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教学设计高品质版知识讲解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1166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高品质版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高品质版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高品质版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高品质版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高品质版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高品质版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城(节选)》教学设计高品质版知识讲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城(节选)教学设计高品质版精品文档边城(节选)教学设计【课前系统部分】授课时间: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第二节授课对象:14(02)班 (本班为旅游专业“3+2”班,共30人。)授课内容:边城(节选)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篇课文选自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本单元的重点是小说的欣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话情节、品环境、赏人物”,并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理解小说所表现的主题。边城(节选)是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第一篇课文,承担着帮助学生丰富审美体验的重任。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14级旅游“3+2”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

2、但离专业要求还有距离。学生在当前阶段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对作者不熟悉,对小说描绘的世界比较陌生,因此有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三设计构想基于以上分析,教师要因势利导,拟运用黑板、ppt、微课等,通过电影片段欣赏、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欣赏。由于教学时间短,教学的重点应突出,拟通过结合小说三要素发现边城的美,引导学生品读细节,感受自然健康的人性。同时,中职语文要以职业应用为导向,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能把握人物形象。2结合小说三要素品味小说所表现的

3、景美、人美和情美。(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领悟升华”的学习方式,加强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归纳相结合,能形成自己的阅读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笔下湘西的风土人情,感悟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小说三要素品味小说所表现的景美、人美和情美。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笔下湘西的风土人情,感悟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六教学方法教法:读写结合法、情景再现法、任务驱动法。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堂系统部分】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3分钟)播放电影边城片段导入新课,并展示边城风光图片。导入语:边城是一块玉,千古不磨,天然去雕

4、饰。边城是一曲歌,唱着与青山绿水一脉相承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跟随沈从文先生的文字,走进这桃花源般古老神奇的土地,去发现它,品味它,展示它。设计理念:学生普遍对边城比较陌生,用播放电影片段这一直观呈现的方式能较快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以景动情,以情激趣,以趣诱发求知欲。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5分钟)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说说边城给你的初印象是怎么样的。(播放配乐)(抓住“美”这一答案进行引导)2边城美在哪里呢?(景、人、情)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通过“说读”的形式表达阅读观点,获得审美的初体验。利用学生们自己的阅读观点抓住贯穿全文的脉搏“美”,能有效地深入文本, 探究重点。三品

5、析边城,披文入情(25分钟)(一)品析边城的景美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主要集中在第1、2、5自然段)2圈出这些句子中具体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小塔白色水清澈篁竹翠色逼人3边城是一幅怎样的画卷呢?美丽宁静 远离尘嚣 原始纯净的大自然的再现教师语:边城的美,美在景。溪流、渡船、白塔这些极具湘西特色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恬静的画。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那么在这样水天相接的世外桃源,生活着一群怎样的人呢?(二)品析边城的人美1边城里有哪些人很吸引你呢?(主要集中在翠翠和爷爷)2播放微课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3分小组讨论:你觉得翠翠和爷爷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细

6、节描写上?(1)翠翠的形象特点(采用问答的形式展示讨论成果)外形清纯美丽,性格天真活泼、乖巧伶俐、善良敏感,体现在以下描写:a替爷爷帮路人渡溪b与爷爷一起嬉笑玩乐c争当新娘子花轿的渡船夫d去城里买东西(2)爷爷的形象特点(采用随机点名学生上黑板写的形式展示讨论成果)忠于职守、质朴善良、不染一丝铜臭味,体现在以下描写:a帮路人渡船不要钱b将渡钱买茶叶和烟草,慷慨奉赠c独自抚养翠翠长大d对女儿和茶峒军人的暧昧关系不加一个有分量的字眼4根据课文第8自然段,添加适当的想象,分组表演情景剧祖孙浓情,并请代表展示。教师语:边城的美,不仅美在景,更美在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简单、淳朴、善良,他们是一群未被现代

7、文明污染的美人,书写着美和爱的故事,洋溢着浓浓的人情。那么,同学们从边城中读出了哪些真挚的感情呢?(三)品析边城的情美1乡情的善美2亲情的纯美3爱情的凄美教师语:这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寂静、美丽。边城的美,融在沱江的水里,化在凤凰山的守候里。那么,在这片令人魂牵梦萦的湘西热土上,又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呢?节选的片段并没有写到,同学们是否充满期待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凄美的爱情。(四)介绍边城故事梗概(播放教师录制的音频)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爷爷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

8、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爷爷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设计理念: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通过“品读”的方法,多角度地精读文本,获得审美体验的升华。因“景美”部分较简

9、单,故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而“人美”部分有较多的细节描写,通过分组讨论协作,学生可以较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用情景剧的方式展示祖孙浓情,能引导学生在动中学,把平面的课堂变得立体生动。“情美”部分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已经融入,因此简单提炼概括即可。最后,通过介绍边城故事梗概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走进边城,更走进边城。四延伸课文,讨论探究(6分钟)1小说写于1934年,当时的边城真的如作者写的那样美吗?我们看到的电影场景常见吗?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个几乎不存在的美好世界呢?提炼文章的主旨:批判现实的腐化堕落、物欲泛滥,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性的善美,呼吁重建善与美的理想世界。 2审

10、视现实,我们不由得感到,商品经济的大潮越来越把人商品化、庸俗化,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善与美的世界”呢?(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设计理念:由文本的主旨引申到现实世界,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通过诱导、探究、发现的方法,帮助学生探究发现文本的意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1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请你为边城写两条旅游宣传语,并发表在班级QQ群。设计理念:由前几个环节的“说读”、“品读”到这一环节的“练读”,注重课堂上的多元互动对话,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此作业是在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综合

11、职业能力,体现了中职语文为职业服务的特征,并且通过QQ群交流,为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六小结课堂,巩固梳理(5分钟)请学生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补充总结。教师语:沈从文先生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只想为人类的爱这个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今天,我们学习了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我们似乎找回了已为我们所陌生的人性。因此,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人类心灵的滋养与疗补,让我们学会爱,学会欣赏,学会生活。最后让我们在一位读者为边城写的小诗中结束本堂课,回味边城的美。(ppt展示学生集体配乐朗读)附:一条溪/淌

12、了千年/却冲不淡那一份幽柔的情/一首歌/唱了千年/却道不尽那一段缠绵的爱/碧溪水清纯而柔韧/茶峒山醇厚而坚定/依山傍水的缘啊/却是生生世世的宿命一场/唱一夜传情曲/摘一把虎尾草/你/却在梦里流了泪/不曾回来的歌声啊/是谁为你把命运固锁/是这一溪碧水/是这一片翠竹/来来回回的渡船只做着一个梦/找寻那一片温柔的馨香/可终究离不了那摆渡的绳索/只得翘首远方的凶滩/守望一生的迷梦设计理念:通过诗歌欣赏,帮助学生回味边城的美,再创情境高潮,达到言未尽意未穷的效果。板书设计如下:景:美丽清幽 远离尘嚣 翠翠:清纯美丽 善良敏感 乖巧伶俐美 人 祖父:忠于职守 质朴善良 乐善好施情:乡情善美 亲情纯美 爱情

13、凄美 【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边城(节选)的教学有不少值得小结回味的地方。本篇文章节选自边城的第一章,选段并未涉及小说的情节,因此在开始备课是总是难以找到一个点把课文串起来。经过几天的思考,我把切入点定在走进边城这一地域概念,然后抓住小说三要素,尤其是环境和人物形象,重点品味小说的景美、人美、情美。本节课的收获有:1引导学生鉴赏小说,抓住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探究边城的美,目标集中,重难点突出。2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美的熏陶去感染学生。3合作探究,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但在教学实际中仍存在困惑:1怎样指导学生表现自己的个性存在不足,要么成了包办代替,要么成了引君入瓮。2教学时尽力体现“读”的重

14、要,但总觉得“读”得还不够。总之,课堂留给我们的总是遗憾,当然,这也成了我们永远追寻的缘由。 对爸爸的印象,从记事的时候,就有了,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沉默少言的,但是脸上却始终有微笑,不管家里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爸爸在,一切都能够雨过天晴的,小时候,家里很穷,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我和哥哥),却很幸福。爸爸从来不会因为缺钱,而让我们感觉得些许的拮据和紧张,哪怕的低三下气的问人借钱,爸爸都会按时给我们交了学费,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兄妹俩拖欠学费。爸爸闲下来的时候,就会给我和哥哥讲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很苦很累,还经历过自然灾害,穷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在我的印象里,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过年的时候,不

15、管这一年钱赚的多还是少,爸爸总会让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买新衣服,当然了,妈妈也必须买新的,唯有爸爸,他是家里面唯一一个可以穿旧衣服过新年的人,这就是我关于爸爸的儿时的印象,他爱家人,从来不肯委屈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成长岁月里的爸爸在我们渐渐成长的的岁月里,作为孩子,我们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青春期的叛逆,我们也给爸爸惹了不少祸,但是,不管我们闯的祸有多大,最后都是爸爸出面,来摆平解决一切。在这个渐渐懂事的过程中,爸爸扮演着一位良师的角色,事情过后,爸爸也会趁机好好的教育我们,让我们懂得,我们做的是对的,值得鼓励的,还是不对的,今后需要去改正的。爸爸在社会上经历的多了,懂得的道理也比我们多很多。我们是在跌跌撞撞的认知中去探索这个社会,而爸爸就是这条探索道路的指明灯!在我们长大的青春光阴里,我们在爸爸身上看到了责任、懂得了承担的重要性!爸爸,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他让我们(大哥和我)拥有了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