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三十一)过零丁洋(河北近8未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1369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三十一)过零丁洋(河北近8未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三十一)过零丁洋(河北近8未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三十一)过零丁洋(河北近8未考)(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十一)过零丁洋(河北近8年未考)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雨打萍”写身世如雨中浮萍,时起时伏。表达国破家亡的悲哀。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

2、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文学常识】文天祥,号文山,南宋政治家、诗人。【本诗主旨】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写作手法】1.叙事、抒情、言志有机融合。2.直抒胸臆。3.运用比喻、对偶、双关的修辞手法。【高效集训】1(2016保定8中模拟)本诗的作者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_文天祥_。2(2016保定8中模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_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的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对仗工整,节奏鲜明。_3(2016原创预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抒发了诗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_4(2016原创预测)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