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争画 1教案 北京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50846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 争画 1教案 北京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争画 1教案 北京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争画 1教案 北京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争画 1教案 北京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 争画 1教案 北京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 争画 1教案 北京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12* 争画课 型略读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认读8个字。能力基本读懂课文,把握故事梗概,对故事中的三个人物有自己的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在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摘抄喜欢的句段思品领会领袖和名人的共性以及各自独特的个性。教学重点归纳故事主要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教学难点归纳故事主要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查阅资料有关毛泽东、齐白石、郭沫若的资料。教、学具准备重点段文字投影片教学课时数一课时板书设计 12* 争画 齐白石 (题诗句) 毛泽东(李树茂盛) 郭沫若(树上五只鸟)课后小结这一篇比较长的课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对故事中的三个人物有自己的认识,初步了解了课文在刻画人

2、物方面的特点。第一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0 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 10 分钟教学要求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领袖和名人的共性以及各自独特的个性。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含时间分配)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81.同学们,你们知道毛泽东、郭沫若和齐白石这三位杰出的人物吗?请你们介绍有关他们的资料。 齐白石(18641957):著名画家、篆刻家。原名齐纯芝,后改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1864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早年曾为木工,后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书法,以卖画、刻印为生。1917年迁居北京。在学习古代画家作品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代画家的长处后自立门户,人物、花鸟、草虫、山水无所不能。他是一

3、位饮誉全球的杰出艺术家,其画、印、诗、书并绝,艺术博大精深,风格独树一帜,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画研究会主席、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曾获得“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55年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金奖。 郭沫若(18921978):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后改学文艺,1921年与成仿吾等组织文学团体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1923年回国。1926年赴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不久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

4、写了讨伐教学设计文章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接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南下途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逃往日本。在10年流亡生活中,埋头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文联主席、中央委员、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职。代表作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争画,亲自体验发生在这三个人物之间的一件事。请大家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4.学生质疑:这三个人为什么争画?争的是什么画?争画的结果如何?二、

5、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1.扫清文字障碍。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语。宣纸:安徽省宣城、泾县生产的一种纸张,用于写毛笔字或画国画。中南海: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就住在这里。浅斟慢酌:斟,在这里指往杯子里倒酒;酌,在这里指喝酒。其乐融融:形容气氛和谐,非常高兴。怔:发愣。金绫:黄色的像缎子,但比缎子薄的丝织品。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风格。失敬:客套话,向对方表示歉意,责备自己礼貌不周。匠心独运:巧妙的心思独特的运用。墨宝:指珍贵的字画。也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的画。良久:很久。怡然自得:愉快自在的心情。敝人:对人谦称自己。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以壮行色:本

6、课指齐白石希望毛、郭的题字为这幅画增添光彩。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大家:这里指著名的专家。非白石莫属:意思是此画只能归我齐白石了。示人:给别人看。2.再次朗读课文,巩固字音。3.围绕着“争画”,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第一段:(12自然段)齐白石亲自为主席刻了两枚印章用宣纸包好,以示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之情。主席在家设宴答谢,并请郭沫若作陪。第二段:(339自然段)席间,三人争抢“废画”, 第三段:(40自然段)齐白石老人得到这件珍品后经常拿出来,深深沉思。三、再次感知,分析人物15(一)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毛主席、郭沫若与齐白石老人争着要齐白石的一

7、幅被毛主席装裱过的“废画”的事。)(二)读了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三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中,并记录自己的感受。1.分析齐白石(学生可能会找到的句子:)秘书遵命将画轴打开,只见这是一幅金绫装裱的纵幅国画,上面画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李子树,树上落着几只形态各异的小鸟,树下伫立着一头摇头摆尾的老牛。那老牛正侧着头,望着树上的小鸟出神。这幅画构思别具一格,栩栩如生,颇有意境。(表现了这幅画构思巧妙,别具一格,栩栩如生,颇有意境,可见齐白石不愧为艺术大师。)都怪我疏忽大意,用这“废画”做了包装,这画说什么也不能给您,如果您喜欢这种笔墨,我可以回去,再给您重画。(可见齐白石老先生精益

8、求精的艺术作风。)说罢,他双手捧起画轴,对毛泽东和郭沫若说:“那么,就请二位再在上面赏赐几个字,以壮行色,如何?”(可见齐白石大师谦逊的为人。)白石老人得到这件珍品后,喜不自胜,视若瑰宝,轻易不肯示人。只是自己不时地拿出来,默默凝视,深深沉思(齐白石大师由衷地敬佩主席、郭沫若先生的艺术造诣以及对艺术的尊重。)2.分析毛泽东这时毛泽东指着画有对郭老说:“此画颇有气势,出笔不凡。你看,这一笔,从牛头至牛背再到牛尾,一笔勾出,匠心独运,天衣无缝,足见画家功力过人啊!”(不难看出主席对国画艺术有极高的鉴赏力。)“且慢!”毛泽东大手一挥,扯着画轴的另一边,也微微一笑,说:“诗人不要夺人所爱,请你再仔细看

9、看。那上面明明标的是本人的名字,怎么能说是你的呢?快请放下吧!(主席从画面中的内容,想到了自己的名字,可见主席有极强的想象力、洞察力。)郭老一定要毛主席先写,毛泽东便不再推迟,接过郭老递上的毛笔,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丹青意造本无法”七个大字一挥而就。(主席的深厚的文学底蕴在这里显示无遗,证实了主席才思敏捷、出手不凡的气度。)3.分析郭沫若“树上画了五只鸟,这不就是我的名字吗?”郭沫若说到“上”和“五”两个字的时候,特意加重了语气。(可见郭沫若想象力异常丰富。)郭老是一位才华横溢而又含蓄的作家。他的含蓄表现在他轻易不说话,而在争画的关键时刻却“据理力争”。他的才华出众表现在与毛泽东对诗这一段。“对仗极为工整,可谓一丝不苟,巧夺天工!”足以表现他的才华。四、总结课文。畅谈感受。3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受呢?懂得应该珍惜朋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要相互尊重,尊重他人从尊重他人的物品做起。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 五、领悟写法,学习表达2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六、布置作业: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