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二)蒹葭(河北2016已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1365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二)蒹葭(河北2016已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二)蒹葭(河北2016已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二)蒹葭(河北2016已考)(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蒹葭(河北2016年已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蒹葭的变化起兴,描述了一幅河上秋色图。前两句从物象和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三四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这几句让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具体而充分的表现。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描述了主人公的追寻之路困难重重,刻画出急切的心情。“苍苍、萋萋、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

2、泛白。“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说明追寻时间之久。“方、湄、涘”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的场景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理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来。【本诗主旨】本诗通过叙写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表达了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思念,对爱情的追求,从而赞美劳动人民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写作手法】1.事实虚化。2.意象空灵。3.情景交融。【高效集训】1(2016张家口9中模拟)“宛”的含义是_宛如、若、像_,在这首诗中的作用是:_使诗的意境显得空灵朦胧,引人遐想_。2(2016原创预测)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由此你感受到这首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_营造了缥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_3(2016原创预测)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_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_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