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答题技巧说课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50896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答题技巧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答题技巧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答题技巧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答题技巧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答题技巧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答题技巧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答题技巧说课讲解(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答题技巧,2014年6月5日,雨沐洞庭涵养湖畔 闱试必人人及第 水润湘江泽被麓山 考场定个个为峰,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首先,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一、字音,1.多音字据义定音 如:哄(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哄堂大笑,哄抢 (骗)哄骗 (吵闹)起哄,一哄而散 2.形声字不轻易读半边音 如:矩形,轮廓 3.形近字分清形旁 如:纵横捭阖,稗官野史,奴颜婢膝,俾众周知, 髀肉复生,裨将,答题技巧,A

2、、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如 “靡”读第二声,意为“浪费”;其他念第三声。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B、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

3、,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三、结构辨形。所谓结构辨形,是指通过分析词语的结构,尤其是词语中并列对举的现象来分辨字形的方法。比如下列词语:仗义直言、惹事生非、名僵利锁。“仗义直言”是由“仗义”和“直言”组成的一个并列结构的词语,“义”和“言”的词性相同,都是名词,“仗”和“直”的词性也应相同才对,而这里“仗”是动词,“直”是形容词,其中一个应该有错,原来“直”应为“执”才对。“惹事生非”也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其中“事”和“非”反义对举,“事”应为“是”,而“名僵利锁”中的“僵”和“锁”为同义对举,“僵”应为“缰”才正确。 字形辨识题虽需要平时的辛勤积累,但如果

4、辅之以一定的解题技巧,定会收事半功倍之效的。,二、成语,复习成语,最主要的是掌握误用的类型 1.望文生义 明日黄花、火中取栗、万人空巷、不刊之论、不为已甚、望洋兴叹、不足为训 2.误用褒贬 褒词误用贬义:拭目以待、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凤毛麟角、洋洋大观、沁人心脾 贬词误用褒义:满城风雨、形形色色、无独有偶、无所不为、长此以往、趋之若鹜 3.语法功能 莘莘学子、津津乐道、求全责备、司空见惯、漠不关心都不带宾语 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善罢甘休、等闲视之等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4.对象误用 美轮美奂、相敬如宾、休戚相关、筚路蓝缕、汗牛充栋、耳提面命 5.重复累赘 劳苦大众民不聊生、广大灾

5、民哀鸿遍野、百姓生灵涂炭、一天天地日臻完善、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难言之隐的苦衷 6.谦敬错位 虚怀若谷、狗尾续貂、蓬筚生辉、敬谢不敏、一得之见、敝帚自珍 7.语境不合 力挽狂澜、相濡以沫、名不虚传、耳濡目染、不可开交、差强人意 8.自相矛盾 春意阑珊、目光如炬、尘埃落定、不足为训,三、病句,掌握病句的六大病因 1.语序不当 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2.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成分赘余 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

6、语、缺少介词,缺少关联词。 4.结构混乱 5.语意不明 6.不合逻辑 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素、主客倒置,四、语言表达连贯,1.表达要合乎逻辑事理。 2.陈述对象要一致。 3.前后要照应。 4.句式要协调一致,相对整齐。 5.语言要上递下接 6.(1)抓中心(2)抓思路(3)抓标志,小结: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

7、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一、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理解文章中有特定含义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答题时既要注意文章中与备选答案相对应的句子,注意两者的细微差别,同时“瞻前顾后”,整体把握相关信息。 2.对文章相关信息的筛选。要留意选项的“主观臆断、随意夸大、牵强附会、无中生有、违背常理、以偏概全、偷梁换柱”等。 3.要把握关键语句的准确含义,要把握好一些基本的“点”。“已然”和“未然”,“推测”和“断定”,“部分”和“整体”“原因”和“结果”等处要仔细留神。 提醒关键词:审题查找比照,二、文学作品阅读,窍门有: 1.把握主旨。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

8、。可以说,阅读题的四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之中)。 2.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来答,因为高考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考生一般不能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语,抽取内核。 3.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如果到目前为止,你仍没有学会这样答题,说明你的答题意识还没有养成,需要赶快培养。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

9、必须指出,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 4.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子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大阅读常见题型:,1.把握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具体含义 提问方式:某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题步骤:本义+临时义(指代义、比喻义) 如有结构的作用也要答上 如:2007年全国卷2“道旁石”和“补天手” 2.文章结构的考查 提问方式:这句话(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步骤:(1)内容上与主要人物(事物)、文章主旨的关系、丰富文章的

10、内容 (2)结构上的作用 如2007年四川卷(焰火的变奏) 3.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考查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步骤:使用方法(含修辞)+内容+效果或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如2007的江苏卷(麦天),4.评价、探究作者的观点 提问方式:对于作者的某种认识(看法)你有什么认识(看法)或假如你处于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或联系全文、现实说说你的看法? 答题步骤:原则上与作者观点保持一致,但作者观点若有明显错误或缺点应该指正。 如2007年山东卷 5.人称的考查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的好处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这种人称? 答题步骤:将拟人化,采用直接对话的方式,

11、能够更好得抒发情感 如2000年全国卷1 具体答题方法和步骤参看(现代文阅读常见体型及答题模式)和(散文阅读学案) 6.信息筛选:逐段归纳,(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一、怎样读懂一首诗 第一步,把全诗默读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 第二步,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第三步,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第四步,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作一个总体思考。,【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描写了(意象、形象),写出了(意象、形象)的(某

12、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特别注意】 在了解“诗家语”

13、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寂寞)。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4)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9种修辞)。 (5)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揣摩形象

14、的象征意味。 (6)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7)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二、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

15、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三、诗歌答题万能模式,一、回答三个问题: 1、是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2、怎么写?(扣住诗歌词句) 3、效果如何?(抓住手法、结构、情感之作用) 二、扣住三个内容:景 情 法(手法),四、附录:第一种类型:分析意境类,常式问:这首

16、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第二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送别留念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