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自动化》各章要点教学文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11377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机自动化》各章要点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轮机自动化》各章要点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轮机自动化》各章要点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轮机自动化》各章要点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轮机自动化》各章要点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机自动化》各章要点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机自动化》各章要点教学文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轮机自动化各章要点精品文档轮机自动化要点及练习(大管轮考证班)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要点一、反馈控制系统基本概念(一)控制系统组成1、控制对象 2、测量单元3、调节单元 4、执行机构注意:比较环节不是基本单元。(二)传递方框图 1、环节输出量的变化取决于输入量的变化和环节特性。信号传递的单向性:输出量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输入量。2、扰动外部扰动:不可控制的扰动,如负荷的变化、电源的波动等。基本扰动:人为的扰动,如给定值的变化、调节器参数的调节等。3、反馈含义: 将输出全部或部分地回送到输入端以影响输入效应。负反馈削弱输入效应的反馈。只有采用负反馈,才能形成偏差。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必定是负

2、反馈控制系统,亦称为偏差控制系统。正反馈加强输入效应的反馈。为了实现某种复杂的控制规律和作用,自动化仪表(如调节器)往往采用局部正反馈。4、闭环和开环开环控制的两种情形: (1)按给定值进行控制;(2)按扰动进行控制。(三)系统类型(按给定值分类)1、定值控制系统给定值恒定不变,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外部扰动的影响。2、程序控制系统给定值按确定的规律随时间变化,即给定值是确定的时间函数。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跟随给定值的变化而变化。3、随动控制系统给定值随时间变化且无法预知变化规律,即给定值是某个参数的函数且参数的变化是任意的。(四)动态过程的品质指标1、稳定性(1)衰减率 0,为发散振荡过程; =

3、0,为等幅振荡过程; 01,为衰减振荡过程; = 1,为非周期过程。 越大,稳定性越好。若=1,则稳定性最好,但动态偏差较大、调节时间偏长。理想动态过程的=0.750.9(亦即最佳衰减比为4:110:1)。(2)超调量p p越小,稳定性越好,反之亦然。一般要求p小于20%。(3)振荡次数N N一般以23次为宜。2、准确性(1)最大动态偏差emax; (2)静差3、快速性(1)动态过程时间ts; (2)上升时间tr ; (3)峰值时间tp定值控制系统常用的品质指标: 、N、emax、ts。改变给定值系统常用的品质指标: p、N、ts、tr、tp。二、控制对象的特性(一)单容对象1、动态方程初始时

4、刻(t=0时),被控量的变化量为零,被控量的变化速度最大。2、特征参数(1)放大系数KK是静态参数,反映对象对于扰动的敏感程度。K越小,受扰动作用后,被控量的最终稳态值的变化量越小,即受扰动的影响越小,故K小一些好。(2)时间常数TT是动态参数,反映对象惯性的大小。T越大,惯性越大,变化越慢,飞升曲线越平坦;T越小,惯性越小,变化越快,飞升曲线越陡。T的求法及物理意义:切线法 若被控量始终保持初始(最大)速度变化,则经过一个T时间,就可以达到新稳态值。0.632法控制对象受到扰动后,被控量变化到新稳态值的63.2%所需要的时间即为T。工程上,一般取4T的时间作为动态过程的时间。(3)纯迟延(传

5、输迟延)。是动态参数,意指从扰动开始到物质或能量流量达到控制对象所需时间。 (二)多容对象动态过程: 阶跃响应曲线呈“S”形,两头慢、中间快;被控量的初始变化量和初始变化速度均为零。容积迟延c: 物质或能量达到控制对象起始到被控量开始变化所需时间。注意: 单容对象不存在容积迟延,只可能有纯迟延。多容对象必有容积迟延,可能还有纯迟延,故=。+c 。 。和c都是有害的,故越小越好。(三)自平衡能力1、自平衡率=1/K,越大,自平衡能力越强。2、不具备自平衡能力的对象(1)出口带离心泵的水柜 (2)以水位为被控量的锅炉注意: 不具备自平衡能力的对象是一个积分环节。对有自平衡能力的控制对象也需要组成一

6、个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控制,使被控量不要有太大的波动。三、控制规律(一)双位控制规律特点:调节器输出只有两种对立的状态,使调节阀全开或全闭;被控量只能控制在上、下限之间。应用:适用于时间常数T大、迟延小且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控制对象。实例:YT-1226型压力开关 工作原理力矩平衡 P=0.07+(0.250.07) X/10使用步骤: (1)调给定弹簧调节给定值(即下限PX); (2)调幅差旋钮调节幅差P,确定上限Pz; (3)现场调试。(二)比例控制规律(P规律)1、规律及特点P=kPe输出和输入偏差成正比。特点: (1)调节动作及时;(2)不能消除静差。不能消除静差的原因调节器的输出和偏差间存

7、在硬性的一一对应关系。2、比例带PB(比例度)及对动态过程的影响比例带的意义: 调节器指挥调节阀开度变化全行程(从全闭到全开或从全开到全闭)时被控量的变化量占量程的百分数。PB越小,比例作用越强,反之越弱。PB大小对动态过程的影响: PBkP比例作用被控量的振荡加剧、稳定性变差(,p,N),最大动态偏差emax、静差动态过程时间ts(PB过大或过小,都会使ts)。3、PB的选择 PB 。 即当控制对象的K大时,PB应取得大些;对象的T大(惯性大)时,PB应取得小些;控制对象的迟延大时,PB应取得大些。(三)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I规律)1、积分规律及特点输出和偏差随时间的积累成正比,即取决于偏差

8、大小和偏差所持续的时间。或说,输出的变化速度与偏差成正比。特点: (1)能消除静差;(2)属于滞后调节,容易引起振荡甚至不稳定。注意: 积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2、PI规律积分时间Ti的求取:阶跃输入后,调节器积分部分输出与比例部分输出相等时所需时间(或说:调节器的输出达到两倍的比例部分输出时所需时间)。Ti大小对动态过程的影响:将 Ti调小,积分作用变强,被控量的振荡加剧、稳定性变差(减小,p变大,N增大),动态过程时间ts延长。加入积分作用后,应将比例带PB调大,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3、Ti的选择TiT (四)比例微分控制规律(PD规律)1、微分规律及特点输出和偏差的变化速度成正比。特点:(

9、1)属于超前调节,适当的微分作用可以减少振荡提高稳定性;(2)对变化缓慢或不变化的偏差无调节作用(对静差无直接影响)。注意:微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2、比例微分控制规律3、微分时间Td大小对动态过程的影响将Td适当调大,微分作用适当变强,被控量的振荡减弱、稳定性变好(变大,p变小,N减少),最大动态偏差emax变小,动态过程时间ts缩短。加入微分作用后,比例带PB可适当减小,这样,既能减少最大动态偏差,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减少静差。4、Td的选择TdT(五)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PID规律)注意:(1)加阶跃输入信号后,输出首先起作用的是微分和比例作用,然后是积分作用; (2)以比例作用为主,

10、积分、微分作用为辅; (3)Ti宁大勿小,Ti=(45)Td。 (4)液位系统不能采用PID调节器。第二章要点一、微型计算机(一)不同进制数及转换1、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方法:按“权”展开相加。(2)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方法:除2取余法。如 215D11010111B2、十六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方法:按“权”展开相加。(2)十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方法:除16取余法。如 3901DF3DH3、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方法: 一位十六进制数四位二进制数。如 E3H11100011B(2)

11、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方法:从右往左,四位一分,不足补零。4、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方法: 一位八进制数三位二进制数。如 567Q101110111B(2)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方法:从右往左,三位一分,不足补零。(二)微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过程微处理器(CPU): 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中在一块芯片上。微型计算机主机: 微处理器CPU、存贮器。微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CPU、存贮器、I/O接口及外部设备。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机配上外围设备并连同软件构成的系统。三总线(8位机): 数据总线为8位双向总线,地址总线为16位单向总线(可寻址单元为64K,1K=210=1

12、024),控制总线为单向总线。1、微处理器CPU内部结构主要包括:1)运算器(1)算术逻辑单元ALU: 完成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2)累加器A: 存放一个操作数和ALU的运算结果。(3)标志寄存器F: 表示运算结果的特征,影响程序走向。 Z=1,全零; S=1,负数; C=1(CY=1),最高位有进位; P=1,偶数; AC=1,D3向D4位有进位(辅助进位)。(4)通用寄存器: 用来存放中间运算结果、数据或地址。每个寄存器可存一个字节,可成对使用(如8085A CPU有6个8位通用寄存器B、C、D、E、H、L)。 2)控制器(1)取指令部件程序计数器PC 16位的自动加1计数器。用来给出现行

13、指令的地址,取出一个指令字节后自动加1。可以反映程序的进程。地址寄存器AR 16位寄存器。用来寄存地址码。 数据寄存器DR 8位。暂存由存贮单元取出的内容或CPU要存入存贮单元的内容。指令寄存器IR 8位。存放指令操作码并送指令译码器译码。(2)分析执行指令部件 指令译码器ID 8位。对指令操作码进行译码。可编程序逻辑阵列PLA 产生用于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所需的操作控制信号。根据ID译出的256种状态,指挥CPU部件完成规定的操作。(3)时序部件 产生用于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所需的时序控制信号。2、微机执行简单程序的主要过程微机从首地址开始执行程序。程序计数器PC提供第一条指令的地址并寄存在地址寄存器中,通过地址总线送至存贮器,经存贮器中的地址译码器译码后,找到要寻址的单元。然后在控制器作用下,将指令从存贮器中取出,经数据总线送至指令寄存器,经过指令译码器译码和可编程序逻辑阵列的定时控制,再执行相应的操作。当一条指令执行完后,就进入下一条指令的取指阶段,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程序结束。(三)存贮器1、RAM 特点:可随机读出或写入,断电后存贮信息丢失。类型:动态RAM(需不断刷新,即每2mS左右重新充电一次);静态RAM(只要不断电,可长期存贮信息)。用途:存放各种现场数据、中间结果以及用于与外设交换信息和作堆栈使用。2、ROM特点:只可读出不可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