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磷酸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507968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磷酸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氧化磷酸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氧化磷酸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氧化磷酸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氧化磷酸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化磷酸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磷酸化(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与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4.1 生物氧化概述 4.2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4.3 氧化磷酸化 4.4 其他末端氧化酶系统,三个方面的内容 CO2的生成 H2O的生成 能量的释放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生物细胞将有机物(糖,脂肪,蛋白质等)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细胞氧化,呼吸作用(respiration) 细胞呼吸(微生物),4.1.2 生物氧化的概念,4.1.2.1 生物氧化的主要内容,1mol 葡萄糖(glucose, G)

2、彻底氧化生成 6CO2和6H2O以及产生2867.5kJ(能量) 体内氧化,体外燃烧 氧化本质: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一样,4.1.2.2 生物氧化特点(与非生物氧化比较),作用方式不同: 1,有稳定的环境(细胞内进行) 2,酶促反应:酶,辅酶或辅基(电子、质子中间传递体) 3,能量是逐步释放。先贮存在高能化合物(如ATP)中,然后再转移能量 4,释放的化学能被偶联磷酸化反应所利用, 贮存在高能磷酸化合物 (如ATP) 中。 5,氧化部位:真核细胞线粒体 原核细胞细胞膜,1, CO2的生成,4.1.2.3 CO2和H2O的生成,氧化脱羧:脱羧并有氧化(脱氢)反应,直接脱羧:由特殊的脱羧酶催化,-

3、脱羧:如酵母菌发酵时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脱羧:如在糖异生过程中,草酰乙酸在PEP羧化酶催化下脱羧,-脱羧:如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脱羧:如三羧酸循环中异柠檬酸脱羧,2,H2O的生成 :,生物体内水的生成: 脱氢酶 多酶体系 一酶体系 氧化酶 传氢体(质子) 传递体 电子传递体,2H+ + O- H2O,(1) H+ 有机物中都有氢活性(脱氢酶) O- O2活性(氧化酶),(2)活性氢和活性氧,所处的位置不一样,(3)两者之间有传递体,电子传递链,生物氧化的三个阶段,4.2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4.2.1 线粒体,4.2.2 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

4、n ,ETC),也叫,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定义:呼吸链又叫电子传递体系或电子传递链,它是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原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它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原核生物中,它位于细胞膜上。,NADH氧化呼吸链,FADH2氧化呼吸链,4.2.2.2 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实验依据,1)根据各种组分标准氧化还原电位确定顺序,氧化还原电位逐渐增加,该值越大,说明越易构成氧化剂处于呼吸链的末端,越小,说明越易构成还原剂处于呼吸链的始端。 2)电子亲和力增加的顺序排列; 3)吸收光谱变

5、化,氧化程度逐渐增高; 4)利用电子传递抑制剂选择性阻断; 5)拆开和重组 6)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根据各组分氧化还原状态确定顺序,由NADH脱氢酶(一种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一系列铁硫蛋白(铁硫中心)组成。它从NADH得到两个电子,经铁硫蛋白传递给辅酶Q。铁硫蛋白含有非血红素铁和酸不稳定硫,其铁与肽类半胱氨酸的硫原子配位结合。铁的价态变化使电子从FMNH2转移到辅酶Q。,鱼滕酮。抑制部位(复合物), NADH CoQ 抗霉素A ,抑制部位(复合物)。 Cyt b Cyt c 氰化物、叠氮化合物(N3), CO, H2S。 Cyt aa3 O2,4.2.3 呼吸链的抑制剂,4.3 氧

6、化磷酸化,定义:利用生物氧化过程释放的自由能驱动ADP磷酸化,形成ATP的过程 产生ATP的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电子传递链的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4.3.1 氧化磷酸化概念和类型,特点: 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间产物, 通过酶使细胞中的ADP生成ATP 其能量来源伴随有底物脱氢,分子内 能量重新分布 与氧的存在与否无关,1,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 phospharylation),概念:电子从NADH或FADH2经过电子传递链 给分子氧时,将释放的能量转移给ADP, 形成ATP的过程。 (是生成ATP的主要形式) 电子传递过程和磷酸化作用相偶联 (两者联在一起)

7、,2,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P/O比值:某一种物质作为底物,每消耗1mol原子氧时,有多少原子的无机磷被酯化,及每消耗1mol原子氧时能生成ATP的摩尔数,4.3.2.2 测定比,电子传递伴随着的合成,不必以比值作为生成的主要依据,NADH 呼吸链,FADH 呼吸链,ATP合成酶的结构Fo-F1ATPase Fo:横跨线粒体内膜,作为质子流动通道,由10多种亚基组成 F1:由5种(9个)亚基组成 F1ATP酶单独存在,不能合成ATP,能水解ATP,4.3.3 氧化磷酸化的机理(化学渗透学说),1,线粒体偶联因子F1-F0,理论要点: (1) 氢递体、

8、电子递体间隔、定向排列(不能逆转,催化定向) (2)电子传递链复合体(传氢体)起质子泵的作用,将质子从线粒体基质侧定向的泵到内膜外膜,将电子传给其后的电子传递体 (3)内膜对质子不透性: 使内膜外侧的质子高于内侧,形成一个质子的跨膜梯度,这种跨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就是推动ATP合成的原动力,4.3.3.2 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化学渗透学说 (Chemiosmotic hypothesis),由英国的P. Mitchell提出,(4)H+通过ATP酶上特殊途径,返回到内膜(逆向回流),通过质子梯度所释放的自由能偶联的ADP与磷合成ATP,其质子电化学梯度也就消失,在呼吸链中,每对电子通过NADH-Q

9、还原酶有4个质子从基质中泵出;每对电子通过细胞色素bc1复合物有2个质子从基质泵出;而每对电子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也有4个质子泵出;这样就形成了跨膜质子梯度.当这些质子通过ATP合成酶返回基质时,就促使ATP的合成.,研究表明,合成合成1molATP需要3个质子通过ATP合成酶;同时产生的ATP从线粒基质进入细胞质还要消耗1个质子,所以合成1个ATP分子需要4个质子. 一对电子从NADH到氧将产生: 2.5个ATP(4+2+4)/4 一对电子从FADH2或FMNH2到氧气产生: 1.5个ATP(2+4)/4,两种穿梭系统的比较,-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穿梭物质,-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苹果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酮戊二酸,进入线粒 体后转变 成的物质,FADH2,NADH+ H+,进入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NADH 氧化呼吸链,生成ATP数,2.5,存在组织,某些肌肉、神经组织,肝脏和心肌组织,相同点,将胞浆中NADH的还原当量转送到线粒体内,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