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案例分析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49944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案例分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案例分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案例分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案例分析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案例分析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案例分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案例分析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案例分析题绪论:1【材料 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 “是在 19 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 ,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 。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

2、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材料 2】1934 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材料 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

3、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 ,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案要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

4、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

5、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材料 1 和材料 2 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 1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 2 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 3 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

6、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上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2材料 1、在人类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主义位列榜首。得票率高于分别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新华每日电讯1999 年 12 月 30 日) 材料 2、在路

7、透社评选千年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在这次评选活动中,爱因斯坦名列第一,与马克思并列第二的是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牛顿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居其后。(新华每日电讯1999 年 12 月 30 日) 材料 3、2003 年 9 月,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进行了一项为期三个月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调查。最终的投票结果是:西德战后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位居第一,1517 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德国基督教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位居第二,位居第三的是卡尔马克思。 材料 4、英国广播公司广播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就“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马克思以

8、27.93%的票数荣登榜首,休谟以 12.6%居第二位,以 6.8%得票率位居第三位的则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请回答: 1、人类社会过去 1000 年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在多次评选中高居榜首? 2、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最伟大的哲学家”,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马克思充分吸收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构建了自己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对人类历史上诸多重大而基本的问题提出了富有启示性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其思想的现实影响力是以往许多

9、伟大的思想家所不具备的。他的思想与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在一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2、尽管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时代风云不断变幻,但马克思的理论所面对的社会背景依然存在,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都以最深刻的方式回应了他自身的时代以及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证伪,而只是说明共产主义运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而马克思本人也早就预言了这一点,这其实更让人注意到马克思学说的价值。当然我们也不能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现状过于盲目乐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要积极回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立足于

10、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那些在今天的生活仍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资源凸显出来,以更好地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实践。第一章:1,对于世界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都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材料 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

11、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 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材料 4】恩格斯指出:世界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请回答:(1) 材料 1、2、3 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2) 材料 4 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案要点】(1)材料 1,2,3 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在于:材料 1 和 3 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

12、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 2 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2)材料 4 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哲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

13、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2.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材料 2】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 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

14、”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 、 “渐进过程的中断” ,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3请回答:(1)材料 1 和材料 2 的观点有何异同?(2)材料 2 和材料 3 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答案要点】(1)材料 1 和材料 2 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 1 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发生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方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 2 慧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材料 2 和材料 3 的主要分

15、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 3 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 2 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做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3.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韩愈: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穷困挫辱,不可以成德。 (摘自梅峰语录卷上)【材料 2】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它将永

16、远静止。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摘自霍布斯:论物体 ,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商务印书馆 1975 年版)【材料 3】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 ”(摘自列宁全集第 55 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请回答:(1)分析材料 1 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2)分析材料 2 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3)谈谈你对材料 3 的理解【答案要点】(1)材料 1 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作用的结果。韩愈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果不加以禁止, (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