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3议论文阅读(一)语文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509476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3议论文阅读(一)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3议论文阅读(一)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3议论文阅读(一)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3议论文阅读(一)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3议论文阅读(一)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3议论文阅读(一)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地区)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3议论文阅读(一)语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跟踪突破13议论文阅读(一)一、(2016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悲加欢不等于零叶春雷我想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我的人生观:悲欢零。人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之后,紧接着就来了一件让人不开心的事,这不开心的事把刚才开心的事抵消了,幸福指数变成了零,或者甚至变成了负数,让人沮丧至极。但我想说的是:悲加欢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古语说得好,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换而言之,人生如意的事仅一二。如果用数理逻辑来推理,人生的幸福指数,自然只是一个负数,而且还是一个大大的负数。那么,人生就根本没有幸福指数可言,只有“痛苦指数”这个概念了。但人生毕竟不是一道数学题,人生的逻辑也不是简单的

2、数理逻辑所能概括的。人生的逻辑是什么呢?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这样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注意,他用的是“魔鬼”的“魔”,不是“磨难”的“磨”。两位绝顶聪明的文学大师,其实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人生是有缺憾的,不能求全责备。对于人来说,我们所能做的,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期待。接受现实的残酷,期待未来的美好,并为这个美好的未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数理逻辑的角度,用数量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例如,一天之中,有两件开心的事,却有四件拂心的事,是否我这一天的幸福指数是负二呢?非也。换一个角度,拂心的事,

3、往往能助人成长,甚至比开心的事对人的帮助更大。菜根谭中说:“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按照洪应明的说法,拂心的事,对人生有正面影响,应该是正数,倒是那些快心的事,容易让人得意忘形,在人生层面上,倒成了负数。这和我们通常把拂心的事看成负数,把快心的事看成正数,完全相反。这样,我举的这个例子,从常人的角度,用数学公式表达,是:(4)22,从洪应明的角度,则是4(2)2。其实,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帮助我们进德修行,对我们的人生是正数;那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让我们对人生充满信心。我们只要谦虚谨慎,不得意忘形,就可以把那

4、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同样看成是正数。那么,我们的幸福指数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应该是426。由此可见,悲加欢,绝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人生绝非没有意义,更不会让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事实上,人生的幸福指数,永远是一个整数,那些拂心的事越多,成为正数的可能性就越大。什么叫乐观主义?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把悲多于欢的人生看成是一个正数,这就是乐观主义。你怎么看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待你。在这个意义上,丰子恺先生的话相当有道理:“不是生活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生活。”悲加欢不等于零,悲加欢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正数。生活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用心去过。这就是我对生活的信念,我要把这个信念告诉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选

5、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19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悲欢零”的观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理,结尾重申观点,呼应开头。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B第段,作者用数学公式把人生的逻辑和数理逻辑联系起来,指出不能仅仅用数量来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C作者善于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道理。如引用苏东坡、丰子恺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富于文采。D文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缺憾,但是生活是有意义的,要坚定信念,热爱生活,特别强调要努力将生活中拂心的事看成正数。【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文中不仅强调要把拂心的事

6、看成正数,在面对开心事时也要谦虚谨慎不得意忘形,做到悲加欢是大大的正数。D项片面强调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以偏概全。2下列与第段中“乐观主义”含义不符合的一项是( A )A海伦凯勒小时候因生病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她感到无助和迷茫,善良的莎莉文老师让她学会了微笑,无惧疾病。B身处茫茫沙漠,口干舌燥,这时旅行者发现身上只剩下了半瓶水,他平静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C格布雷西拉西耶出身贫寒,每天只能赤着脚上学,他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飞人”。D作家史铁生曾说过,哪怕是你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灾难,也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可以在灾难中学会坚强,看到曙光。【解析】本

7、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的概念含义的能力。文章第段明确指出在面对悲多于欢的人生时,要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A项中没有注重强调海伦凯勒自身如何对待磨难,而是强调了沙利文老师的帮助对她的作用。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人生是有缺憾的,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坦然接受;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我们要乐观地面对,把它看成正数。【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文章第段引用苏东坡和曹雪芹的话论证了人生是有缺憾的,不能求全责备的观点。逆耳的话和拂心的事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坦然接受。文章第段论证了逆耳的话和拂心的事对人生的成长有促进意义,我

8、们要乐观对待。二、(中考改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守住信念才有成王慧敏有关理想信念教育,从小到大经历过不少。然而,前不久的井冈山学习,对心灵造成的冲击尤其强烈!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

9、成立,用时22年。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以致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走出沙漠”的故事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

10、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就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

11、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1下列最符合选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 )A守住信念才有成。B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C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D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解析】选文标题就是中心论点。2选文第段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B )A比喻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解析】第段没有引用名言、俗语等进行论证,其他论证方法都有:“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是

12、比喻论证;“相反”属于对比论证;“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属于举例论证。3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选文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毛泽东秋收起义失败后坚定革命信念的事例在文中既是一个引子,又是强有力的论据。C“走出沙漠”的事例,意在高度赞美老教授甘于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D文章末段意在进一步强调千万不要忘记“守住信念”。【解析】老教授的事例意在紧承上段文字,诠释守住信念的重要性。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用阅读塑造我们的生命蒋建国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多途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阅读。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阅读为本。在信息网

13、络非常发达的今天,在“浅阅读”越来越盛行的时代,我们的阅读要有行。要在行走中丰富阅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丰富人生体验,而人生阅历的丰富与否,又决定了阅读所得的深浅。深陷网络束缚中的人们,尤其需要从“宅”生活中走出来,走近自然,走进社会,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要把经典大书和社会大书对读,向实践学习,求取知识、增长见识,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习总书记也曾经指出,不读书要不得,“书呆子”现象也要不得。读书学习需要经历一个吸收到消化的过程,边学习边行动,在学中用、用中学,用理论指

14、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中发挥理论和知识的作用。要在行为中升华阅读。阅读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达,素质修养又有赖于阅读所具有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养成功能。阅读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技能、能力逐步内化为个人素质的过程。只有从生活的细微之处,体会阅读带来的品格绽放,才能在品味至理、品味至情、品味至性、品味至趣、品味至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5、应该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我们要通过阅读塑造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从容地前行。(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A )A我们的阅读要有行。B要在行走中丰富阅读。C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D要在行为中升华阅读。【解析】其他三项都是文章个别段落的分论点。2下列事例作为第段的事实论据,不适合的一项是( B )A西汉司马迁,考察古迹,了解民情,记录风俗,成就“史家之绝唱”。B晋代车胤,无油点灯,囊萤苦读,勤奋好学,终成大器。C唐代李白,饱读诗书,负志远行,吟游四方,终得“诗仙”雅号。D明代徐霞客,登百山,走百川,足迹广,遂成徐霞客游记。【解析】第段的分论点是“要在行走中丰富阅读”,故选择分论点的事实论据要与“行走”也就是游历有关。A、C、D三项均可作为第段的事实论据。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A文章第段中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阅读为本”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B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论点。C文章第段告诉我们:阅读所具有的养成功能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素质修养都得到提高。D文章的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