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地区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卷.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9805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地区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衢州地区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衢州地区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衢州地区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衢州地区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衢州地区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衢州地区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衢州地区初中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 全卷共四大题,26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 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啜泣(chu) 酬和(h) 贮蓄(zh) 吹毛求疵(ch) B挑衅(xn) 栈桥(jin) 朗润(ln) 深恶痛疾(w)C狡黠(ji) 称职(chn) 干涸 (h) 相形见绌(ch) D污秽(hu) 馈赠 (ku) 猝然(c ) 长吁短叹(x)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2、分) A莫钟一是 精巧绝纶 咫尺 褪尽B通霄达旦 藏污纳诟 迁徙 狼籍C不可名状 不容置疑 繁衍 玷污D鳞次栉比 盛气临人 凋零 忐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比赛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二十多位选手不期而遇。 B“五一”期间,人民群众生活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C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D春节联欢晚上,刘谦处心积虑表演的近景魔术受到大家的喜欢。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北斗二号“一箭双星”的成功发射,对提高和改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覆盖区域的导航定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B市交通部门

3、正牵头制订金华市内河水运复兴行动方案,力争在今年基本全部完成前期工作,2013年全面开工建设。 C5月4日,共青团金华市第六届代表大会在市文化中心开幕,来自全市各地、各行业的314名青年代表出席了大会。 D考试成绩的好坏与情绪稳定关系很大,因此,考前考生一定要及时调整好心态。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需

4、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ABCD 6下列句子中的“甲乙丙丁”是名著中的四个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2分)(1)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甲】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2)【乙】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3)【丙】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4)到第二学年的终结

5、,我便去寻【丁】,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A甲:范进 乙:范爱农 丙:藤野先生 丁:韩麦尔先生B甲:胡屠户 乙:孔乙己 丙:藤野先生 丁:韩麦尔先生C甲:范进 乙:孔乙己 丙:韩麦尔先生 丁:藤野先生D甲:胡屠户 乙:范爱农 丙:韩麦尔先生 丁:藤野先生7补写出下列句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一鼓作气, , 。(左传曹刿论战)(2)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4)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8综合性学习(6分)读古代的书,

6、可以传承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人作精神上的交谈。五月份,学校举办“好读书 读好书”的读书节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活动一【我来分析】读书节组委会对同学们的读书情况作了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表,读图后请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的读书情况。(不超过20字)(2分)借阅图书文学类图书考场作文类图书科普类图书模拟试题类图书奥赛辅导类图书百分数5%30%1%35%29% (2)活动二 【我来命名】学校打算在楼梯的转角处设立一个读书角,摆上一排书架,方便同学们随时取阅。请你为读书角取一个得体的名字,并简单说说你这样命名的理由。(2分) (3)活动三【我来拟写】 读书节上,

7、同学们互相赠送自制的小书签,请你拟写一句可以起到劝勉、激励或怡情作用的句子,写在书签上。(不超过20个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2分)缺少阅读的民族,“穿越”不远姜泓冰“五一”小长假,你是怎么过的是宅在家里看“宫斗”连续剧,还是赶在门票继续上涨之前去了某个热门景点去扎堆儿?每次长假、短假,总有许多人会选择出游。在“黄金周”缩水之后,每每也总有人精心计算、早早在网上发布攻略,怎样利用上双休日和一点带薪休假,让假期延长,以便可以将游程安排得更远,欧美、东南亚、非洲,如今在每个中国的节假日里几乎满眼皆是令当地笑逐颜开的中国观光客们。“行万里路”,对

8、中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以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而言,渐渐成了现实,甚至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这固然意味着进步,值得激赏。但这一句话的另一半,“读万卷书”的现实反应,却着实令人忧虑。几天前的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有一项权威性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显示高达九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一般”,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九成国民不读书或很少读书,这样的调查结果,相信不会是“自谦”,而是现实读书状况的真实反映。环顾我们周遭,甚至就是我们自己,除了在某些特殊时期,为了应对考试或工作之需而紧急“恶补”读书之外,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究竟有多少时间花在了阅读上?还有,有多久没有

9、进书店买过一本书了?答案恐怕多少有些令人沮丧。原本遍布各大街区的“新华书店”已逐渐收缩远去,即使留下,也大多蜕变成了中小学生教辅书的专卖店;虽然中国国民手机消费世界领先,公共场所专注盯着手机方寸天地的人越来越多,但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者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除了教导“办公室政治”和人际权谋之外,既逃避现实,又缺乏基本历史常识,更多低俗、不健康内容,这样的网络阅读即便呈上升之势,也不能带来欣悦。“读书日”一时的热闹已成过去,国民的不读书、浅阅读仍在继续。当我们慨叹一

10、些国民精神世界贫瘠苍白、缺少理性思考能力,身在价值多元、信息混杂的环境中很容易陷入偏激、盲从、冲动时,我们是否想到,它可能正是缺少了静心阅读的结果。在全社会重新倡扬读书风尚,尤其是重视低端大众性读物的内容质量,将全年都当成读书日而不是某一天,认真策划一些贴近大众的阅读活动,应该被放到关乎民族未来、关乎社会建设根本的高度上去认识和重视。一个民族的精神要由贫瘠入富足,一个社会要重建起理性秩序、理想信念和稳定价值观,培养阅读习惯,无疑都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路径。对于中华民族、中国社会,这正是当务之急。没了书香与理性的时代,纵然可以凭着孤勇或幻想暂时“穿越”,终究也只能在现实功利念头里盘桓,行之不远。朋

11、友,在忙着 “行万里路”之余,还请稍读几本书。 (2012年05月02日人民网,略有改动)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0文章开头例举“五一”小长假的事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1文中说:“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者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 这句话中的“这种阅读取向”指什么?(3分) 12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联系文意,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相关链接】材料一: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这句话出自圣经,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

12、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新华网)材料二: “在学校里,阅读要跟没完没了的习题做斗争,走出校门还要跟各种遥控器做斗争。”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说。(2012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三: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指出:“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2012年1月6日人民日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 题。(15分)不让兰花知道张丽钧在一档电视节目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