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1388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专)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专)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专)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专)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专)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第5课时认识法律知法守法课时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法律 知法守法一、单项选择题12017青岛“醉驾入刑”施行 6 年间,青岛交警部门共查获“酒司机”54 675 人,其中4 919 人因醉酒驾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严格刚性执法使酒后驾驶得到有效遏制。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由国家制定C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减少酒驾主要靠自觉22017青岛浙江农民陈某因捉了114只癞蛤蟆被抓,被告知涉嫌非法狩猎罪。陈某一脸茫然,声称“不知道捉癞蛤蟆犯法”。这一案例告诉我们()A不知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B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C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否则就是犯罪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得伤害任何动物3一名拍客在

2、街头将一男子殴打一女子的行为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网络,引起“围观”。一些网友进行“人肉搜索”后,公布了这对男女的很多个人信息。殊不知,当事人是夫妻关系,这一事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妻子甚至多次产生轻生念头。不久后,夫妻俩以侵犯肖像权、名誉权为由,将此事的始作俑者告上法庭。法院依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判该拍客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承担相应侵权责任。该案体现出的法律作用是()协调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纠纷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合法权益体现国家意志,保护共同利益国家强制实施,实现人人平等A BC D4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网

3、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借助网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A BC D52017台州2017年5月21日,张某因携带管制刀具被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这说明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张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法律具有强制性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A BC D62017成都某中学法治副校长在该校做法治报告时指出:“现在不少中学生认为经常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行为无伤大雅。殊不知极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上述行为中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A经常夜不归宿 B打架斗殴、辱骂他人C携带管制刀具 D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

4、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被盗刷。王某报警求助。最终,王某巨款被追回,诈骗者受到了刑罚处罚。回答78题。72017安徽从行为与后果的联系看,诈骗者受到刑罚处罚让我们懂得()A人们的行为与后果之间具有一致性B所有不负责任的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C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间无必然联系D人们的不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基本相同82017安徽从法律的作用来看,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 B只打击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C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保护 D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9自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5、”。请你向学弟学妹们提出建议,在学习中应()认真学习,培育法治理念 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参与立法,促进公平正义 依法维权,依法规范自身行为A BC D10. 为了通过某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王某找来自己的朋友李某替考,被监考人员当场发现。当地法院一审判决两人均单处罚金两万元。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触犯法律底线,应受法律惩处 违背诚信原则,应受道德谴责 有悖公平法则,属不正当竞争 分担朋友难事,合情理不合法A BC D11日前,公安部公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将行政拘留执行年龄从16周岁降至14周岁。近年来,青少年违法低龄化日益突出,涉黄、涉毒、打架斗殴等现象多发,究其原因

6、,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叛逆性、冲动性,容易不计后果实施危害行为。这告诫我们()A遇事冷静就不会做违法犯罪的事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需要特殊保护C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刑罚处罚D要知法用法,依法自律二、非选择题12解析生活事件。人大代表进校园解读民法总则,以下是小明和代表的对话:小明:我听说,未成年人小苏以学习为由,用妈妈的手机偷偷给自己喜欢的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就花了25万元,这钱还能追回吗?人大代表:从法律角度来讲,其行为超过认知,未成年人未经父母许可所进行的大额消费是可以追回的,来我给你们讲讲民法总则。(1)请从“我的权利与民法总则的关系”角度思考,小明会悟出什么道理?小明针对生

7、活中老人跌倒“怕讹诈、谁扶谁遭殃”“不敢扶”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人大代表用民法总则帮他解释(如下),小明豁然开朗!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此条因涉及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责任,故称之为“好人条款”。(2)“好人”条款的规定,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3)综合以上分析,请你归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的关系。13法律话题评说。材料一近日,北京一位遭受家暴的张先生来到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张先生说:“婚后夫妻双方多次发生争吵并被妻子李女士家暴,经常多处软组织挫伤。”日前,北京市门头沟法院经审查发出保护令,裁定要求李女士停止家暴并且不

8、再骚扰张先生。如李女士不遵守保护令,重则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据了解,这也是北京市内法院首次向男性当事人发出家暴保护令。(1)张先生的行为有何值得学习的地方? 材料二2016年8月至10月,河北省打击侵权假冒办公室联合省公安厅、工商局、法院等部门和单位,在全省开展了集中执法集中处置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严肃查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果断铲除制假售假黑窝点,及时曝光涉案企业和个人,保持了打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2)上述做法有何意义?(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从法律的角度,归纳出一个共同的主题。14生活现象评析。临沂一名即将踏入大学的女孩,遭遇电信诈骗电话,学费被骗光,且导致严重后果,此案引起了舆论的

9、广泛关注,公众对于电信诈骗义愤填膺。各类电信诈骗能够得手的关键是掌握精确的个人信息。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警方初步查实,犯罪嫌疑人先后在互联网上非法购买了数万条考生的个人信息用于诈骗。最新数据表明,仅北京地区,2010年至2016年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已多达1.6亿条。相关链接:我国刑法修正案新增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从法律角度考虑,你怎样看待上述电信诈骗行为?(2)结合材料,分析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3)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

10、应引起我们对个人信息的哪些思考?参考答案1A解析 题文材料法律严厉制裁醉酒驾驶行为,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A符合题意;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道德靠社会舆论,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错误;D不符合题文主旨。故选A。2B解析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浙江农民陈某涉嫌非法狩猎罪的原因在于法治观念淡薄,警示我们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B符合题意;A错误,违背法治精神;C错误,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D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3A解析 法律规范公民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材料表明我国法律具有协调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纠纷,通过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

11、,符合题意;体现国家意志不是法律的作用,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特征,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解析 材料表明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使得网络管理实现有法可依,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说法片面,不符合事实。故选B。5A解析 张某携带管制刀具是违法行为,符合题意;公安机关对携带管制刀具的张某依法行政制裁,表明法律规范公民行为,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未体现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排除。故选A。6D解析 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材料中所列行为中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参与赌博、屡教不改,D正确,A、B、C都是不良行为。故选D。7A解析 每一种行为都会产

12、生一定的结果,不同行为有不同的结果,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诈骗者受到刑罚处罚体现了人们的行为与后果之间具有一致性,A正确;B太绝对;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间有必然联系,C错误;人们的不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基本不同,D错误。故选A。8A解析 法律具有保护、规范、惩治等作用。题干中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A10.B11.D12(1)民法总则维护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

13、自己的合法权利。(2)有利于唤醒社会良知,鼓励人们对处于危难和困境中的他人予以救助。(鼓励引导人们关爱、帮助他人,与人为善)弘扬扶危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诚信社会建设。(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促进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13(1)树立了法治观念;树立了维权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运用法律的能力。(2)保护了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有利于创造诚信的社会风气等。(3)生活离不开法律(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等。14(1)电信诈骗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该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财产所有权、隐私权),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到法律的惩罚。(2)刑法修正案新增内容体现了法律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作用;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体现了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3)公民的个人信息需要法律的保护;公民应增强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