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49075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文明多层面的交流之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60年到中亚勘察了解中国涉外商史,提出并论证在公元前2世纪,时显时隐存在着一条神秘的丝绸路线,这就是“丝绸之路”学术概念首现。古代丝绸之路纵贯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开拓于陆地,也发展于海上。西汉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初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一个中国南方的小橘子,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漂洋过海于西欧落根安家,

2、挽救了17世纪上万名欧洲海员生命的动人故事。海陆古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它昭示了古代欧亚间文明交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轨迹。历史文明在今天翻开新世纪的篇章,习近平主席根据新时期国际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调整,郑重提出共建新的国际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并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蓝图,吸引了全世界希冀的目光。“一带一路”总体规划蕴含着未来30 年到50年间全球最好的商机,古老的丝绸之路自此将焕发崭新的蓬勃生机。“一带一路”战略既是历史文明的承传,更是开创了全球文明进步

3、的新时代,为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多边合作方案,型塑了中国与世界进行深度战略互动的基本范式。“一带一路”的主旨是冀望与利益相关国家一起解决当前国际性的难题,实现泛欧亚大陆及其沿岸地区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通过深度的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利益共赢。“一带一路”的复兴与共建可以将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互补、互惠、互促。总体上讲,“一带一路”东西牵着发展势头强劲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北美经济圈,形成了欧亚非大陆经济对接整合的大格局,建立起了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将开启国家间合作新模

4、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基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高度评价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强调中巴要不断充实两国命运共同体内涵,做到守望相助,深化战略合作;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心心相印,坚持世代友好;风雨同舟,共对安全挑战;勇担责任,加强国际协作。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为各自国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纪新引擎。我们热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宗旨,携手合作,共建互助开放的经济文化新体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文明多层面

5、交流之路,纵贯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 B.“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最先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他经过勘察了解历史,提出并论证在公元前2世纪,时显时隐存在着一条神秘的丝绸路线。 C.初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小橘子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漂洋过海于西欧落根安家,挽救了上万名海员生命的故事,说明明清时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 D.古丝绸之路的价值在于,它昭示了古代欧亚间文明交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轨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根据新时期国际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 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调整提出的。 B.“一

6、带一路”的蓝图吸引了全世界希冀的目光,其总体规划蕴含着未来几十年全球最好的商机,古老的丝绸之路自此将焕发崭新的蓬勃生机。 C.“一带一路”战略承传历史文明,开创了全球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有助于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必将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深度战略互动。 D.“一带一路”有助于实现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利益共赢,解决这些国家的发展难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相关国家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是新形势下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B.“一带一路”牵着两个经济圈,有

7、助于欧亚非大陆经济对接整合,从而建立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C.“一带一路”有助于沿线国家互补、互惠、互促,为彼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纪新引擎,因此,中国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复兴与共建。 D. 构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将开启国家间合作新模式,习近平从互助、融利、友谊、安全、责任五个方面强调要充实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内涵。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甲荆轲刺秦王(节选) 大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8、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乙老僧辨奸清沈起凤 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柯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

9、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 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 更事:阅历世事。 祖龙:指秦始皇。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事知济不济 济:接济 B、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 冠:戴帽子 C、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 提:投掷 D、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 官:做官、任职5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青词指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10、 B、“五音”是古代音乐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 C、战国策又称国策,成书于战国末年至秦汉间,后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11、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5分)(2)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10、补

12、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文章结尾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诗句是: (2)离骚中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诗句是: (3)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乙 选考题 请在三、四(11、12)题之间任选一道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

13、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倚,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

14、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 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 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 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 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

15、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去了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