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基础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新课标)同步测试】

上传人:大宝****b 文档编号:13749037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基础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新课标)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镇化基础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新课标)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镇化基础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新课标)同步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镇化基础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新课标)同步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镇化基础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新课标)同步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化基础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新课标)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基础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新课标)同步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化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城镇化进程的本质内容是()A.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数量上升B.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C.城镇用地扩展,出现大量人造景观D.城镇密度加大,城镇人口规模扩大2.下表为某地区城镇发展的相关统计表,判断表中最能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是()年份项目1950年1980年甲城镇数目(个)13乙工业总产值(万元)12176500丙城镇人口(万人)1265丁城镇人口比重(%)2.738.6A.甲B.乙C.丙D.丁读甲、乙两图,完成3、4题。3.图甲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A.城镇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镇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

2、步完善C.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4.图甲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图乙中的阶段()A.B.和C.后期和D.只有读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完成5、6题。5.尽管世界各国的城镇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镇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镇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英国a阶段B.朝鲜c阶段C.中国b阶段D.印度c阶段6.推动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政策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城镇的地理位置优势如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镇化发展统计情况。读图,完成7、8题。7.据图可推断()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镇化速度最慢B.亚洲城镇化水平总体处于初期阶段C.城

3、镇化水平与城镇化速度呈正相关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镇化现象8.城镇化可能会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多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C.土地的质量改善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下图为19862015年我国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9、10题。9.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产业布局B.交通拥堵C.居民素质D.生活水平10.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变化趋势对该市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是()A.大气质量改善B.河道水质净化C.空间结构优化D.地域范围扩大二、综合题11.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年份1950年1970年1990年2025年发达国家50%66.6%72.6

4、%80%发展中国家17.0%25.4%33.6%57%(1)图甲中虚线代表国家,实线代表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情况是什么?(2)图乙说明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3)表格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1.【解析】选A。城镇化的表现有: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中。2.【解析】选D。城镇人口比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3.【解析】选D。图甲反映的现象是逆城镇化。逆城镇化表现为中心城区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城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其原因就是城区环境质量下降

5、,人们对城区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加上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4.【解析】选C。逆城镇化最早出现在20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城区人口向郊区以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迁移,此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变慢,处在后期阶段,即后期和。5.【解析】选C。,a、b、c分别代表城镇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英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处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处于a或b阶段。6【解析】选B。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7.【解析】选A。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镇化速度最慢;亚洲城镇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

6、,但现阶段城镇化速度较慢;非洲地区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8.【解析】选D。城镇化过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使城镇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雨季地表径流增多;城镇化过程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蚀,土地质量下降;城镇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岛效应。9.【解析】选B。从图中看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的变化为公共交通比重上升,小汽车比重先上升后下降,主导因素是交通拥堵;产业布局和居民素质对人们出行方式影响较小;生活水平提高,小汽车比重增加。10.【解析】

7、选A。从图中可看出近年来小汽车比重下降,汽车尾气排放量减少,城市大气质量得到改善;市民出行方式的转变对河道水质、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地域范围影响不大。11.【解析】第(1)题,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特点可确定图中两条曲线各自代表的国家类型,进而确定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状况。第(2)题,从图乙可看出,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第(3)题,从起步时间、发展速度、发展水平、进程等方面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特点。答案:(1)发展中发达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比发达国家快。(2)数量不断增多,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更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3)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目前城镇化速度较慢,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目前城镇化速度较快,水平较低。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