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教学设计复习进程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1391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复习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复习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复习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复习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复习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复习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杵磨针》教学设计复习进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杵磨针教学设计精品文档铁杵磨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教学重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李白诗歌,比赛诵读。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PPT出示:17、铁杵磨针)揭示课题,理解铁杵。读一读指名读,读后评议。(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 ,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

2、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猜一猜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看一看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二、初读文本出示文本,标好停顿。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o)/方/磨铁杵,问之,曰(yu):“欲作针。”白/笑其拙(zhu)。老妪(y)曰:“功到/自然成耳

3、。”太白/感其意,还(hun)/卒(z)业。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教师引领,慢慢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相同语句,不同断句。在/眉州象耳山下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标出停顿,自由朗读。同位互读,互帮互辅。三、检查自读读读词语,重点正音。1 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磨针溪 眉州 弃去 y zhu hun z ch o y 欲作针 笑其拙 还 卒 业铁杵 老媪 老妪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看看部首,猜猜字义。老媪 老妪(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

4、婆婆。指名朗读,纠正断句。(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学生齐诵,诵得整齐。五、细读感悟观察字形,说说“曰”字。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人物称呼,不断变幻。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 白 太白)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联系语句,说说“其”字。出示句子:白笑其拙。太白感其意。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

5、的意思?(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听听故事,组组词语。教师讲述。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

6、简洁、凝练。)调调顺序,感受句式。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练了。)读一读书中的语句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猜猜“之”字,一字一句。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六、变幻朗读变成诗歌,更加醒目。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7、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 业。打着节拍,开心诵读。娓娓道来,如讲故事。教师讲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学生讲述,讲后评议。(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未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抑扬顿挫,像说评书。(教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话说,磨 针 溪 ,在/眉州 象耳山下,世传 李太白/读书 山中 教师吟诵,音韵悠悠。(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总结归纳,提炼方法。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

8、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七、尝试背诵看着填空,尝试背诵。出示内容。磨针溪,在 。世传 ,未成, 。过 ,逢老媪 ,问之,曰:“ 。”白 。老妪曰:“ 。”太白 , 。 自由背诵。乐于展示,我来背诵。眉飞色舞,齐声背诵。八、拓展延伸出示谚语,大家诵读。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指名朗读,齐声诵读。九、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下课。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