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品读释疑课件PPT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3750890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品读释疑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品读释疑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品读释疑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品读释疑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品读释疑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品读释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品读释疑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林升:字云友,平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 主要作品:题临安邸。,走近作者,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中原国土被金人攻占。然而南宋统治者却不思收取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求和,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乐,寻欢作乐。南宋绍兴二年。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到杭州,他看中了杭州的水光山色,想在此安身终老,于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大修楼堂馆所。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借以表达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只知享乐的愤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写作背景,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

2、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课文注释,想一想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熏,杭,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我会写,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熏,独体结构,杭,左右结构,熏,xn,上横要长,下边扁框内是左点右撇、不是田字。,中竖贯穿上下,四点要宽。,杭,hng,木字横短竖要长。,亢字横稍长,几字框要窄、撇和弯钩要宽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诗句的停顿、语调、重音等,读出节奏的和谐之美。学习时,先借助插图和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背景资料,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法导读,朗读古诗,思考

3、: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互动课堂,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 。,指导朗读,旅店。,题临安邸,题写。,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南宋京城。,解诗题,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诗意:青山重重叠叠,楼台望不到头,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停止。,明诗意,临安城有什么特点?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美丽的临安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人们过着安逸享乐的生活,街上一派繁华,小街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东瞧西

4、逛,街边的茶楼正有一群人喝茶、聊天、听曲,好不热闹!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我想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真幸福呀!,诗的前两句:诗的开头抓住临安城特征,写出当年虚假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北宋京城。,简直。,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这里指的是达官显贵。,诗意:暖风把人们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简直是把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眯

5、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你觉得“熏”和“醉”好在哪里?,“熏”字暗示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 “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醉”字,承接上一个 “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写出了 “游人”的丑态。,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秀丽风景和达官显贵们奢靡生活的描写,辛辣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悟诗情,朗读指导,读这首诗,要读出对醉生梦

6、死的达官显贵的讽刺。,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写景青山 楼 歌舞,课文图示,抒情游人醉 作汴州,忧国忧民、责问嘲讽,借景抒情 学方法:借景抒情,即将要表达的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题临安邸中诗人借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虚假的太平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不满与谴责。,这首诗歌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写法借鉴,记方法:1. 仔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 2. 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可以按空间

7、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3. 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内涵,做到情景交融。,用方法:请你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话。 示例:脚不小心踩倒了几株小草,我蹲下将它们扶起。草地是碧绿的,绿得含烟,绿得滴翠,仿佛一块无瑕的绿毡,轻盈地铺在地上,为大地穿上了绿衣,为世界带来了生机。小草啊,无论是贫瘠的荒野,还是肥沃的土壤,哪里都有你的身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啊,是不是什么都阻挡不了你?在荆棘丛生的成长之路上,我若是也有小草的这般闯劲,纵使鲜血淋漓,也能凭借顽强的毅力,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诗人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偷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慨而题写在墙壁上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对统治者的愤慨。,主题感悟,独特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我们的国家被外敌入侵,当我们的同胞被外族欺辱,哪一个中华儿女不为之心痛?在这首诗中,诗人们以饱满的笔墨抒发了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情怀。 这伟大的爱国情怀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