀愁于其中。1、 师朗诵诗歌,要求生注意诗句的感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 生读诗歌,检验第一次朗诵后的学习效果。3、 对比师生朗读差异,启发学生注意并找出诗句中的轻重音。 (板书朗诵技巧重音重读 轻读) 追问,这些词语为什么要重读或轻读?(二)指导学生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1、原来,在朗读过程中,我们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才能更好的彰显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感情) 2、引导领会关键词语读音的轻重及其读法。(加下划线的句子不讲,学生体会,师提问引导).重音重读 主要方法 作用 加强音量法 (表达明朗的态度) 加长音节法 (启发思考或表达真挚的感情) 一字一顿

4、法 (控制音量的一字一顿) (显示深切、沉重的心情)夺 还 (“夺、还”与前文的“争战了一部历史”相对应。凡有“争战”便有杀戮,看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场景,人的心情往往感到非常沉重。这里运用控制音量的一字一顿的朗读方式,正与深切、沉重的心情的相契合。)无情(长城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建筑,见证了这里发生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虽言无情,实则饱含了痛苦和血泪。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突出了长城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这个词语朗读时,既要加长音节又要加强音量,一则启发思考“无情”的真正含义,二则强调,在诗人心中长城是历史的见证,表达明朗的情感态度。) 总(总经常性的,用以突出诗人日夜思念牵挂故乡。这里

5、用加长音节法,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感情真挚。)重音轻读 (一般用于表达深沉、含蓄的细腻感情) 云 树 风 (云、树、风在中国的古典意象中均表示思乡之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正如那落叶对根的眷念。读这三个词语的时候,音量要低,而且气息、声调渐弱,感受越来越浓思念之情。)3、提问:联系刚才老师的朗诵,想想课文中是否还有其他重音?对于这些词又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重音重读 你 (用第二人称“你”, 仿佛长城就在眼前,直接倾泻内心激荡的情感,感情强烈。)冷眼 (强调重音,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凸显长城是历史的

6、见证,同“无情”) 烈火(一提到长城,作者便血涌奔腾起来。因为长城蜿蜒盘旋两万里豪壮,历经千年不倒顽强,这正如数千年磨难中仍屹立不倒的中华民族。因祖国而产生的自豪感,身居异乡的诗人,体会更深。重音轻读 水 (感觉有水从心中趟过,感受诗人想象中故乡优美的月色) 梦 (跟随诗人一同感受睡梦中故乡的美好)4、要求:根据刚才所得的体会,全班自由朗读本诗。(师个别指导)5、生读诗歌,检验学习效果;点评、提醒注意关键点。6、根据反复朗诵所体会到的感情,生总结思想内容。(三)思想主题感知与理解环节 预见性回答:(1) 思想内容总结:诗为心声,诗人通过对长城的讴歌,抒发了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2) 主题升

7、华:作者的故乡在长城之外的内蒙古,而作者现在人在哪呢?台湾 因为命运的安排,作者从未回过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家是否期盼诗人有一天能真正回到故乡呢?是!叶落归根 倦鸟归巢,我们多么希望远在异乡的海外游子能够早日归来啊。 作者的归乡之情要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祖国统一)两岸统一,不仅是海外游子的夙愿,也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那我们能为诗人、为这些漂泊他乡之人做些什么呢?虽然,现实中我们不能做些什么但,我们可以,衷心的祝愿骨肉同胞早日团聚,母亲祖国更加繁荣富强。3、 拓展训练学生分组学习纪弦的一片槐树叶和余光中的乡愁要求:1、按照讲义上划分的节奏和重音,美读诗歌。 2、讨论:诗歌借用什么意象

8、(抓关键词分析这个意象),抒发怎样的情感(怎样抒发情感)? 4、 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5、 总结全文板书设计燃意象之芯 点思乡之烛文本一长城谣席慕蓉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敕勒川 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文本二一片槐树叶纪 弦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 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

9、 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 干的, 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 ,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 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占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 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文本三乡愁余光中小时候 乡愁/是一枝/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