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河北近8未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1348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河北近8未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河北近8未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河北近8未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河北近8未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河北近8未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河北近8未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比较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河北近8年未考)原文呈现段层精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谈学习的方法、乐趣和为人态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谈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全文中心】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学

2、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养性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内容深刻,富有哲理,对后世的教育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文学常识】孔子,名丘, 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从学习、修养和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良好建议,对人们在现今激烈的社会生存与发展中有极大帮助,值得重视。文言词汇分类积累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说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古今异义时 学而时习之古义:时常;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学而时习之古义:复习,温习;今义:学习故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

3、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善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优点;今义:善良可以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一词多义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故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因此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虚词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任重而道远并列连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它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其真无马邪反问语气其恕乎大概,也许1本文节选自论语,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用“/”标出下面画线句子最明显的停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2

4、016沧州8中模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2)不亦君子乎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3)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4(2016沧州8中模拟)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或以钱币乞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016益阳中考)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

5、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2016石家庄42中模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2016益阳中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4)(2016石家庄42中模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7(2016承德二中一模)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围绕“选择他人优点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回答即可。8(2016承德二中一模)请写出对“学而不思

6、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回答即可。(2016原创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3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

7、,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朱熹与长子受之)【注释】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膝下:借指父母。汩:搅乱,扰乱。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忝:辱没。9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只标一处)(2分)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夙兴夜寐 夙:早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D)(2分)A学而时习之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B已无可望之理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C恐汝在家汩于俗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D此之谓失其本心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2)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翻译: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想日夜督促责备你。13选文【甲】【乙】所言都与学习方法有关,朱熹告诫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好学,珍惜学习机会,同时也要做到专心和勤谨。(3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