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愤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89758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愤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愤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愤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愤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愤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愤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愤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书愤学习目标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这首诗的背景。2.体会诗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情感。3.体会陆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的特点。【诗海拾贝】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赏析如今的世态人情薄如绸纱,可是谁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春雨的声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会有人卖杏花了。短小的纸张,我斜着运笔无聊地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现的白色小泡沫,游戏般分辨茶的等级。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

2、,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诗中主要反映他旅居京城的孤独心情,诗风清淡、婉丽。【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 300多首。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

3、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二、背景简介赏析这首诗一定要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并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当时诗人62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再现。【基础荟萃】1给加点字注音。大散关()伯仲()衰鬓() 塞上()2辨形组词。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中原北望气如山:_塞上长城空自许:_出师一表真名世:_千载谁堪伯仲间:_4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4、(1)_,铁马秋风大散关。(2)塞上长城空自许,_。(3)_,千载谁堪伯仲间!(4)小楼一夜听春雨,_。【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1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_二、细部探微2关于“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的理解,有两种观点:其一,“气如山”即“积愤如山之重”。“气”即悲愤;其二,“气”为“豪壮之气”。你赞同哪个观点,并说明理由。答:_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答:_【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发他的抗敌抱负;后两联说现在,抒发岁月蹉跎、壮志

5、未酬的感慨。最后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了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二、写作特色1感情复杂,起伏跌宕。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愤”字,抒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中又抱有期待。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3用典明志,抒发情怀。这首诗在颈联尾联中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人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文白对照】【素材积累】一、名家评价南宋后期诗人刘克庄评价陆游“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

6、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凌暴。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二、作家故事少年壮志陆游出身于官宦。父亲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官员。同他交往的也都是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这些人经常在陆家谈论国家兴衰、民族灭亡的大事。当他们谈到悲愤之处,有的拍案大骂,怒发冲冠,有的义愤填膺,怆然涕下。少年陆游看到这景象,深深地为父辈们的爱国激情所感动。陆游自小勤奋好学,特别注意攻读兵书,学练剑术。每当父亲同那些友人学者秉烛夜谈时,正是小陆游增长

7、见识的好机会。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凝神倾听,铭记心坎。这种家庭、亲友间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对他耳濡目染,熏陶默化。因此,陆游很早就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应用话题“影响”“立志”“爱国”。三、陆游爱国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太息宿青山铺作【美文珍藏】论生活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 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

8、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生活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苏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苏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陶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

9、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散关(sn) 谮言(zn) 跛脚(b) 无耻谰言(ln)B伯仲(b) 薄似纱(b) 杜撰(zhun) 寡廉鲜耻(xin)C斜行(hn) 蕴藉(j) 冠冕(un) 锃光瓦亮(chn)D塞上(si) 商榷(qu) 形骸(hi) 游目骋怀(chn)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气概,气势B塞上长城空自许 许:答应C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闻名D千载谁堪伯仲间 堪:能够3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