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word版本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11143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word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word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word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word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word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word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word版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精品文档越州赵公救灾记教学活动单(教师版)一、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 2了解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特点 3理解文章叙述和议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样安排的作用二、课时:2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单一、 作者简介 曾巩(10191083)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主张先道而后文。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

2、议论见长,立论精策。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刻画极工。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曾巩也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就“八大家”而论,其诗不如韩、柳、欧、苏和王安石,但胜过苏洵、苏辙。 曾巩著作今存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二、写作背景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

3、,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三、初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僦民使治之者 ( ji ) 给其食而任以事 (j) 无得闭粜 (tio) 使籴者 ( d ) 处疾病之无归者 (ch ) 使在处随收瘗之 (y ) 或

4、便宜 (bin) 民不幸罹旱疫 (l) 公所拊循 (f) 所以经营绥辑 (su)(j) 委曲纤悉(xin) 盖灾沴之行(l) 则有间矣(jin) 家于衢(q)四、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解释 所被者几乡(覆盖) 当廪于官者几人(赈济、供给粮食;名词作动词) 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雇;处) 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多余;簿籍;实存) 故事,岁廪穷人(旧例;每年,名词作状语) 公敛富人所输(交纳) 佐其费 (补助,辅助) 忧其众相蹂也(拥挤践踏) 忧其且流亡也 (将) 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住) 有是具也 (措施) 无得闭粜(关店停止卖粮,指囤积居奇) 使籴者自便如受粟(买粮) 明年春(

5、第二年) 处疾病之无归者(安顿) 属以视医药饮食(委托) 不以累其属 (连累) 有上请者(向上;名词作状语) 或便宜,多辄行(对救灾有利;立即,马上)蚤夜惫心力不少懈(“早”;“稍”稍微) 事细巨必躬亲(亲自处理) 民不幸罹旱疫(遭受) 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染上疫病;将近) 公所拊循(抚慰) 所以经营绥辑(用来;谋划;安抚) 委曲纤悉(周到细密,无微不至) 盖灾沴之行(灾气) 治世不能使之无(太平的) 民病而后图之(遭受灾难,名词作动词) 则有间矣(较大差距) 予故采于越(访询) 乐为之识其详(同“志”记载) 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退休) 家于衢(安家,名词作动词) 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

6、著(同“恺悌”,和乐平易;记载) 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救荒的措施政绩;学习、效法,名词作动词;把作为)五、三读课文,给课文分层并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段):写灾前准备。第二部分(第段):写救灾措施。第段:写“救饥”,是详写。第段:写“救疫”,是略写。第三部分(第段):写赵抃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第段:写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来的美德。第段:写评价赵抃救灾措施的意义。第四部分(第段):交代写作缘由。课堂活动单第一课时一、 导入:二、检查作业,整体感知师生互动,对照预习单检查部分字的读音及解释;分层并概括层意。三、研习文本(13段)研习第1段朗读第1段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通顺的现

7、代汉语。翻译下列重点词句: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在之前;下发文书;在百姓遭受饥荒之前,就下发文书询问下属各县。)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具备。(征召,征集;多余;登记;簿籍;实存;谨慎,周密;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家,和尚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余粮登记在帐簿上的,实存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救灾准备。)3 研习文本,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救灾”,但作者却是从救灾之前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突出赵抃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作用是使救灾的记叙更加完整,也为后来的官吏救灾提供借鉴。 突出赵抃临时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

8、卓识的特点。研习第2段朗读第2段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下列重点词句: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旧例;每年;赈济;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就停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聚敛;交纳;补助;赵公聚敛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的多余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来补助救济的费用。)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住;估计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却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赈济的事务委任给他们。)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

9、粟再倍之。(雇;修缮;工日;两倍;又雇用民工修缮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人,计算他们的工日,发给工钱,又给他们两倍的粮食。)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愿意借用有利息的钱的百姓,告诉富人尽可能地借给他们,等庄稼成熟,由官府替债主责成债户偿还。)3 研习文本,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赵抃救济时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具体措施: 保证供应,敛粟赈灾:公敛富人所输佐其费 忧其众相蹂: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忧其且流亡: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 计官为不足用:取吏之不在职任以事 忧民不能自给:为之出官粟平其价予民僦民完城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 倍之。民取息钱者官

10、为责其偿收养之。 特点:计划严密,考虑周详,秩序井然,效率高研习第3段朗读第3段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下列重点词句:明天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安顿;第二年春天,瘟疫非常严重,赵公便设置收容病人的病房,安顿患上疾病无家可归的人。)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委托;依靠;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所有;就地;埋葬;所有死去的人,让人就地埋葬他们。)3 研习文本,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赵抃灾害后救疫时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具体措施:为病坊;募僧二人,属以视医

11、药饮食;死者,收瘗之 特点:灾后防疫,全面周到 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救饥”,略写“救疫”?明确:从材料的特点看,详写救灾各方面的考虑和安排,更能突出赵公忧民爱民的品德,更能突出赵公精细严谨的组织才能;“救疫”,有医者司其职,非政治家所长,故略写赵公安排即可。有详有略的记叙,使行文简练,重点突出。四、课堂小结 本文前三段分别从灾前准备和救灾措施两个方面来写赵抃的救灾能力。在叙述事件时,有详有略,行文简练,重点突出。五、作业布置:复习所讲内容,整理重要文言现象。 完成学习与评价中的相应练习。第二课时一、回忆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二、研习文本(第46段) 研习第4段 朗读第4段 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

12、、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翻译下列重点词句: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救灾工作中有权宜从事、不合常规条文的,赵公一概自己承担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向上;有的;对救灾有利;立即;有下属向上请示的事,有的对救灾有利方便,大多马上准予施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同“早”;同“稍”,稍微,略微;亲自处理;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3 研习文本,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救灾措施,并阅读第4段,我们可以看出赵抃是一个怎样的人?(即有那些美德)明确:救灾救人,勇于打破常规、承担责任 如

13、:故事,岁廪穷人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法,廪穷人是岁尽五月而止 德才兼备、尽心竭力,公而忘私 如: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皆公力也 研习第5、6段 朗读第5、6段 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翻译下列重点词句:死者殆半(将近)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用来的方法;赵公用来经营安排的措施前前后后整个过程,周到细致,没有一点不完备的。)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灾气;太平的;灾害的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做好准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遭受灾难;较大差

14、距;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较大差距了。)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同“恺悌”,和乐平易;政治上的实绩;他在朝廷上的直道正行的品德,在身上体现出的和乐平易的德行,这里不再记载。)3 研习文本,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第5段,找出集中评价赵抃救灾意义的一句话。明确:“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结合赵抃的救灾措施,说说“其仁”的表现是什么?作者认为“其法”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明确:“其仁”的表现是“民为贵”。“其法”最突出的亮点是“先事为之”“素得之”。 文中哪里可以体现曾巩写越州赵公救灾记的良苦用心,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