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750893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PPT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1,内容,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二、高原相关疾病与麻醉 三、高原地区手术的麻醉 四、病例分享,2,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高原分布及气候特点: 我国高原面积占国土面积1/6,四大高原海拔黄土高原3km为高原,大多数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5.8km特高海拔 高原气候特点: 气压低和氧分压低,海拔愈高,气压愈低,氧分压越低; 紫外线强;电离辐射强;寒冷、风大、干燥,3,4,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呼吸系统 通气功能增加表现为通气量增加、提高肺泡气的氧分压、提高摄氧量 4kmVT及R均增加 肺弥散功能提高,利于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 氧离曲线:右移,利于氧气释放 血气:

2、过度通气,PH升高、PCO2下降,表现为呼碱,5,6,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循环系统 心率增加:3.6km不容易 血压:本地人高血压常见与饮食气候相关;初入高原有轻度升高,海拔越高血压上升越高 CO:初入者上升40%-50%,海拔越高,增加越多 心脏:久居者伴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并继发右室肥厚,肺动脉高压与低氧和血液粘度增加有关 ECG:表现电轴右偏,7,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神经系统 初入3km高原者表现记忆力减退,逆行性遗忘和注意力涣散,嗜睡,工作效率下降 5km以上对问题反应时间延长逻辑减慢,痛觉触觉迟钝,视力听力辨颜色力下降,信心决心责任心下降,甚至晕厥、昏迷 脑电波:波减少,慢波逐渐增加

3、;大量慢波的的出现脑功能严重障碍的客观表现,8,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其他系统 血液系统:红细胞、HGB增加,血液量增加(70-80ml/kg增加至100ml/kg),白细胞及血小板无变化 消化系统:初入时表现胃肠道粘膜类缺血改变,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久居者:胃酸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发生率增加(与饮食糌粑、酥油茶有关),9,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其他系统 代谢和内分泌系统 初入高原:下丘脑、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皮质髓质等内分泌器官的功能轻度增加,激素分泌量相应增多;久居者有下降趋势但总体偏高 高原缺氧时糖、蛋白质、脂肪有氧代谢过程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糖有氧分解不完全无氧

4、酵解增加 泌尿系统:高原缺氧促使儿茶酚胺及肾素分泌增加,血液重新分布,肾血流量减少,GFR下降,尿量减少,10,二、高原相关疾病与麻醉,高原反应 高原肺水肿 高原脑水肿 高原心脏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高原血压异常,11,高原反应 急性高原反应:低氧肺氧合效率下降,体液转运失调和脑血流增加ICP 表现:头昏、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心慌、气促、胸闷、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失眠、嗜睡、口唇发绀 治疗:休息、吸氧、中成药复方党参片、刺五加等 慢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反应经3个月自身调节仍难以适应者。症状较急性期稍轻,但是影响工作学习生活,一般离开高原环境可以恢复。,12,高原肺水肿 诱因:低氧环

5、境、感冒、劳累、重劳动肺动脉压、肺血流量肺循环障碍和微循环内液体漏至肺间质和肺泡 机制:高原低氧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肺毛细血管及肺泡通透性增加;肺动脉和肺小动脉收缩导致肺动脉压增加,漏出液增多左右心功能不全 表现:多发于进入高原后13d,轻至中度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发绀、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烦躁、昏迷、休克;体检:高热、双肺湿罗音、奔马律、心脏扩大 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对症:强心、扩张肺动脉、利尿,甚至气管插管,13,高原脑水肿 机制:严重低氧脑细胞能量代谢发生障碍,ATP生成减少,Na泵失去正常运转,细胞内钠离子积累增多,导致细胞间隙的水分进入细胞内 表现:头昏、头痛、心慌、气促嗜睡昏

6、迷伴或不伴抽搐、呕吐、大小便失禁,有时并发肺水肿,消化道出血脑出血 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吸氧、激素、利尿、能量合剂、预防出血和防止感染,14,高原心脏病 机制:低氧肺动脉持久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加重和生理性肥大 表现:头昏、头痛、心慌、气促、失眠、乏力和浮肿 X线:右室大或以右室为主的双室大 ECG:电轴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肺型P波、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或过缓及多发性早搏 治疗:充分休息、吸氧、降低肺动脉压、强心利尿、改善心肌供血供氧、促进心肌代谢、控制感染,15,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慢性高原病,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多为临床特征 低氧刺激骨髓红细胞生成增加 临床表现:神经、循环呼吸、消化

7、系统等;多血面容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HCT均增加;血液实验室检查男性红细胞6.5*1012 /L、HGB200g/L,HCT65% 治疗:吸氧、避免剧烈活动、血液稀释、口服降低红细胞生成药物、对症治疗,16,高原血压异常 高原高血压 定义:在平原地方正常,进入高原后血压持续上升超过140/90mmHg,休息两周后不下降且伴有相关症状;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增高为主,久居者高血压多见 机制:低氧HR CO,血液成分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肾血流减少排出减少 治疗:对症治疗、休息、保持足够睡眠、适当降压、低盐低脂饮食 高原低血压 少见。,17,三、高原地区手术的麻醉,一般原则: 初入高原者:还

8、未适应高原环境,耐受缺氧能力低,围术期的关键是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 世局高原者:对缺氧耐受力强,关键是维持PaO2和PaCO2水平保持在术前基础水平,18,麻醉前准备 常规准备+特殊准备 判断病人是初入高原还是世居高原、对高原耐受情况、是否伴有高原疾病、综合判断病情、是否急诊、手术难易、外科熟练程度、相互配合情况、是否需要输血、麻醉药物和麻醉相关设备等,19,麻醉方法选择 原则:抑制手术应激,防止镇痛镇静不全致耗氧增加。 麻醉药用量 注意高原低氧的影响,剂量较平原地区病人适当酌减 高原特殊情况:1、语言沟通障碍、患者依从性差 2、适当延长禁食禁饮时间,对急诊需要按保胃处理 3、宗教信仰强 4、血

9、源少,且宗教信仰不输血5、个人卫生差需加强无菌观念6、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7、术后医护的护理观念落后8、必要时易地治疗,20,麻醉实施,高海拔环境对麻醉器械和药品的影响 高原气压低,吸入麻醉药容易挥发,挥发器内实际麻醉蒸汽浓度比麻醉刻度要高,但是吸入麻醉气体的分压不变,故麻醉效能不变 高原的气体密度低,气体流量计的标定值比实际流量值小 高原气压低及流量不准故不应使用NO,21,使用吸入麻醉药欲达到预期的麻醉深度时,所需麻醉蒸汽要比平原地区者高 局麻药不受高海拔影响,但是有文献报道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麻醉时间有所缩短,麻醉后头痛率也有增加 高原缺氧、饮酒、抽烟导致重要脏器

10、如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对静脉麻醉药耐受低下,故慎用或减量使用镇静镇痛药。,22,监护 和平原地区一样需各种监护到位 高原特殊性较平原地区需更加加强术中和术后监护 基础氧饱和低,表现轻度发绀,在缺氧加重时不容易发现,要加倍小心,23,全身麻醉 严格禁食禁饮,因高原饮食习惯可适当延长禁食时间 术前干燥剂减少或者不用 防低氧 提前做好氧气储备 防药物蓄积过量 个体化小量分次给药 术后镇痛多模式镇痛 局麻+非甾体+少量阿片类,防呼吸抑制 清醒拔管 术后心电监护、继续氧疗2448h,强壮但不经麻!,24,椎管内麻醉 常规吸氧做好氧气储备,防止高平面阻滞;高原低温易导致硬膜外导管变硬发脆,注意防止发生断管

11、神经阻滞 常规吸氧,预防相关并发症 基础麻醉:注意呼吸抑制,因其长期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对阿片类药物较平原地区敏感;在椎管内及神经阻滞中辅助基础麻醉更需加强监护 加强保暖防低体温,25,麻醉后处理 掌握拔管指针 清醒、VT满意、吞咽呛咳反射完好;拔管前适当膨肺,拔管后入PACU观察,脱氧维持在SPO2维持在术前水平回房 回房后继续氧疗2448h逐步恢复空气环境 加强监护,26,27,28,29,四、病例分享,54岁女性患者,因腹痛2天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全腹膜炎,拟行阑尾切除术 术前访视:清醒、痛苦面容,生命体征:BP125/81mmHg,R20次/分,HR105bpm,SPO2 89%,查体:矮胖体型,头颈张口可,唇略发绀,颈静脉不怒张,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一致,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中下腹压痛,双下肢不肿。自诉缓慢能爬3-4楼,能干家务,自诉有心脏病史具体不详,无支气管炎哮喘病史,平时无心慌心累气促端坐呼吸等表现;实验室检查:WBC,PLT正常,凝血生化基本正常,ECG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轻度ST段压低,心脏彩超提示EF54%。 麻醉方法选择及麻醉管理,30,2020/7/8,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